孙静松(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李嵩《货郎图》系列作品比较研究
孙静松(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在我国美术史上, 风俗画的发展在两宋时期得到空前的繁荣,因此,宋代画坛活跃着一大批表现社会风俗的画家。《货郎图》属于风俗画的一种,通过对比研究《货郎图》系列作品画面内容以及艺术形式以及古今学者对作品意涵的学术观点等进行解读,不仅对于今人研究宋代风俗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便于考察南宋时期百姓的生活习俗。
货郎图;技法;意涵
李嵩以货郎题材创作的系列作品目前已知的有四幅,其中三幅作品直接以货郎图命名,一幅以市担婴戏图命名。四幅作品中只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这件作品尺幅最大,故事情节最为丰富,人物形象也为最多,其传神之处堪称风俗画之精品。我们选取其中三幅直接以货郎图为标题的作品展开研究,通过对作品的章法、构图,线条、笔墨,以及图像意涵进行比较研究,探寻李嵩风俗化表现的风格和特色,以及作品图像所呈现出的深刻意涵。
图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货郎图》绢本,设色画,纵25.5公分,横70.4公分。左下方署款为[嘉定辛未李从顺南嵩画],画幅中央有清高宗癸丑(1773年)题诗:[肩挑重担那辞疲,夺壤儿童劳护持.莫笑货郎已甚,世人谁不似其痴],下[得佳趣],[几暇清赏]二印。画幅上有“子孙承泽”(1592-1676)收藏印,另外在卷前拖尾都有梁清标(梁清标印),“家在北”,“蕉林居士”“苍严子”“蕉林密玩”又有清内府印玺多方:“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乾清宫鉴藏宝”“石渠继鉴”“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古稀天子”此幅画作因画面里的人物形象较多,故事情节丰富,其构图与人物布局也相对复杂。李嵩为了达到画面重心的平衡,以画面中心点为分界点,把人物分布在画面左右两边,形成一个大三角形和两个小三角形的构图,以货郎担上的喜鹊为顶点,左边延伸到妇人,右边延伸到小狗形成一个大三角形,同时左边以货郎担上的喜鹊为顶点,右方则以妇女的盖头为顶点有分别形成两个小三角形,这样通过三角形构图将人物疏密有致,错落灵动而且重心平稳有序地将安排在画面上。在空间设计与处理上,主要分前景和中景两个空间层次。前景是两组形态各异的人物所构成;中景则是迎风摇曳的柳树;远景留白留给观者跟多想象空间。从前景到远景以景物的推移作横向延伸,前后景深并不明显。但李嵩却利用人物的姿势和身体位置的前后遮挡关系营造了人物之间复杂且合理的空间层次。例如,左边的货郎这一组,货担和人物是以侧面的视角呈献给观众,以左前右后方式斜放担子,货郎处于前后货担之间,通过前中后的位置拉出前后人物的距离。三名儿童又分别置于货担后侧和货郎前面,同时注意利用四人脚步的相互交错,形成人物之间的距离感,这样人物形象的设计既符合故事场景的要求,又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空间层次和深度,在平面上创造了立体空间。这种表现空间的细腻和精湛技巧,也可以从画面右边这一群组人物和动物的布局中看出。妇女以侧面呈现,画家运用近乎立体透视的方法,画出妇女的左侧手臂,肩膀,脸及右肩上探头的婴孩,具有透视立体的写实手法。画面的焦点在画面左侧货郎担上,因此画面右侧的人物和小狗的总体趋势是往画面左方行进,让观者的目光随着人物前进的趋势自然而然焦到货郎担上,由于货担上货物繁多,造成左侧画面偏重形成画面重心不平衡,于是画家在画面的右后方画了一棵柳树,既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又形成中景点明场景拓宽了画面空间。
图2
美国克利夫阑美术馆藏《货郎图》绢本,浅设色画,为团扇形制。画面右侧货郎担下空白处款署:“嘉定壬申李嵩画”。此画构图以画面左边的货郎为中心展开,画面从右边的货担到左边人物是以一条倾斜线的形式布置,从而增加了运动的趋势,右边的货担和左边的人群是相对独立的,此两组的呼应关系则由躲在货郎担后孩童惊恐的视线及前面跑来加入的儿童作联结。为了不让这种动势冲出画外,左侧的五个孩童被精心设计成一个半圆形围绕在货郎的身边,像一堵河堤阻挡了倾斜之势,也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视觉中心。由于货担和货郎的体量较大,故又在画面的左后侧向画面内侧延伸出一支柳树,把倾斜的趋势进一步拢回画面,同时也保持了画面的整体重心平衡。在画面空间层次的表现上,是由景物和人物位置的前后变化以及人物姿势和前后遮挡创造出来的,前景是焦点所在的货郎与孩童,中景为柳树,远景留白。在前景与中景的层次里,以货郎扁担的斜向描绘来表现两者的空间深度。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货郎图》绢本,浅设色画,为团扇形制。有清代收藏家耿昭忠之印“真赏”“信公珍赏”“公”“宜尔子孙”(半印)“珍秘”(半印)。另有耿嘉祚“会侯珍藏”之印。此图构图以画面中央为分割点,将人物分成两组,为左右对称构图,两组人物之间的联系仍然是通过人物视线的交汇来完成。在空间处理上以人物填满前景,远景仍然是以留白处理,以人群后的土坡和画面上方的树枝作为中景来延伸画面深度,货郎与货担仍然是以四分之三侧面倾斜之势面对观众,在画面的左侧出现一块土丘或崖石,它的出现进一步加深画面的景深,也不经意表现出故事环境。
综上所述,就三幅作品的总体构图而言,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明显受宋代“边角”式构图影响。在画面空间关系处理上善于利用人物的姿势和身体位置的前后遮挡关系营造了人物之间复杂且合理的空间层次。喜欢运用倾斜线、人物视线、人物动作来完成整个画面的“起承转合”关系。
李嵩在绘画方面具有多方面才能,他所创作的界画如《夜湖图》,山水画如《观潮图》、《西湖图》均显示出他对 “线性”绘画语言表现的卓越技巧。三幅货郎图作品中对细密繁杂的货物描绘得一丝不苟,正是得益于李嵩“尤长界画”的表现技巧。系列作品画风一致,画面中人物的塑造主要依靠线描勾勒,细秀的笔画辅以淡雅的设色,使画面古朴沉着。人物动态鲜明,无一雷同,显示出画家的写实功底。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货郎图》李嵩用擅长的钉头鼠尾描来表现衣纹线条,根据人体的结构和衣纹的形态,运用起伏有致的线条表现画中人物的服饰和人物肢体结构和动态。为了表现出衣服比较粗放的质地,故表现衣纹褶皱的线条运笔速度较快,并结合运用较多颤笔,使线条出现飞白的枯笔效果。运用墨线方形转折加强衣服褶皱的体面关系。通过线条的疏密处理来表现人物形体结构和体积。“如画妇女,货郎袖子上的线条起伏较多,呈现放射般的线条形态;这种表现方式,也使用在孩童衣服的描写上。画家根据人物的结构和形态上,用不同笔墨形态的线条,表现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物特征;细挺、浓重的直线用来画货郎与妇女,表现人物成熟强壮的体态;圆弧、润泽的淡墨线条用来画孩童轮廓,同时用相对粗放的线条表现孩童的衣服,通过笔墨线条的对比表现他们肥胖细嫩的肤质”[1]。美国克利夫阑美术馆藏《货郎图》在衣纹线条的处理上仍然以“钉头鼠尾”为主要表现语言,在线条勾勒的力量与速度上更为肯定而快速,可以明显看出在线条的勾勒与表现上比北京故宫版本更加得心应手。在用色上也有明显的差异,画家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物运用不同深浅层次的色彩,很好地表现出画中年龄的大小、长幼。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货郎图》衣纹线条也以“钉头鼠尾”为主,但是在用笔的速度与技法上显然与其他两幅不同。衣纹线条是比较规律而具有颤笔的弧线,下笔不肯定,转折和顿笔也较多,线条松散;妇女腋下的衣纹部分显得絮乱,与人物的肢体动作并不协调,不如前两幅写实。除此之外,“李嵩运用色彩的变化,强调不同的衣服质感.他以花青加墨敷染妇女的盖头,上衫与褶裙,试图利用颜色变化,色泽的浓淡表现两名妇女之间的衣服质感.如画面左边的盖头与褶裙墨色较多,质料较为柔软,上衣以浓渴而多折的线条画出,表现较为粗硬的质料;画面右边妇女的盖头除了以墨线描绘轮廓外,还用花青加墨上色,再以墨点画出布料的花样,衣纹褶线较为圆滑,表现较为柔软,华丽的质料,呈现画中人物不同的经济能力。”[1]克利夫阑美术馆版本中用色尤其在肤色的渲染上有所不同,他以淡赭加墨,呈现孩童柔嫩的肌肤,在货郎的肤色上,虽然以同样的画法,但使用更多的墨线,刻画货郎脸上的皱纹和强健的肌肉,强调货郎的操劳。是一幅以线为艺术语言的白描淡彩。画者将线条描绘物象的写实性与传达意境及主观情感的写意性融合到一起,使这幅画既具有工笔画的严谨,又不失写意画的自由奔放。
图3
学者探讨李嵩《货郎图》作品的图像意涵时,大部分学者所抱持的观点是李嵩同情下层民众的作品,具有讽刺意味。这种观点以江兆申为代表;《货担上百物杂呈,自儿童玩具,器皿,杂物。乃至素菜,酒,菓无不备。货郎项下挂一环,上悬齿目标识,是为牙科与眼科医生。前担下悬一笠,当系货郎备雨天自用者,斗笠上书《攻医牛马小儿》,则又兼兽医与小儿科。笠下布招,上写神字,又能祈灾驱鬼矣。总写农村僻壤,生活简陋情况,其中恐亦微寓讽世之意》这是从货郎担上的物品。货担上的物品琳琅满目,似乎专为供应乡村短缺的物资,因此李嵩描绘的不只是实际情况,也点出乡村与城市的差异。但是从相关史料记载和画面本身信息来看,《货郎图》应是对当时社会乡村经济形态以及一种流行小商品销售方式 的记录。李嵩在进入画院时来自民间以木工为生,在绘画过程中选择最能表现社会经济物资,和反映民间趣味的“货郎图”题材进行创作,应是合理的推测。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南宋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们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的到来往往像节日般热闹。李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有着强烈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因此,在绘画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和最了解的题材来表现是艺术家最常规的做法。从画面本身信息来看,画家是在尽力还原儿时的场景,体味着自己儿时看到货郎进村时的欢欣雀舞的激动心情。似乎让观者看到众多孩童中就有李嵩自己的身影。“李嵩异于当时其他宫廷画家的艺术理念及审美趣味,对所绘形象的理解是极其深刻的,由于他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为他能够抓住对象最精彩最动人的‘精神’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李嵩对农村生活是有着自己切身的感受和独到看法的,那是一种对劳苦大众哀其所哀,乐其所乐的深切情感。在他画面中的农村生活场景还原了乡野生活本来的乡土气息的味道,是脱却雅逸的现实主义的写实”[2]。农村生活是宋代画家热衷的题材,并广受大众喜爱,例如,畏冬认为李嵩《货郎图》系列创作是因为宋代城市繁荣,富裕的市民阶层增多,绘画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为了满足市民阶层欣赏口味,在题材和内容上也寻求变化,表现风俗题材的绘画因而兴起。除此之外,也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认为李嵩创作出多本内容相符,造型近似的《货郎图》作品,是因为这种题材受民间欢迎,绘成多本到市场上贩卖的例证。据胡赛兰在研究马远《华灯侍宴图》认为“古人得意之作,往往自为复本,此其一例也。”而林莉娜也认为“在传世的南宋画院中,经常可见多件作品同处于一稿,为当时时尚”。
李嵩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是现实的写照,真实淳朴的情感流露,画面中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他的风俗画的主要贡献也突出地体现在农村生活的真切描绘上。
[1]童文娥.李嵩婴戏货郎图的研究[D].2006年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6(01)
[2]李玲.解读李嵩《货郎图》[J].大众文艺,2010,(20).
(责任编辑:梁 田)
J222
A
1008-9675(2016)06-0209-03
2016-09-10
孙静松(1977-),男,安徽来安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