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华语类型电影的发展历程

2017-01-04 10:49李志方
青年时代 2016年21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

李志方

摘要:纵观中国类型电影发展史,在中国电影发展的不同时期,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的国产类型电影样式,对传播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化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如今,华语类型电影经历近百年风雨历程,在几代中国电影人的不懈努力下,凭借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类型特征屹立于世界电影殿堂。

关键词:华语电影;类型电影;发展历程

早期的中国电影完全处于一种自发的商业竞争的状态,在市场的调节下,同时也是在欧美商业电影的影响下,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喜剧片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了明显的类型化趋势,形成了中国商业电影的第一次浪潮。20世纪30年代,国家政治经济局势动荡不安,动乱与战争一直延续到40年代末,以创新和变革为核心理念的左翼电影运动风起云涌,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以其独特的新现实主义美学风格和创作追求诠释了中华民族在列强侵略和军阀混战时代背景下的顽强斗志和民族气节。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成为服务国家权利意识、教化普通民众的政治手段。十七年电影创作要求主题是第一位的,情节为主题服务,直接反映国家意识形态。十年文革期间,电影完全沦为国家政治斗争的工具,新闻纪录片成为主要的创作类型,反映红色政权的八大样板戏被搬上荧屏,严格遵循“三突出”的创作原则,中国类型电影成为国家政权的传声筒,影响了中国类型电影与世界电影文化的交流与互融。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类型电影重获生机,逐渐向健康多元的商业类型片转型,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寻找着新的平衡。“就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我国文化态势而论,既有着世纪末的失落、悲酸及至恐惧,又有着新世纪初期的迷茫、彷徨与无所适从。此时大众文化开始在整个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占据主流,感官刺激、对欲望的书写逐渐代替了高扬的人文精神、注重反思的精英文化。”

在世纪交替的历史大潮中,中国第五代导演异军突起,成为助推中国类型电影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以市场为导向,从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中汲取养分,尝试全新的拍摄技巧和叙事手法,大胆展现中国落后地区的人文历史景观,挖掘人性深处的心理欲望,为世界观众了解中国伦理文化和风俗民情打开了一扇世纪之窗。以张艺谋作品为例,其电影中所传达的东方写意韵味与颇具象征色彩的西方表现主义大相径庭,即便在代表中国类型电影特色的武侠电影中,张艺谋也十分重视东方美学精神与诗意美学气质的完美融合,抒写出中国武侠电影独特的艺术气韵。张艺谋主张:“作为一部武侠电影,《英雄》传达了我(张艺谋)对这种类型电影想法。我个人认为的中国武侠电影和西方的动作电影不一样。我觉得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国武侠电影会把重点放在美学层面,甚至是诗化的,你可以说是这部电影的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创作群体,第五代导演成功地迎合了电影体制改革浪潮下的受众审美视野,执着追求于中国特有的乡土文化和民俗奇观,从黄土高原到江南小镇,从偏远山村到繁华都市,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诠释了东方文明的独特艺术魅力,唤醒了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推动了华语类型电影在全球电影市场范围内的传播效力。

进入新世纪,华语类型电影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在国际影坛也曾有过短暂的辉煌。台湾导演李安凭借武侠片《卧虎藏龙》成功闯入好莱坞,使全球观众真正认识到中华武术的神奇与博大。《卧虎藏龙》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武林侠义精神融入到西方尊崇的自由、民主、反叛的民族个性之中,使中国儒家文化中的父权意识和东方家庭伦理道德与欧美现代开放文明产生碰撞,寄托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同时运用先进的电脑特技和好莱坞式的叙事语法呈现出具有独特韵味的东方文化符码,获得了中西方受众同样的情感共鸣和审美认同。随后推出的《断臂山》、《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通过影片普世性的价值追求和美学风格成功地将中国文化演变成风靡全球的文化消费产品,对提高华语类型电影的品牌影响力,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的国际地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
三种常见的通信技术及未来发展的创新点研究
澳大利亚旅游教育发展特征概述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质性演进历程研究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