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让语文释放母乳般的甘甜味道,用语文学习思维活化教学”这一理念深受广大教师和学者的推崇,诠释着语文与众不同的特性。然而现实课堂教学中一些现象却值得反思: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动漫、图片、配乐一切都是那么栩栩如生,让学生耳目一新,可到头来的理解仍是一头雾水,稀里糊涂;深情并茂的录音让学生备受感动,却少了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朗读;团队讨论交流异常活跃,可结局是少了语言活动,产生了诸多跑偏。凡此种种,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被”参与、“被”阅读,忘记了回归原文的路,缺少正确指导和点拨。我们认为,反复探读原文,读出原汁原味原意,找回原文经典,感悟精妙绝伦方是语文学习之正宗。
一、圈圈点点找要点:吮吸原汁补充营养
阅读,首先是“看”,负载着读者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是自我的主观投射。这种看与原文中的要点一旦融会贯通,便会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学生拿起笔圈圈点点,找出认知重点与难点,给自己的投射补充能量。圈圈点点找要点,可以引导学生在蛛丝马迹的探寻中探幽发微,获得丰富的养料。
如在《紫藤萝瀑布》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朗读原文至少3遍,并建议他们用圈点的方式找出自己的困惑,让他们在感受到紫藤萝的旺盛与活力中体味作者的对人生及生活的感悟。有的同学圈点出了表现紫藤萝的外形及神态的词:笑、嚷嚷、挑逗;有的同学圈点了表现紫藤萝开花的状态的词:挨、推、挤;有的同学则圈点了表示作者动作和感思的词语:凝望、生死、疑惑、抚摸、喜悦等。然后我给学生补充了此文的写作背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她因此一直“困惑”和“痛楚”,而当时作者小弟患绝症,令她悲伤不已,一次在院中偶见盛开的紫藤萝花,由花开花落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通过这样的补白,使得学生能够理出本文线索,读出在“赏”、“忆”、“悟”花中的不同感受。
运用圈点找出不起眼的细枝末节并反复咀嚼,如同嚼甘蔗,自然就会分离蔗渣,吸得充沛的甜汁。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带着疑惑和好奇研读文章,不放松每一处的细节,帮助他们在长期日结月累的过程中主动发现文本精彩,不断补充自己的空白。圈点模式运用使得学生关注全篇,在以点拓面中产生认知趋同感,便于学生聚焦词语,深挖细究个中三味。
二、划划杠杠勾核心:嗅出原昧激活感知
记性再好也有遗忘时,烂笔头虽短却记得久远。语文教材中精彩文章美不胜收,好词佳句不计其数。摘录语篇中好旬,运用划划杠杠来注释探解,定会嗅出原来的本真味道。原味能帮助学生激活多种感官认知,通晓作者表情达意的缘由。划划杠杠理出核心语句,使得学生不再作走马观花式阅读,而在轨迹化记读中丰富感知思维。
如《范进中举》教学中,我建议学生静心默读,运用划线和涂描形式找出自认为值得关注和探究的语句。有的同学结合讽刺小说的特征,分别划出了范进、胡屠户等前后不一样的嘴脸,并做了注释:功名好似试金石,分出三六九等,照出世态炎凉;有的同学划出了范进喜极而疯场景的语句,并就其中的“看”、“念”、“拍”、“笑”、“道”作了追述:乐极生悲,哀其可怜,笑其愚昧无知,封建科举毒人不浅,害人至深,等等。通过对这些划杠的剖析,不仅能使得学生明白了作者给这些人物画像的本意,还能够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感思。
划杠语句并非简单的涂线勾划,而应该与注释相融合,让他们在披文入理的过程中激活丰富的味蕾。支持学生的不同观点和见解,鼓励他们在忠实原文的过程中大胆构思,赋予原味更为醇正和深厚的气息,使得学生真正手不释卷。多指导学生精选多划,分门别类归纳总结,积淀丰富语言文化知识。
三、说说背背议精彩:鉴赏原意深悟精妙
吟诗作对是一种熟能生巧,源于读诗千百首的积累沉淀。运用背诵原文佳句来拓展感知,能填补学习中的空白;运用说读来表达自己的体味,能使得学生的语感自然转化为实践运用。朗朗书声,传递着文字背后的精彩故事;说说读感,演绎着对话文本的独到解读。
如在《白杨礼赞》阅读指导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独立背诵第七段,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托物言志”表达手法运用意义。对此,我要求学生“说读”,说出阅读感思。有的同学说。四个“难道”让读者在总结回顾和反思推理中更加鲜明地察觉白杨的与众不同之美,更能使人联想到民族解放战斗中的坚强和力求上进精神;有的同学说,白杨与其他植物相比,虽没有婆娑,但不能不说是刚刚正骨的“女汉子”,等等。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加深体味,自然也就轻松地背诵该段。说说是学生读后主观提炼的延伸,是总结后的反思;背背是学生识记沉淀,是知识的储备。背的是原文,却是“道”的不可缺少基础;说的是感悟,是语言增值的后续补充,两者应是相辅相成,更能融为一体。允许学生依据文本的精彩说出自己的赏析,多给他们表达的平台,定会使得阅读更加楚楚动人。
如前所言,唯有亲近原文,方能感受到语文的与众不同;唯有探读原文,方能品味其中的原汁原味。阅读不能依靠“大跃进”求快而囫囵吞枣没有滋味,需要“慢慢走,慢欣赏”,细嚼慢咽其中味道。与原文交朋友,心贴心地对话和沟通,自然就会不再别扭,顺畅如同水到渠成。多低头关注原文,精心扫描便能发现精彩,嗅出别样的“味道”,自然就会得“意”不再忘“言”,灵感犹如泉水流淌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