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7-01-04 12:24刘翠香
未来英才 2016年19期
关键词:课堂效率提高改革

刘翠香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提高;改革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只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养成探究钻研的良好习惯和持续培养小学生良性的思维品质。

一、认真扎实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学生听好课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要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端。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端,以展示课堂研究的主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学习,为本节课铺下了成功的基础,这无疑是重要的。但有效地帮助学生如何进行学好新知识,作为教师就要注意做好课堂的引入工作,寻找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提示课堂教学效果。

2、课前心理准备。课前应把学习的无关内容问题暂且放在一边,注意力应高度集中,专心致志的进入课堂的最佳状态,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汉,”思路要畅通,不仅要考虑课堂要学习的知识,还要考虑这些新知识相关联系的知识。这样,课前心理上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了课堂因准备不足而产生心理上的紧张状态,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讲课相同步,达到了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

二、依据教材、学生特点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而思维是来自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构建才能获取,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所以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因此,教师应依据教材特点,选择内容,编成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也就是以问题为中心,把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因需要而设,要讲究实效,恰到好处,切不可哗众取宠,教学中以新异、惊愕、悬念、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能触动学生的情绪和意志,激起学生强烈的迫切学习的欲望。为此在问题创设中应遵循以下要求:

1、依据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以问题为导向。

2、依据一定的数学知识点为依托,启发引导深入思考。

3、依学生已有的数学认识为基础,结合学生的自身特征及思维,在最近发展区里探求解决,改变以往教学内容是否对升学有作用,能否提高学生应考本领等教学方式,真正造成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愉快氛围。

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果说数学的学习方法是外在的,那么数学学习习惯就要靠自己的培养了。看过一些教育话人生立志之类的书籍的人都知道”习惯可以决定人的命运”,所以说习惯是不可忽视的。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习惯的培养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平时注意有效学习,才能逐步形成使自己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看看一些培养习惯的资料,应该知道怎么做了。

1、坚持”先复习,再作业”和”边作业,边复习”的练习模式,养成阅读习惯。不少同学考试前比较注意对所学内容的归纳、总结,但平时做作业就不注意对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进行归纳,感觉学习效率较差。做题前先整理一下课堂学到的内容,做作业遇到困难时多注意阅读,可以提高练习的效率,而且对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也有帮助。

2、力戒”浮躁”作风,踏踏实实地进行学习。做作业不要图”快”,要在提高正确率的基础上再追求解题的速度。只有平时就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才能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时避免犯”低级性错误”。

3、加强学习反思,提高学习的效率。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常规活动是循规蹈矩的,不能引起相应的行为上的变化,而反思行为则是自发地对其活动进行认知和评价,能够促使行为向更理性、更高的水平上发展。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考试、练习中发生的错误不时进行反思,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并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在学生有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后,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进到数学知识的王国中去遨游。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因而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要转变学生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就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即在实践操作中,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来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有位名人说过:”听了就知道,看了就明白,做了才是真正懂了。”因此,教学中务必要重视实践和操作。如在教”分数的意义”,认识几分之一时,先让全班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把下列物体平均分成3份,如:一根绳子、一张纸、6个苹果、9条围巾。然后找出其中的一份。再通过师生共同观察、分析、思考,得出:这些”一份”的数和量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是原来物体的3份中的一份,因而都可以用三分之一来表示,从而又揭示了”单位1”的概念和分数的意义。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分数是表示两部分物体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数,它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得来的。而这个”单位1”,大可至大千世界,小可小到”仟毫细微”,学生在做中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式,从而使学生达到”我会学”的境界。

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长盛不衰,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从而形成学习数学的良性循环,就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用,这种有用不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路上有用。

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课堂教学高效化是教育发展的归宿,制约其形成的因素众多,所以,需要从教者立足自身课堂不断求索,让自己在实践中收获一份独特的职业幸福。

猜你喜欢
课堂效率提高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