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燕,李万贵,侯亮,耿记申,王新栋,邢东海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3.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41)
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综述
蔡海燕1,李万贵2,侯亮1,耿记申1,王新栋1,邢东海3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3.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41)
深入研究我国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对于科学合理、因地制宜调动农户土地流转积极性,解决分散经营与农业机械化的矛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汇总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我国农户农地流转的倾向与目的、流转的方式与偏好以及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农户;农地流转;农业现代化
当前学者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主要是通过实证研究加以各种模型进行论证,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笔者根据不同的研究区域将农户农地流转的倾向与目的进行了汇总,并对农户农地流转的方式及选择、影响农户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1 农户农地流转的倾向与目的
农户农地流转倾向是指农地转入或转出的意愿。大量的文献表明,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农户农地流转的意愿具有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二三产业发展程度、剩余劳动力转移、政府扶持政策等因素息息相关。1.1.1发达地区农户流转意愿广东省有近70%以上的农户自发进行土地流转[1],浙江省希望土地流转的农户是希望保持不变农户的2.3倍,其中,纯农户(非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10%)和二兼(非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50%)农户流出意愿较强[2];江苏省556户农户农地流入意愿与流出意愿的农户的比例为2∶1[3];刘欣玫[4]对浙皖467户农户流转意愿研究发现,农地流入的主要原因是增加收入水平和家中闲置劳动力的使用,这部分农户占到70.13%,亲朋帮忙、政府鼓励等其他原因占到29.87%;选择农地流出主要原因是由于家庭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投入产出低,占到农户的84.61%,也有部分农户由于常年外出务工、政府强迫转出。1.1.2欠发达地区农户流转意愿2010年,宿州仅有35%的农户参与了土地流转[5];城郊农村为62.8%,偏远山区为49.3%[6];刘永超等[7]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进行调研,多数农户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只有1/3的农户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其中愿意转入的农户占到59%。土地转入的主要原因为有多余劳动力,其次是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缺乏劳动力与种地赚钱少成为土地流出的主要原因。
1.2 农户农地流转的方式及选择
近年来在政策干预与市场自发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方式,主要包括代耕、出租、转包、互换、入股、转让等形式。代耕指农户因外出等原因而不愿意放弃土地,从而委托他人代行经营,收益分配由双方协商解决。出租(租赁)指农户将某块承包地的使用权在期内转让外村农户。转包指原承包方将其土地使用权在承包期内,以一定的条件再发包给第三方,而原承包合同中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变。互换指承包农户之间和社区之间为了便于耕作的需要,相互交换地块。入股指农民把土地的承包权和使用权交给集体,从而换取一定数量的股份。转让指原承包方与第三方签订合同,将自己与发包方业已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由第三方向发包方履行。不同的流转方式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农户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在选择土地流转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1.2.1 发达地区农地流转方式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近城郊区和工业园区附近的农民有相对较为稳定的非农收入,不必再依赖农地维持生计。数据显示,江浙一带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模式以转让、入股和转包为主,其中,转让的比例达55.2%~58.0%,16.5%~26%的农户选择出租方式进行农地流转。苏州地区农户由于对未来非农收入具有良好的预期,且苏州地区土地合作制改革较为顺利,农地流转以转让为主;扬州地区近年来广泛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2011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600个,入社10万户农户,该地区土地流转以入股为主[3,8]。
1.2.2 欠发达地区农地流转方式欠发达地区农地流转主要是农民私下流转较为普遍,且数量小;主要形式包括转包与互换,由于农户对法律了解较少,多数均为口头协议,没有签订正式合同[9]。王崇志[5]研究发现,宿州以土地互换为主要土地流转模式,土地转入与转出分别占总数的40.00%和29.63%;安徽省淮北市土地流转以转包和互换为主,分别占到流转总数的60%和17%,转包者多数为外出务工人员,互换者均从事农业生产,由于该地区的土地较为分散,耕作者为了集中土地、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才互换。山西省武乡县农民土地流转以租赁为主,主要是该方式责权利明确,操作简单[9]。
综上述所,不同经济区域的土地流转程度、农户流转意愿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发达地区土地流转比例较高,速度较快;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比例相对较低,速率各不相同。但凡是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不管是农地转入还是转出,不管是以哪种形式进行流转,均是基于增加收入、利用多余劳动力、提高投入产出率等原因而进行的农地流转,而这些原因全部都是在考虑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的理性决策,农户主要通过家庭劳动力数量和种地收益2个因素决定土地是否流转,且具体是转入还是转出,另外,一些情感、道德、恋地情节等其他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影响农户的流转行为。
农户在进行农地流转过程中会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各种因素、各种因素对农户流转意愿的作用程度等方面。关于农户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归类与划分标准很多,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健康、非农技能等)、资本(收入状况、非农收入比例等)、土地(规模、产权、种植作物、土地资源禀赋等)、市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政策、法律)。
通过实证研究,学者们认为,年龄和恋土思想、职业和家庭收入以及流转的对象均对土地流转产生影响[8,10]。其中,年龄越小、学历越高,外出人口比例越大,非农收入越高的农户愿意流转自己的农用地,家庭农用地面积越大的农户流转意愿越低;江淑斌等[11]通过江苏的实证研究发现,土地由劳动力转移比例高的农户向比例低的农户转移,土地资源丰富的农户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农户流转;劳动力老龄化抑制土地流转,农户年龄越大,转入意愿越弱,转出意愿越强。地区经济发展、农户对土地流转后就业状况变化预期、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非农收入占比等因素对土地转出意愿具有积极影响,对农户土地转入具有消极影响,农户对土地流转后生活水平预期、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则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和转入意愿同时具有显著积极影响[3]。另外,一些学者将社会保障与政府行为等作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三产业收入、农户对地权稳定性的预期、土地流转中有无中介组织、农户是否参与社保显著影响农户流转意愿;而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签订合同、政府行为的地区差异等因素对土地流转意愿影响不显著[12]。
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受到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影响,客观因素的稳定性较强,而主观因素的不确定性大,学者们大都通过实证研究特定区域的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主要通过实地走访进行定性研究,发放调查问卷获取最原始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后期的整理与汇总,运用计量经济学构建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这些看似没有规律的因素,加以科学分析,获得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情况及各种特征变量对农户流转行为的影响关系[13-15]。钟菲[16]对不同类型的农户流转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研究发现,保守型农户出于经济收入和规避风险的双重考虑而保留土地,农地流转意愿不强烈。观望转出型农户基于经济收入最大化、土地升值预期和降低不确定性3方面的因素,选择转出部分承包地或短期出租;观望转入型农户在获得经济收入最大化的前提下,在转入与转出土地之间不断寻找平衡点,更倾向于选择短期租入自家宅基地附近土地。积极转出农地的农户转让费用达到其预期目标,就会考虑转出土地。积极转入农地的农户以种植技能优势为基础,评估判断转入土地扩大经营规模所带来的总收益以及承担的成本与风险,一旦预期的收益足够高而成本与风险足够低时,就会转入土地进行规模经营。
陈浩天[17]采用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于所在区域、个体特征、家庭收入类型、权益保障4个假设,构建影响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离散变量模型。胡爱华[18]采用Logit模型,对湖北省传统农业区441个样本进行了分析,以农户是否希望进行土地流转作为被解释变量,不希望进行土地流转则被解释变量取值为0,希望流转取值为1。研究发现,该地区的流转意愿日趋增强,户主所从事的职业、健康状况、家庭收入中种植业所占比例对农地转入和转出都有显著影响,外部因素中,地区经济发展、中介的发育情况和产权稳定性是影响农户流转意愿的共同因素。刘欣玫[4]考虑到因变量属于非连续性变量,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农户流入行为、流出行为和无流转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得到Logistic回归模型的形式为:Y=α+β1x1+β2x2+……+βmxm+γ,其中,Y为农户是否有流入、流出或者流转行为;α为常数项;xm为各个与农户有关的自变量;βm为函数的回归系数;γ为误差项。王磊等[19]借助SPSS 17.0,建立综合指标10个,对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各个影响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以及主成分贡献率。
目前对农户流转意愿的研究主要基于实证研究方法,大多数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访问获取数据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或是构建模型,主要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对农户流转意愿(转入、转出)进行分析,并对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加以比较。(1)此类研究均基于某一个时间点,并不能反映一段时间内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变化规律,并不能为精准政策的出台提供可靠的依据[20-21]。(2)研究多基于省际区域,缺乏更大区域规模的研究,如粮食主产区、生态区域等不同功能定位区的比较研究,以实现大尺度对各类区域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认识,为国家出台土地流转政策提供依据[22]。
5.1 在国家政策背景下进行研究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十三五”规划均指出,要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土地利用是核心问题,农地是否顺利流转是关键。农地不能有序、迅速流转,将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经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在宏观政策下,把农户农地流转上升到一定的国家战略高度,为今后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指导意见[23]。
5.2 注重时间序列研究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不同时期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变化和趋势,确定定点调研对象,跟踪调研农户的农地流转动态、农户的基本特征等指标,为今后科学预测农户农地流转行为获取可靠的时间数据,提高研究成果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5.3 流转形式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对流转形式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转入、转出和不流转3个方面,但是对于选择具体的流转方式并没有过多的研究。农户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流转形式(代耕、出租、转包、互换、入股、转让等)的研究,多侧重于选择哪种形式人数最多,缺乏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次的研究。那么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更好地为决策者推行流转形式提供科学依据。
5.4加大大尺度区域研究
目前的研究多基于省级区域研究,代表性欠缺。研究者应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对不同的典型区域进行研究,如按国家战略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珠江三角洲等)、生态区域(黄淮海流域、山前平原等)、功能区(粮食主产区、高新技术区等)等,寻找区位差距,有助于提高政策的精准度。
[1]钟晓兰,李江涛,冯艳芬,等.农户认知视角下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研究[J].资源科学,2013,35(10):2082-2093.
[2]张忠明,钱文荣.不同兼业程度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浙江的调查与实证[J].农业经济问题,2014(3):19-24.
[3]徐梅银,陆彩兰,陈国波.发达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江苏的566户样本[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7):66-74.
[4]刘欣玫.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行为与意愿分析:以浙皖两省五地区467户农户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4.
[5]王崇志.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6]何京蓉,李炯光.欠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影响因素[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16-22.
[7]刘永超,石彦,代欢欢.农户意愿视角下欠发达地区远郊农地流转研究:以庆阳市显胜乡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2014(4):105-108.
[8]赵丙奇,周露琼,杨金忠,等.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方式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11):60-65.
[9]冯旭芳,程巧丽,刘晶妹.山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实证研究:以山西省武乡县北良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45-948,954.
[10]郭清娥.关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以山西省临县为例[J].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34(2):67-70.
[11]江淑斌,苏群.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684个农户调查样本的实证[J].生态经济,2014,30(5):18-21,181.
[12]何乐为.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省的调查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4):80-84.
[13]王茹.论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J].西安社会科学,2010,28(1):121-122,129.
[14]张彦钰.农村土地流转制约因素文献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6):130-132.
[15]韩星焕,田露.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吉林省为例[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2,34(2):225-229.
[16]钟菲.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差异分析[J].价值工程,2015(7):319-320.
[17]陈浩天.农户土地流转需求意愿的假设证伪与模型构建:基于全国20省236村2 998个农户的实证调查[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10):43-47.
[18]胡爱华.传统农业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441户农户的实证研究[J].科技创业,2016(1):7-10.
[19]王磊,何多兴,田永中,等.山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纂江县新盛镇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166-170.
[20]李京涛,周生路,吴绍华,等.基于Logit模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7(5):131-136.
[21]王丹,张翔翔,叶金龙.欠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皖北五市的调查数据[J].宿州学院学报,2015,30(12):14-17.
[22]段培培.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因素分析:以安丘市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4.
[23]蔡鹭斌,段建南,张雪靓.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5):28-33.
在确立作物的土壤施肥潜在产量主要由作物苗期的土壤养分供应比例、供应量和供应时间三要素决定的观点后,1995年,山西省科技厅给褚清河立项,进行了《土壤作物量比线性极点一次性调控施肥技术研究》的科技攻关。研究证明,报酬递减律是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有一个养分施用的数量不同时取得的试验结果。试验没有把施肥比例与施肥量看成同等重要的因素,试验不遵从单一差异原则,同时,边际产量计算中存在失误,即氮磷配合施用处理间相减计算的边际产量与氮磷配合和单施处理相减计算的边际产量不具有同一性质。在最大施氮量范围与氮磷等比条件下,不同作物边际产量基本为一常数,现行品种和栽培密度条件下,小麦,玉米的边际产量基本在13 kg左右。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在80%左右,生理利用率仅12.8%,但在氮磷施肥比例合理的情况下,玉米氮肥的生理利用率可达到30.9%。氮肥生理利用率低是造成我国及世界每千克化肥增产粮食下滑的重要原因。施肥量与作物产量为抛物线函数关系的理论依据是报酬递减律,玉米最大肥量范围内边际产量为常数,表明施肥量与产量的函数关系为2条相交直线,在其他作物上进行的试验也得出相同的结论。研究发明了堪称施肥领域“哥德巴赫猜想”的依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和作物直接计算土壤最大施肥量和施肥比例的数学方法。
2004,2008年,山西省科技厅和山西省农科院又给他继续立项后,他深入研究了土壤不同养分条件下玉米氮磷单施和配施的施肥效应和不同玉米品种氮磷单施和配施效果的比较研究,从而破译了土壤施肥与作物品种营养遗传特性联系的“密码”,得出史无前例的结论:即不同玉米品种存在一个氮磷单施和配施的营养遗传特性及由营养遗传特性决定的最大施氮量,土壤最大施肥量和氮磷肥料单施与配施规律则是作物品种内在营养遗传特性的外在施肥表现形式。土壤施肥的目的就是要从时间上协调作物品种特性要求的施肥比例和施肥量。在《土壤施肥配比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土壤施肥配比理论:“土壤种植作物存在平衡与不平衡土壤养分类型,并具有相应氮磷和氮磷钾最佳施肥比例。在最佳施肥比例条件下,作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最大施肥量后这种关系转化为负相关关系。施肥比例的作用是调整作物苗期土壤供肥由不平衡供应转化为平衡供应或保持土壤原有供肥的均衡性,而施肥量的作用则是提高作物苗期土壤养分的供应强度。
钾、微量元素与氮、磷元素具有不同的施肥性质。作物要获得高产,氮磷在作物耐肥性允许的任何土壤养分含量水平下均需施用,而钾只有在缺乏即为最低量营养物质时才需与氮磷配合施用,否则就会降低作物产量水平,这是施肥的基本原则。作物施肥效应在施肥基本原则下,表现为土壤养分类型上相应元素的组合施肥效应,这种组合效应决定着作物的稳产高产与产品品质。研究证明,“决定作物产量的,并非是经典施肥理论所阐述的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施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而是取决于施什么肥料效果好以及以什么比例施用和施多少合理的作物品种营养遗传特性。”褚清河说,这一结论,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作物品种选育与数字化种植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土壤施肥配比理论的确立与施肥比例规律的发现,为世界生产具有科学意义和高科技含量的复合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核心技术,即土壤种植作物存在的氮高磷低、磷高氮低等10种养分状况和改变这10种
Research Review of Farmers'Farmland Transfer Intention
CAI Haiyan1,LI Wangui2,HOULiang1,GENGJishen1,WANGXindong1,XINGDonghai3
(1.Institute of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Economy,Hebei AcademyofAgriculture and ForestrySciences,Shijiazhuang 050051,China;2.Hebei AcademyofAgriculture and ForestrySciences,Shijiazhuang050031,China;3.ShijiazhuangAcademyofAgriculture and ForestrySciences,Shijiazhuang 050041,China)
Deeply research the farmers'farmland transfer intention in China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to arouse the Chinese farmers' initiative of farmland transfer scientifically,reasonably and suit locally,elimin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and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By collecting the related research productions in recent years,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inclination, goals,mode and preference offarmland transfer ofChinese farmers,then finds the main factors which effects the farmland transfer,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tofurther research.
farmer;farmland transfer;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F301.3
A
1002-2481(2016)09-1421-04
10.3969/j.issn.1002-2481.2016.09.46
2016-04-18
渤海粮仓示范工程建设专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A2015090101)
蔡海燕(1982-),女,河北广平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工作。王新栋、邢东海为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