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勇
摘要:随着社会对中职毕业生需求的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者,应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重视中职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容易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并自觉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从各种途径入手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人生态度,J,kT~更好的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素质;教育
一、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问题
(一)学习方面的问题
由于受到自身特点的限制,中职生的学习成绩多数都是处在中下游的水平,因此会经常受到批评,却没有表扬,在他们的心理上会出现失落感,对于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方面也会受到挫折,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信心,丧失了上进心。此外,社会上的一些目光往往会对中职学生带有偏见压力等,也会给他们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二)人际关系的问题
中职学生基本上都是住校的,同学之间相处的时间非常多,他们希望可以在班级以及同学之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在同学中寻找到一份理解和信任,但有很多的学生对于集体的生活不适应,有的学生想要与同学之间形成融洽的关系,但是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从而产生出孤独感。
(三)学生自身的问题
学生从初中到中职学校,很多的学生都存在对于生活环境以及学习环境的不适应性,在住校生活中,不少新生都会产生思念父母以及过去的同学的心理,而且对于学校的宿舍管理非常不习惯,缺乏生活的自理能力。
二、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重视相关理论的学习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以班主任心理健康为前提,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已不是其个人问题,而是影响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心理素质教育不同于思想教育,它不仅需要班主任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班主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否则,班主任就很难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起示范和表率作用,也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将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地等同于思想问题。同时教师的心理问题也往往会带来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做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班主任应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期间最直接、最亲近的指导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应当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综合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技能,但这些因素要想转化为有效影响学生的现实教育力量,还必须以健康的心理为中介。所以班主任应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自觉运用心理学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
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益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讲座。班主任要组织开展一些相关讲座,既可以自己主讲,如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又可以请本校心理咨询室的辅导老师、校外的专家来主讲。向学生普及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唤醒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关注,传授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调适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自觉地维护及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做到未雨绸缪。
2-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友好竞争,避免恶意的嫉妒;引导异性同学形成纯洁的友谊;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而恰当的学习动机,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增强、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3.开展文体活动。班主任要全方位、多渠道地培养学生抵御心理问题侵扰的能力,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文体活动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文体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练学生的意志,夯实学生抵抗心理问题的身心基础;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调节学生的情绪;可以促进学生的交往,有利于同学间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文体活动不仅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问题有一定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4.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班主任应重视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在一些关键的时间,比如开学初、学期末、考试前、重大活动前、实习(就业)前对学生进行辅导,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心理环境。也可以对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
5.设立知心信箱。有些学生有了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不愿启齿与班主任面谈,因而设立知心信箱就能够帮助解决这一种问题。这种信箱的设立最好是采用电子邮箱,电子信箱可以不用署名,学生的心扉往往更能打开,更能了解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这种方式比面谈往往更加有效。
总之,作为教师必须要全面的分析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通过切实有效的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促使他们可以灵活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