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学前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研究与探索

2017-01-05 10:00芮雪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学前教育

芮雪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学前教育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普及程度逐年提高。但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仍存在各种问题,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发展落后且不平衡,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很难跟上学前教育发展的步伐,这些都影响和制约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民族地区学前职业教育。本文探讨了民族地区学前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并尝试探索示范基地建设对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示范基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80-02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是关系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民生工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学前教育发展步入了新时期,学前教育普及程度逐年提高。这就迫切地需要一批有扎实专业知识、能力;能适应幼教改革和发展,有健康心理和良好性格特征;尊重幼儿以及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学前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成为我区学前教育的新任务和新课题。

一、建设民族地区学前职业教育示范基地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以及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学前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众所周知,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其经济、文化的特殊性备受关注。《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各级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度逐渐增加,学前教育发展环境有所改善,幼儿入园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虽然各地方开始逐步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政府投入也逐年增加,但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仍然比较落后。对于内蒙古地区来说,学前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发展落后且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学前教育机构不足,教学资源短缺;管理体制不顺,政府职责不清;幼儿教师不足,队伍不稳定,素质亟待提高;民办幼儿园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保教水平不高;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异明显。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我区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当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目前由于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同度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发展前景较好。这就出现学前教育专业生源急速增长的趋势。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为例,2010年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为220人,到2013年达到770人。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教学质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我区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仍有不少是非专业教师,业务水平一般,教学技能较低,素质有待提高,学历层次不达标,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尤其是农牧区,幼儿园条件差,高素质教师缺乏,很多老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都是临时聘用,流动性较大,难以满足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

总之,未来的几年是实现我区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有必要加快学前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把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发展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健全保障体系,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农牧区师资队伍,从而不断提高我区学前教育水平。

二、民族地区学前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重点

(一)建立合理的示范基地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在管理活动内在管理要素有机组合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在示范基地管理活动中,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要素是管理主要对象。示范基地建设和运行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整个过程中,需要统筹学校、幼儿园、政府和其他机构的多方资源,这就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和体制服务。示范基地筹划初期,就应该建立较为规范和完备的管理制度,而健全的管理制度需要高效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这些管理机制包括:领导管理机制、工作运行机制、服务保障机制、监控管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组织领导、管理与服务,完善政策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各项机制的预设功能,带动学习与培训的双向发展,保证示范基地有效运行,从而营造学前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创建多样化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培训体系

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体系中,构建科学合理,能满足实际需求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是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示范基地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设置专业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和方便学习的课程资源,尽量让他们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体。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队伍构成从学历和专业构成来看较为复杂,层次不一。这就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继续教育应树立按需施教的思想,坚持从社会需求和幼儿园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学习者当前的知识技术结构和未来工作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和培训体系。关于民族教育,在以往学校教育的课程中忽视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民族文化与个体身份的认同教育,导致其缺乏成为偏远地区幼儿教师的信念。因此,有必要把握民族地区幼儿园发展状况和幼儿教师成长特点,依据区域特色、岗位特点设计多元的课程培训内容,充分体现课程和培训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高质量、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保证示范基地发挥效能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起点低、起步晚、水平低,专任幼儿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较低,不能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双语教育面临困难和忽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等问题也长期存在。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内蒙古地区唯一的高职类学前教育品牌专业,前身为锡林郭勒盟教育学院、锡林郭勒盟蒙古族师范学校、锡林郭勒盟师范学校的幼师专业。本专业自成立起,就承担了幼儿教育民族师资力量的培养,一直为锡林郭勒盟以及其他盟市输送双语幼教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学院以示范基地为纽带和平台,积极创造条件,整合各方资源,加快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创新,依托政府机构、高等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能满足地方教育需求的高素质继续教育师资队伍。

(四)搭建共享型社会服务平台

示范基地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其作用从根本上讲,是要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社会需要什么,就要提供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我们要打造一个有教育影响力和丰富学习资源的平台,面向更多的学习群体,充分发挥地方院校在地方发展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同时,还应建设一些免费学习资源。例如,网络学习平台、开放活动室、图书馆等,学习者可以按照自身的条件和意愿选择学习内容。这些免费学习资源不仅面向幼儿教师,还要面向全社会需要了解幼教领域的群体。在学前教育领域,有的国家把母亲的健康和教育列入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让她们具备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从而更好地教育幼儿。示范基地要通过深度融合行业资源、企业资源、社会资源、学院教育资源,最终实现“社会资源教育化,教育资源社会化”。

三、民族地区学前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示范基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学校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多种功能,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层次受教育的机会。示范基地的建设不仅是学院发展的机遇,也是锡盟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平台。

示范基地建设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及锡盟所确定的8项重点工作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学院人才密集的优势,把学院建设成为锡盟未来发展的人才教育基地、服务于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建设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办学、开放办学之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有效融合行业资源、企业资源、校友资源和学院教育资源,形成“校企共建共赢、资源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二)集思广益,建立保障制度

示范基地主要承担继续教育和培训任务,经费来源为拨款、集资、收费等多种渠道。要保证示范基地有效运行,必须严格执行各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强化支出管理,保障资金使用的效益,才能取得建设成效。

学院应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组织人事、招标采购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项目落实后,学院要进一步创新项目建设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实施工作程序规范科学,运行有序高效。负责项目建设的统筹规划,各级子项目建设内容及其负责人的确定,资金筹措,经费分配使用及项目实施的组织、监督、协调、责任追究等,并对建设项目涉及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采购、资金使用等,实行统一组织、分工负责、动态检查、目标考核,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

(三)发挥学院优势,树立民族观念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作为锡盟职业教育发展的龙头,始终受到中央、自治区和锡盟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政府、教育厅,盟委、行署领导对学院的建设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和经济支持。锡盟地区蒙古族文化特色鲜明,传承较为完整,民族风情浓郁。学院设有全国蒙古语标准音测试站,部分教师成为国家级测试员。

示范基地建设要依托地区和学院的优势,借助有利发展政策,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利用锡盟地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蒙古语发音标准的优势和学院双语教师队伍,树立民族观念并传承民族文化,使主流文化的幼儿园保教内容与少数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合。

(四)依托社会力量,合理配置资源

示范基地建设要认真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经济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与地方政府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地方和幼儿园提供服务,参与幼儿园各项教研、科研活动。积极寻求政府支持、联合幼教水平较高地区的示范幼儿园,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和本地区幼儿教师的培训提供园、校支持服务体系;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在幼教理念学习、教师培养、课程研发、教学改革等方面加强互动,提高产学研共同体的活动质量,发挥对幼儿园和高职高专同类专业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各有关部门要为示范基地建设搭建好服务平台,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根据各自职责,为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用好优惠政策,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抢抓机遇,用足用活政策,争取国家、自治区及盟市更多的支持,切实解决示范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一般课题《民族地区学前职业与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探索研究》(YB20150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黎平辉.资源开发与文化传承——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内生型发展模式探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4,(25).

[2]刘军.西部民族地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SWOT分析与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