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劭名
(北京教育学院 中文系,北京 100011)
巫 祝 考
连劭名
(北京教育学院 中文系,北京 100011)
古代的巫是社会精英,据《国语·楚语下》记载,巫是品德优秀的人,公正无私、恭敬忠诚、聪明圣智。巫又称灵、灵保、灵格。《庄子》中的至人与巫关系密切。祝宗卜史都属于巫。祝宗必出于名姓之后,在宗庙中工作,是沟通人神的中介,必须诚实可信。最高统治者有时亲自担任巫祝的工作,商汤为民祷雨,周公为武王祈福。巫是文化的掌管者,负责范围广泛,涉及文化科技的众多方面。
历史;文化;宗教;巫
古代的巫是社会的精英,最优秀的人才,《国语·楚语》下云:
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对曰:非此之谓也。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二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乂,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徹之,如是则神明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
据此可知巫应具备三种重要品德:
(一)公正无私,即“精爽不携二”。“精爽”即“清明”,《北堂书钞》卷四十九引《申子》云:“天道无私,是以恒正,天道恒正,是以清明。”马王堆帛书《经法·道法》云:“公者明,至明者有功,至正者静,至静者圣。”《荀子·解蔽》云:“虚一而静,谓之大清明。”“虚一”即“不携二”,《管子·心术》上云:“虚之与人无间,唯圣人得虚道。……去欲则宣,宣则静矣,静则精,精则独立矣。独则明,明则神矣。”
(二)恭敬忠诚,即“齐肃衷正”。《左传·文公二年》云:“子虽齐圣。”杜预注:“齐,肃也。”《说文》云:“肃,持事振敬也。”《释名·释言语》云:“敬,警也。恒自肃警也。”凡敬必有德,《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云:“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
衷,正义通,《左传·昭公六年》云:“楚辟我衷。”杜预注:“衷,正也。”衷通忠,《荀子·成相》云:“欲衷对言不从。”杨倞注:“衷,诚也。”《国语·晋语》云:“除闇以应外谓之忠。”
(三)聪明圣智。《尚书· 洪范》云:“视曰明,听曰聪。又云:“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马王堆帛书《五行》云:“聪也者,圣之藏于耳者也,明也者,智之藏于目者也。聪,圣之始也,明,智之始也。故曰:不聪明则不圣智,圣智必聪明。
上述三方面中最重要的是诚,《礼记·中庸》云:“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又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巫又称灵。《易林》《小畜之渐》云:“学灵三年,仁圣且神。”
《说文》云:“灵,灵巫以玉事神。”《墨子·迎敌祠》云:“灵巫或祷焉,给祷牲。”《楚辞·云中君》云:“灵连蜷兮既留。”王逸注:“灵,巫也。”文献中还有两个与“灵”有关的名称:
(一)灵保,《楚辞· 东君》云:“思灵保兮贤姱”王逸注:“灵,巫也。姱,好貌。言己思得贤好之巫,使与日神相保乐也。”清代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云:“灵保犹言神保,谓尸也。”古代祭祀活动中的尸多由巫祝担任,故灵保或神保皆为巫的别称。《诗经·楚茨》云:“神保是享。”“神保是格。”“神保聿归。”
(二)灵格,《尚书· 盘庚下》云:“弔由灵格,非敢违卜。”
灵格是文献中的“格人”,又称“假人”、“至人”,亦是巫的别称。《尚书·西伯勘黎》云:“格人元龟,罔敢知吉。”《史记·殷本纪》作:“假人元龟,罔敢知吉。”《集解》引孔安国云“至人以人事观殷,大龟以神灵考之,皆无知吉者。”考“格人”之义,指通天命之人。相传巫可通天,《山海经·海外西经》有葆山,“群巫所以上下也。”《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玉门山,“群巫从此升降。”前代圣王通天命,故可称为“格王”,《尚书·尧典》云帝尧“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尚书·高宗肜日》称殷先王为“先格王”。《尚书·君奭》云:“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
格、至同义,《国语·楚语》云:“至于神明。”韦昭注:“至,通也。”庄子屡言“至人”,例如《庄子·逍遥逰》云:“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逰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齐物论》云:“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风破山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庄子·天运》云:“古之至人,假道于仁,讬宿于义,以逰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古者谓是采真之逰。”“真”者自然之义,同于儒家所说的“诚”,《庄子· 渔父》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又云:“真者,所以受于天地、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庄子·秋水》云:“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黄帝内经》中有真人、至人、圣人,分属不同时代。《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合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巫是祭祀活动的主持者。《说文》云:“巫,祝也。”又云:“祝,祭主赞词者。从示、从口,一曰从兑省。《易》曰:兑为口为巫。”
古代祭祀活动中的宗教神职人员还有“宗”,与祝的地位与工作性质相似,故文献中常“宗祝”连称,《国语·鲁语》云:“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时服,而使先圣之后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齐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质,禋洁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又云:“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主,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仪,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摄之位,坛场之所,上下之神,氏族之出,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
据此知祝宗一类神职人员有如下特点:
(一)祝宗出自名姓之后,《墨子·明鬼下》云:“且惟昔者虞夏商周三代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丛位,必择国之父兄慈孝贞良者,以为祝宗。”
(二)祝宗在宗庙中工作,《礼记·礼运》:“且夫祝,社稷之常隶也,社稷不动,祝不出境,官之制也,君以军行,祓社衅鼓,祝奉以从,于是乎出境。”先秦诸子中的墨家源自古代的祝宗,《汉书·艺文志》云:“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三)祝宗通晓礼仪,《仪礼》中有夏祝、商祝、周祝,分掌三代之礼。《礼记·乐记》云:“宗祝辨乎宗庙之礼,故后尸,商祝辨乎丧礼,故后主人。”祝宗掌握礼仪细节,如《庄子·达生》:“祝宗人玄端以临牢策,说彘曰:汝奚恶死,吾将三月豢汝,七日戒,三日斎,籍白茅,加汝肩尻于雕俎之上,则汝为之乎?”《庄子·人间世》云:“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为不详也。”
文献中有很多祝宗主持祭祀的记载,《左传·庄公三十三年》云:“秋七月,有神降于莘,……虢公使祝应、宗区、史嚣享焉,神赐之田。”《左传·襄公九年》宋国大火,举行祓禳之祭,“二师令四乡敬享,祝宗用马于四墉,祀盘庚于西门外。”
《左传·成公十七年》云:“晋范文子反自鄢陵,使其祝宗祈死,曰:君骄而克敌是益其疾也,难将作矣。爱我者惟祝我死,使我速死,无及于难,范氏之福也。”《释名·释言语》云:“祝,属也。以善恶之词相属著也。”祝辞多由史官撰写,故文献中多“祝史”连称,《左传·成公五年》云:“国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降服、乘缦、徹乐、出此、祝币、史辞。”《左传·昭公十七年》云:“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祝史请用币。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礼也。”
祝史致辞必须诚信可靠,《左传·桓公六年》:“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赢,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祭,臣不知其可也。”《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云:“范武子之德何如?对曰:夫子家事治,言于晋国无隐情,其祝史陈信于鬼神无愧辞。”《左传·昭公二十年》云:“赵武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竭情无私,其祝史祭祀,陈信不愧,其家事无猜,其祝史不祈。”又云:“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废,上下无怨,动无违事,其祝史荐信,无愧心矣。是以鬼神用享,国受其福,祝史与焉,其所以蕃祉老寿者,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于鬼神。”
巫祝又能传达鬼神之辞,《庄子·逍遥逰》云:“庖人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释文》云:“传鬼神辞曰祝。”巫祝通天人之际,是人神结信时的人质。代鬼神传言如果没有出现预期效果,巫祝当以身殉职。《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云:“公欲焚巫尪。”杜预注:“巫尪,女巫也,主祈祷请雨者。”女巫祈祷而未降雨,祝辞失信,故国君要焚巫以谢神,《左传·昭公二十年》云:“齐侯疥遂痁,期而不瘳,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梁丘据与裔款言于公曰:吾事鬼神平,于先君有加矣,今君疾病为诸侯忧,是祝史之罪也,诸侯不加,其谓我不敬,君盍诛于祝固史嚣。”
古代巫医不分,治病亦用巫术,齐侯久病不愈,说明祝史祈祷时心不精诚,故鬼神不降福佑。
帝王有时亲任巫祝,天旱祷雨,以身为质,表明爱民的诚心,为了百姓的利益而不惜牺牲生命。《吕氏春秋·顺民》云:“昔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方,万方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雨乃大至,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传也。”此事最早见于《墨子·兼爱》所引商汤之“说”,其文云:“惟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告上天后曰:今天大旱,即当朕身,履未知得罪于上下,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简在帝心,万方有罪,无及万方。此言汤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且不惮以身为牺牲,以祠说于上帝鬼神。”
西周初期,周公亦曾两次以身为“质”,祝祷于鬼神。《史记·鲁周公世家》云:“武王克商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周公自以为“质”,即亲自担任巫祝。《史记·鲁周公世家》又云:“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旦也。亦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早期的巫掌管文化,涉及宗教、哲学、历史、文学、天文、科技、艺术等多方面。由巫分化出来的祝宗卜史等,商周时代统归于“太史寮”。殷墟卜辞中有:
……令,其惠太史寮令。《合集》36423
卜史源自巫,《周礼· 太史》郑玄注:“太史,日官也。”《史记·天官书》中历数古代传“天数”者,商代有巫咸。《周礼· 太史》云:“大师抱天时,与太师同车。”郑司农注:“大出师,则太史主抱式,以知天时,处吉凶,史官主知天道,故《国语》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式”是运算天时、预测吉凶的工具,等同卜筮。“天时”或称“时日”,《礼记·王制》云:“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卜筮皆源自巫,《周礼·龟人》记春日“祭祀先卜”,郑玄注:“玄谓先卜,始用卜筮者,言祭言祀尊焉天地也。《世本·作》曰:巫咸作筮。”
巫、工同义。《说文》云:“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与巫同意。”又云:“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筮。”
古文字中的巫是两工字交叉重叠之形。《说文》解释“工”字形体,“象人有规矩也。”有云:“巨,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其说合于古文字“矩”,“工”为矩的象形,《周髀算经》云:“请问数安出?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方出于矩,……请问用矩之道,商高曰: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还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是故知地者智,知天者圣,智出于句,句出于矩。”古文字中的巫,正是“合矩以为方”的形状,类似纹样又见于汉代的铜镜。
《尚书·金滕》记武王有疾,周公为他祈祷,云:“公乃自以为功。”功,读为工,即是巫。清华大学藏楚竹书《金滕》云:“周公纳其所为工、自代王之说于金滕。”《尚书·金滕》记载史官又为周公宣读册祝之辞云:“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考读若巧。《释名· 释言语》云:“巧,考也。考合异类,共成一体也。”多才多艺,故称“巧”。巧与工、技同义,《广雅·释诂》云:“工,巧也。”《说文》云:“巧,技也。”又云:“技,巧也。”巫祝通于鬼神,是特殊的技艺,《法言·君子》云:“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伎同技,《大戴礼记》卷九云:“日历巫祝,执技以守官,俟命而作,祈王年,祷民命,及畜谷蜚征,庶虞百草。”《礼记·王制》云:“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二事,不移官,出乡不与士齿。”可知巫祝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士是世袭的,地位低于士
《考工记· 总目》云:“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巫、工相通的现象说明早期的工匠与巫有关,《周易·系辞上》云:“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许多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技艺,都是圣人的发明。《墨子》书中有不少关于工程技术的内容,亦说明神职人员除了从事宗教及文化工作外,也兼管科学技术。
巫的另一重要工作是医生。《论语·子路》云:“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山海经·海内西经》云:“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郭璞注:“六巫皆神医也。”《淮南子·说山》云:“巫之用糈。”高诱注:“医师在女曰巫。”《太平御览·方术部》引《世本》云:“巫咸,尧臣也。以鸿术为帝尧之臣。”治疗疾病亦用巫术,《仪礼·士丧礼》云:“巫止于庙门之外。”郑玄注:“巫,掌招弥以除病。”《公羊传·隐公四年》云:“于钟巫之祭。”何休注:“巫者,事鬼神祷解以治病请福者也。”《韩诗外传》卷十:“吾闻上古医曰弟父,弟父之为医也,以管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之,发十言耳,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子之方岂能若是乎?”
后世的方士也源自巫,《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云:“问中庶子善方者。”《索隐》云:“方,方伎之人也。”《管子·任法》云:“皆私设方以教于国。”尹知章注:“方,谓导道术也。”《素问·五脏别论》云:“余闻方士。”王冰注:“方士,谓明悟方术之士也。”
[责任编辑:郭昱]
2016-09-10
连劭名,男,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甲骨学及古文字学研究。
K221
A
1001-0238(2016)04-0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