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岐荣
Liu qirong
故宫博物院藏宋琴综述
□ 刘岐荣
Liu qirong
故宫博物院藏琴36张,其中宋琴9张。本文根据《故宫古琴》、《蠡测偶录集》的记载,对故宫博物院藏“万壑松”琴、“玉壶冰”琴、“玲珑玉”琴、“清籁”琴、“海月清辉”琴、“奔雷”琴和两张“仲尼式”琴,共9张宋琴进行梳理和分析。
1.万壑松琴
仲尼式,北宋制作。1983年入藏故宫博物院。通长128.6、额宽19、肩宽20.4、尾宽14.9厘米。桐面梓底,木极朽败,通体黑漆,八宝灰胎,发蛇腹冰纹,间牛毛断,琴头偶有梅花断。长方池沼,金徽、玉轸,白玉足,红木岳尾。琴背上方刻楷书“万壑松”琴名,龙池两边有天津书家朱宝成题铭(图1)。
2.金钟琴
仲尼式,北宋官琴。清宫旧藏。通长115.7、额宽16.4、肩宽19.6、尾宽13.6厘米。通体黑漆,牛毛断,葛布地鹿角灰胎,长方池沼,蚌徽,紫檀岳尾、紫檀足。琴背上方刻小篆“金钟”琴名。池左右刻隶书琴铭“闲邪纳正,导德宣情”,龙池下方刻草书“宣和殿”,又九叠文“御书之宝”大印。“宣和殿”宋哲宗绍圣二年建成至徽宗宣和元年改名保和殿计存在24年。此琴亦当是这期间所制,应为徽宗时的“官琴”(图2)。
3.玉壶冰琴
仲尼式,南宋制作。清宫旧藏。通长119.1、额宽17.8、肩宽19.3、尾宽13.3厘米。桐木斫,黑漆、鹿角灰胎、蛇腹间流水断。长方池沼。金徽,檀木轸,白玉足。檀木岳尾。琴背龙池上方刻小篆“玉壶冰”琴名。池内左右朱漆楷书“宋绍兴二年,公路金远制”。绍兴二年即1132年。元周密《云烟过眼录》云:“金公路,所谓金道者,绍兴初任,琴薄而轻。”(图3)
4.玲珑玉琴
仲尼变体,南宋制作。清宫旧藏。通长118.4、额宽17.4、肩宽19、尾宽13厘米。桐木斫,黑漆,八宝灰胎极薄,牛毛间蛇腹断,池沼连弧形状。金徽、玉轸足,紫檀岳尾。琴背龙池上刻行书“玲珑玉”,左右刻草书琴铭“峄阳之桐,空桑之材;凤鸣秋月,鹤舞瑶台”。龙池下行书“复古殿”,又九叠文“御书之宝”大印。“复古殿”绍兴二年以后在建康(南京)所修行宫之一殿,绍兴二十八年于临安(杭州)又有此殿之设,全部铭刻为当时所一手而成,俱贴金(图4)。
5.唐贞观款仲尼式琴
南宋制作。20世纪60年代后入藏故宫博物院。通长126.1、额宽18.2、肩宽20.1、尾宽14.6厘米。桐木斫,黑漆,八宝灰胎,小蛇腹间梅花冰纹断。长方池沼,蚌徽,红木轸足,枣木岳尾。琴背龙池左右刻小楷“唐贞观二年淳化寺古桐华山道人制,明崇祯六年海泉道人重修。”(图5)
6.仲尼式琴
南宋制作。清宫旧藏。通长125.2、额宽17.8、肩宽19.5、尾宽13.6厘米。桐木斫,黑漆,鹿角灰胎,牛毛断。长方池沼,蚌徽,青玉足,紫檀岳尾(图6)。
7.清籁琴
图1 万壑松
仲尼式,南宋制作。清宫旧藏。通长121.2、额宽17.6、肩宽18.2、尾宽13厘米。桐木斫,黑漆,鹿角灰胎,冰断纹。长方池沼,金徽,白玉轸足,紫檀岳尾。琴背龙池上方刻篆书填青“清籁”琴名,其下填朱“乾隆御赏”方印。池左右直抵双足刻梁诗正、励宗万、陈邦彦、董邦达、汪由敦、张若霭、裘曰修琴铭,填以五色。琴铭分别为:
竹萧萧,松谡谡。鸟调簧,泉漱玉。天籁应宫商,谁能传此曲。静啸抚清弦,希声想涵蓄。臣诗正。
图2 金钟
图3 玉壶冰
图4 玲珑玉
图5 唐贞观款
元气必清,声法乃肖。太音正希,谁为鼓召。寂然趺坐,莞尔独笑。金徽未张,閟此古调。忽和天倪,韵流万窍。非石钟鸣,非苏门啸。入耳会心,心灯字照。手挥五弦,静领其妙。臣励宗万敬铭。
虚斋拂徽轸,吹万起空谷。纤条发长鸣,泠泠袭书屋。天地皆秋声,寒螀杂古木。九秋爽气横,逸响振岩谷。调如笙竽清,幽律警茅屋。心与太古期,萧森动万木。臣邦彦敬铭。
金徽玉轸,响彻丝桐。七弦泠泠,六律雍雍。淡而弥远,和而不同。躁心以释,矜气以融。清夜静听,天籁靡穷。臣邦达。
空山杳然,声何为来。谁持风轮,一阖一开。臣由敦。
竹铿尔,松翳如,泠泠万窍鸣庭除。前者唱于后者喁,出虚之乐惟此夫。臣若霭。
泉凌晨而泻涧,叶向夕以吟风。何事泠泠淅淅,都教并入弦中。臣曰修。
池内右刻楷书腹款“严恭远斫”(图7)。
8.海月清辉琴
仲尼式,南宋制作。清宫旧藏。通长117.2、额宽16.4、肩宽18、尾宽12.6厘米。桐木斫,髹栗壳色漆,有朱漆修补。鹿角灰胎,牛毛冰纹间梅花断。长方池沼,金徽,青玉足,青白玉轸,紫檀岳尾。琴背铭刻:龙池上方刻隶书填青“海月清辉”琴名,其下填朱方印“乾隆御府珍藏”,池左右直抵双足刻梁诗正、励宗万、陈邦彦、董邦达、汪由敦、张若霭、裘曰修琴铭,填以五色,分别为:
瀛海兮澄鲜,辟月兮秋悬。想孤光之通印,拟逸韵之清圆。霏空露华湿,荡影明珠拾。水仙操兮鱼龙听,伯牙叹兮成连迎。臣梁诗正。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诗品所贵,琴理则均。金波有魄,紫澜无尘。惟明惟洁,面目各真。指上消息,难得解人。浣心以净,养性以醇。清辉在抱,调肺腑春。臣宗万。
水中月,声中景,意中缘。出沧波,圆魄鲜。泝空明之流光,惟托响于素弦。臣邦彦。
峄阳之桐高百尺,斫为雅琴和以怿。皎如长空悬皓魄,海波相映澄日夕,成连归去窅无迹。清秽心神形俱释,泠泠一曲高天碧。臣邦达。
涛涌银盘,凉生玉宇。濯冰壶而砭骨,引潜蛟使起舞。知音哉素娥,为一弹而再鼓。臣由敦。
老蟾入月蚌含胎,鞠通亦爱神仙材。三虫跳掷天风来,臣若霭。
何年斫此苍玉精,一弹再鼓移人情。海中明月弦上声,初闻沨沨海水清。继看皎皎秋月生,金波雪浪同光晶,忽然晃漾开瑶京。成连刺篙出东瀛,微风引之度青城。眼中亲见三山横,人间筝笛徒营营。臣裘曰修(图8)。
9.奔雷琴
图7 清籁
图6 仲尼式
仲尼式,南宋制作。1983年入藏故宫博物院。通长126.6、额宽18.5、肩宽20、尾宽15.6厘米。桐木斫,黑漆,紫漆修补。鹿角灰胎薄而坚,小蛇腹间牛毛断。长方池沼,蚌徽,牛角足,象牙轸,紫檀岳尾。琴为天津琴家宋镜涵旧藏(图9)。
依据《故宫古琴》和《蠡测偶录集》对故宫藏9张宋琴进行分析:
“万壑松”和“金钟”2张琴为北宋琴,其余7张“玉壶冰”琴、“玲珑玉”琴、“清籁”琴、“海月清辉”琴、“奔雷”琴和两张“仲尼式”琴,为南宋琴。清宫旧藏琴为北宋“金钟”,南宋“玉壶冰”、“玲珑玉”、“清籁”、“海月清辉”、“仲尼式”6张。
“金钟”琴刻有“宣和殿”大印,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和屠隆之《琴笺》载:“宋时置官琴局制琴,其琴俱有定式,长短大小如一,古曰官琴,但有不如式者俱野斫。”由此可知宋琴有官琴和野斫之分。“金钟”的“宣和殿”是宋哲宗时期绍圣二年(1095年)建成的宫殿,“宣和殿”、“御书之宝”印及琴背铭刻均为原刻并涂以金漆。古琴界未对此琴是官琴还是野斫作定论,但从此琴琴背铭刻来看,定为北宋官琴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充分的。
图8 海月清辉
图9 奔雷
“玲珑玉”琴虽然有“复古殿”,又有九叠文“御书之宝”大印,但郑珉中《两宋古琴浅析》一文中认为“玲珑玉”、“玉壶冰”及天津艺术博物馆藏“玉壶冰”在制作风格有相似之处,皆为南宋“野斫”。
“清籁”、“海月清辉”两张南宋琴有乾隆时期七大词臣梁诗正、励宗万、汪由敦、张若霭、陈邦彦、董邦达、裘曰修的题诗。根据《紫禁城》2015年8月学术增刊《故宫博物院藏四张古琴七大臣题刻年份考释》一文论证,七大臣为“清籁”、“海月清辉”两张琴题诗的时间,最大可能就是乾隆十年的下半年。
故宫博物院藏9张宋琴均为仲尼式。唐代社会崇尚佛教,从唐晚期以来的社会崇尚儒学,宋代孔孟儒家学说得到恢复和发展,于是宋以来古琴家多用仲尼式琴。
(责任编辑: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