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阎萍
Yan ping
十代王朝青花瓷瑰丽纹饰迷人眼
□ 阎萍
Yan ping
清代自1644年顺治帝入关并迁都北京,至1912年宣统帝退位,历时268年,经历了从顺治到宣统共十代帝王。我国陶瓷业发展在这个时期臻于鼎盛,虽然晚期趋于低迷,但就清代早、中期的突出成就而言,仍不失为我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清代最名贵、最精美的青花瓷器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清代众多珍奇异宝中的奇葩,其璀璨绚丽的纹饰为青花瓷器的惊世骇俗增添了无与伦比的瑰丽。探讨清代十个王朝青花瓷器的纹饰艺术风格,对于深化研究清王朝乃至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意义。
顺治朝纹饰特点为明末影响犹存,画风还在延续;风格粗犷豪放,画面趋于饱满;分水技法出现,技法尚不成熟。
清政权初立之际,各地战争尚未平息,以景德镇为中心的瓷业生产,从晚明时已趋衰落,到清初更加颓败,一度陷于停滞状态。因而在顺治朝遗存的青花传世品中,署官窑款的青花器物十分罕见,常见的多为民窑生产的日常用具和供器之类。
顺治朝青花瓷器的装饰工艺,有印、刻、画、绘等技法,图案纹饰演变较为明显。顺治前期,基本延续了明代晚期崇祯青花纹饰特点,工笔、写意并用,明时有的清晰明丽,有的激越奔放,有些随意创作的纹饰寥寥数笔,生动传神。顺治后期晚明时富有民间气息的绘画题材,如捕鱼、牧牛等已经消隐,代之以粗犷豪放的怪石花卉与工丽潇洒的人物故事,呈现了较为典型的时代风格。一些逃避现实的纹饰也在此间出现。如所画鸟雀多是单只的,而不是成双成对的,抒发了人们一种孤寂无助的心态;一些高僧、仙道潇洒活动的场景比较多见,表现了人们一种逃避现实、追求梦境的生活情趣;“诗画”一体的装饰形式也经常出现,即一般在纹饰空白处用隶书书写格言或题诗一首,说明有一些知名文人书画已作陶瓷纹饰大行其道。
顺治青花纹饰构图饱满,绘画一反过去单线平涂的方法,而采用双勾填色的技法,勾勒的线条流畅稳健,填色准确,很少溢出轮廓线,与明万历以来的随意填色有明显区别;山水、人物纹多写实,见披麻皴、斧劈皴、涂、染等技法,也有单线白描的画法。一些瓶、罐上使用皴染分水技法描画,层次色阶不很明显,渲染不是很成熟,精品出现的不够多。
清顺治 青花洞石花鸟纹盖罐(图1)通高16.5、口径4、底径6厘米,罐直口,圆腹下收,平底无釉露胎。盖平顶,直壁。白釉泛青,以青花为饰,青花蓝中闪灰。盖顶绘怪石纹一组,盖璧绘花草纹,腹部绘洞石花鸟图,图中玉兰花盛开,鹊鸟有的栖于枝干,有的在空中展翅飞翔。
图2 清顺治 青花荷莲纹花觚
图1 清顺治 青花洞石花鸟纹盖罐
图3 清康熙 青花云龙纹盖罐
图4 清康熙 青花人物纹花觚
清顺治 青花荷莲纹花觚(图2)高38、口径18、底径13.5厘米,觚敞口微撇,口沿施酱釉,筒式腹,腹部凸起一周,砂底无釉。青花蓝中泛灰。外壁纹饰共有三层,上层绘荷莲,水草,洞石花鸟纹,中层绘洞石三组,下层绘蕉叶纹一周。此觚是清初的典型式样。
康熙朝纹饰特点为:早期,明末遗风尚存;中期,中西技法渗透;后期,画风臻于成熟。
康熙时期,青花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丰富。绘画技法工细精丽,造型典雅优美。在绘画技法上采用渲染的技法,在瓷坯上绘画,一种颜色能表现出浓淡深浅多种不同,最多能分出八九种色阶。民窑青花完全突破了历代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最能体现康熙青花特色的是山水人物,风格上模仿名画家的笔法,立体感强,画法精细,分色层次鲜明,浓淡相宜。人物纹中以耕织图、渔家乐图等最具代表性,画面生活情趣盎然。康熙朝青花发展大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主要指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前的产品。画风较为粗犷,尚存明末遗风,技法采用单线平涂,填蓝处往往扩散外溢不工整,青花呈色深沉、灰暗。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后青花色泽开始出现浓淡深浅的变化,逐步向高峰期那种翠蓝色过渡。
图7 清雍正 青花一束莲大盘
中期:康熙中期青花一般指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1681~1706年)之间的产品。其特点是青花呈色青翠,十分雅洁,呈现出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绘画技法则借鉴中国纸绢水墨画“分水”皴染与西洋画的透视技法,画面的立体感增强,粗犷的纹饰,已经达到历代青花之冠,并成为后世的楷模。
后期:康熙晚期主要指康熙四十年以后的产品。题材广阔、包罗万象。绘画技法流畅,工更为细腻,点蓝用山水画的披麻皴。青花的呈色由中期的青翠色性浅淡灰暗过渡,有的似呈色不稳,出现晕散现象。
清康熙 青花云龙纹盖罐(图3)通高11.4、口径3.5、足径4.7厘米,罐唇口,短颈,圆腹,足内凹,足内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盖圆顶,宝珠形钮。以青花为饰。腹部主题图案绘双龙戏珠,盖面绘朵云与杂宝纹。青花发色鲜艳,透亮,画工细致,两条立龙张牙舞爪,气势凶猛,充满活力。是康熙青花的精美作品。
清康熙 青花人物纹花觚(图4)高45、口径21、足径16厘米,觚撇口,长颈,鼓腹,腹上下各凸起一周弦纹,台阶式圈足,足内青花双圈无款。上下绘有人物,空间衬以洞石,蕉叶。此觚为康熙朝的典型器。
清康熙 青花花鸟盖罐(图5) 通高57、口径22、足径 24.5厘米,罐唇口,短颈,丰肩,腹部下敛,近底微外撇,圈足,足内砂底无釉,盖拱顶,折沿,宝珠钮,俗称“将军罐”。以青花为饰。盖面与颈部分绘折枝花三组,腹部四组开光,开光上下绘如意云头纹,开光内分绘荷莲鸳鸯,松石图,喜鹊登梅,牡丹花鸟图。此器形体高大,绘画精致。
雍正朝纹饰特点为布局与造型完美结合,疏朗明快;主题与线条交相辉映,新颖独特;规范与随意紧密融合,典雅优美。
图5 清康熙 青花花鸟盖罐
图10 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大盘
图9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扁瓶
图12 清嘉庆 青花御制诗文海棠式洗
图6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灯笼瓶
图8 清雍正 青花缠枝纹盘
雍正一朝,为时虽仅13年,但制瓷工艺却发展到了历史的新水平。早期雍正朝青花瓷器纹饰接近康熙时的作品,部分瓷器色调艳丽明快,中期则具有本朝特点,一部分仿永乐、宣德朝青花瓷器,有晕散,纹饰上有人工点出的小黑色斑点;一部分仿嘉靖、万历的青花瓷,呈深蓝色艳,呈色稳定,还有仿成化时的青花瓷,颜色淡雅闪灰。雍正官窑青花瓷器总体上瓷质莹洁,工艺精细,器型俊秀,纹饰多样,在清代青花瓷器中非常突出。
从布局上看,雍正青花注重纹饰布局与造型的完美结合,能够按照器物的形体,配以适当的图案。构图疏朗,简洁明快,人物面目清秀,花卉细腻纤巧。无论什么器型,线条都非常柔美、秀丽,比例协调,恰如其分,是清代造型设计最完美的瓷器。
从技法上看,雍正用笔精细纤柔,官窑青花以绘龙凤及缠枝莲花为代表。民窑青花不拘一格,运笔熟练,追求自然随意的画风,具有很强的民间风格。雍正青花的装饰题材十分丰富,有植物花纹、动物纹、人物纹、吉祥图案等。这时的山石用“披麻皴”技法,形成一层层的苔点,所绘人物从康熙时的大人小景变成小人大景,人物只是居于景中的一角。
从画风上看,雍正青花瓷器画风工丽,花式一致,绘画技术法多样化,纹饰中大量使用团花、皮球花、过枝花,图案整体感强,规矩中富于变化,达到很好的装饰效果。常用的皮球花、过枝华、过墙龙、八桃、蝠桃等纹饰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或流行的。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灯笼瓶(图6)高25.2厘米,圆口,短直径,直腹,卧足。通身细致绘缠枝青花花卉,花叶婉转,姿态妩媚,此瓶因状似灯笼而得名,雍正朝始创,工致细腻,主要的特点腹大,口小,线条优美,灯笼瓶是雍正时期景德镇官窑创烧的。
清雍正 青花一束莲大盘(图7)盘口径51.8厘米,撇口,圈足,砂底,器身内外壁绘青花缠枝纹,器内心绘束莲纹,俗称“一把莲”。此器造型,青花画法是雍正所常见的,“一把莲”是明朝宣德期青花器上常用的图案,取其谐音“一生清廉”以是为官清廉,尤以雍正时期最为精致,此器青花色泽浓艳,器形大而规整。
清雍正 青花缠枝纹盘(图8) 盘口径15.5厘米,盘口圆形,盘形周正,浅弧腹,圈足,通体青花装饰,口沿内两条弦纹,盘内饰缠枝纹,盘外壁满饰相同样式的缠枝莲纹。器底中央落“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乾隆朝纹饰特点为题材选择更加丰富多彩,图案绘制更加新颖亮丽,技法运用更加规范工丽,纹饰出新更加雍容奢靡。
乾隆一朝,清代社会发展处于鼎盛时期。景德镇荟萃了一批能工巧匠,青花瓷器在传承康熙、雍正瓷器艺术的基础上,把清代青花制瓷业推向创造性阶段,也是清代瓷器制造业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题材的选择更加广泛。乾隆青花纹饰主要是以植物花卉为主,富丽繁密,细致精巧。吉祥图案增多也其特点之一,用各种动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谐音,画出象征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纹饰,如蝙蝠与“福”通,鱼与“余”通,松鹤表示长寿,鸳鸯表示成双成对等。可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图案的绘制更加新颖。乾隆青花最引人注目的是缠枝莲、云龙、八宝纹等大量出现。还有荷莲纹、三果图、勾莲、折枝莲、把莲、缠枝牡丹、折枝桃、四季花卉、花蝶、花果等纹饰,在一些特殊瓷器上还运用了仿古铜器纹饰,如回纹、夔纹、兽面纹、饕餮纹等。人物纹也出现在一些青花瓷器上,有山水人物、渔家乐、八仙过海、山水牧樵、人物楼阁、婴戏纹等。人物头部多采用渲染手法。
纹饰技法的运用更加规整。每件器物都有多层图案装饰,有的多达数十层,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都画工严整细腻,纹饰清晰,排列整齐,具有图案画的效果。
纹饰的创新更是登峰造极。无论是数量与质量都达到了清代历史的顶峰。新奇的器物不胜枚举,只要皇帝龙颜大悦,不惜工本、穷尽技能;小件青花玩赏品纹饰绘制更是精美纤巧,令人爱不释手。一些青花瓷器图案繁琐堆砌,呈现出乾隆时典型的奢靡与张扬。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扁瓶(图9)
高22厘米,撇口,长颈,垂腹,圈足,瓶口一周饰云纹,以下分饰蕉叶,贯套,灵芝纹,圈足一周回纹,中心主图绘以缠枝莲纹,整器色泽鲜明,浓淡错落,颇有层次感,笔触细致,为乾隆时期的精品。
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大盘(图10) 盘口径44.7厘米,敞口,弧壁,盘心一周双弦线。内绘云龙纹,龙心抱一寿字,内壁为四组飞云腾龙,用笔精湛,风格华丽,气势磅礴,胎体轻薄,是典型乾隆官窑精品。
图14 清咸丰 青花云凤纹盘
图16 清光绪 青花婴戏图碗
图13 清道光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图11) 高66.5厘米,此瓶为六方型瓶体,这种瓶体始于雍正,造型周正,釉质肥厚润泽,青花色泽青翠,纹饰以肩为界,上部绘折枝花卉纹,下部绘折枝佛手,石榴,寿桃及花卉纹,寓意“福禄寿”三多之意,绘画工艺精湛,图案雍容华贵,是乾隆时期官窑青花的典型器物。
嘉庆、道光、咸丰三朝纹饰特点为嘉庆朝画风虽仍维持茂密缛丽,但奢靡激越渐失;道光朝技法虽仍保持工整细致特点,但艺术活力减弱;咸丰朝布局虽仍延续构图疏朗遗风,但水平下降明显。
在经过康乾盛世的高水平发展之后,到清代嘉庆、道光时期,青花瓷器的纹饰题材内容日渐匮乏,咸丰时更趋平庸。纹饰布局松散,即使精细之作,其人物的神采及背景层次均远不及乾隆时期,无论从质量、数量还是花色品种自嘉庆朝已经开始下滑,民窑作品尤其如此。
嘉庆朝早期,乾隆帝为太上皇,尽管青花瓷器品种已不如以前丰富,但纹饰画风仍基本维持前朝茂密缛丽的基本特征,与乾隆青花瓷纹饰较为近似。官窑器多绘云龙纹、海水龙纹、夔龙纹、双凤纹、龙凤纹、锦鸡、牡丹、花鸟等。但所绘图案层次减少,一般仅二三层,整体感较平淡,立体感较差。
道光朝青花瓷器纹饰逐渐摒弃了乾隆官窑繁花缛丽的宫廷风格,官窑器仿康熙山水工致而精美。但花卉、龙凤等纹饰图案化趋势严重,特别是白描缠枝莲在许多器物上绘制,大小千篇一律,缺乏艺术情趣,少创新之作。花卉纹饰主要采用单线平涂,勾勒线条均匀,但用笔拘谨,构图简单,缺乏活力。民窑器仿康熙刀马人纹饰多见,白描技法成为民窑青花的主要装饰方法。所绘缠枝花卉多用单线条勾画,花叶多为三角形,淡描勾莲纹饰比较常见,所绘线条纤细浅淡。
咸丰朝青花瓷器总体上布局疏朗,层次清晰,但呆板不活泼,绘画技巧上缺乏功力,整体艺术水平不高。官窑青花器主要有缠枝莲、鸳鸯莲花、竹石芭蕉、兰草、勾莲、折枝花、松竹梅三友图、竹石芭蕉、双龙戏珠等纹饰。寓意纹饰有太平有象、三羊开泰、五子夺魁、五谷丰登、蝴蝶探花等。民窑器题材有花鸟、云龙、团龙、云凤、蘷凤、云蝠、云鹤,山水,八卦、寿星、八仙、婴戏等。
清嘉庆 青花御制诗文海棠式洗(图12) 长15.7厘米,海棠式口,浅腹,平底,内底心为海棠形开光。开光外绘缠枝花卉。开光内书《御制诗》一首,署“嘉庆丁已小村”,“丁已年”为嘉庆二年,属嘉庆早期之作。
图11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
图15 清同治 青花缠枝莲盘
清道光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图13) 瓶口微撇,长颈,腹丰满,圈足,主题纹饰为青花绘翠竹。芭蕉,洞石花草和围栏,辅以蕉叶、忍冬、变形如意云头、颈体莲瓣、杂花纹等边饰,底有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楷书款。
清咸丰 青花云凤纹盘(图14) 直径26.8厘米,口沿绘一周双弦纹,盘中央绘双凤,周围绘有云朵纹饰,纹饰外沿同样绘一周双弦纹,底书“大清咸丰年制”楷书款。
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纹饰特点为同治朝花纹清晰,而层次感趋弱;光绪朝纹饰多样,技法有所进步;宣统朝纹饰沿用传统,创新产品不多。
进入晚清,随着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化,民族工业日渐衰退,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较前时更趋萎缩,工艺低下,制作粗糙。这个时期的绘画内容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并从此成为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瓷器装饰的共同风格。瓷器装饰上多用福、禄、寿、喜等吉祥如意寓意的图案作为主要装饰。
同治青花瓷器以承袭前朝为主。官窑器有云龙、云凤、夔龙、缠枝莲、勾莲、折枝菊花、竹石、蕉叶、葡萄、折枝果、松竹梅三友图等。还有很多吉祥寓意的内容,如五谷丰登、状元及第、寿山福海、麒麟送子、万寿无疆、年年有余等。纹饰风格已经图案化,书意较为庸俗,笔触呆滞拘谨。除少数仿明代器型产品制作较为精致外,一般器物和民窑青花纹饰都显暗淡。民窑有龙凤、云鹤、山水人物、婴戏、花鸟、狮球等,画法无章法,画工较粗,缺少生气。
光绪晚期,在经过所谓“同光中兴”以后,社会局面有所稳定,陶瓷业也有所复兴,虽不及康乾旧貌,相对而言,属于晚清比较繁荣的时期。光绪时青花纹饰多样,凡是在清代能见到的纹饰,光绪朝都有绘制。咸丰、同治青花瓷大多仅浓淡两个层次,光绪青花在技术上远远超过咸丰、同治时期,与康熙时期青花一样,青花浓淡可以达到多个层次。纹饰题材有缠枝莲、八宝勾莲、云龙、团龙、团凤、双凤、缠枝宝相花等几十种。除此传统纹饰之外又出现了绶带鸟、杏林春燕、松竹梅、缠枝莲、三星人、王秋献瑞、野壑围猎、水仙、寿桃、八哥、游园仕女、金石文字等。光绪民窑有不少寓有吉祥福寿之意的内容,如麒麟送子、富贵白头、连生贵子、多子多福、“福禄寿”等,这些纹饰尽管俗气,但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
清代宣统一朝,历史虽短,却仍在烧造官窑瓷器。就常见的宣统各类官窑器来说,其制作可谓少而精。宣统朝的青花瓷色调浓艳明快,不晕散。胎体极细极白,瓷化程度很高,胎轻体薄,非常匀称;釉面匀薄,颜色很白很亮,高度玻璃化。因是现代化生产,所以胎体很规整。所绘纹饰也比较精细,官窑青花纹饰仍以传统纹饰为主,如龙凤、八仙、八宝、八卦、云蝠、云鹤、团花、缠枝莲、寿字等,构图严谨,绘画都很精致,画工更细腻,可同前朝相媲美。宣统民窑青花纹饰基本上是继承光绪纹饰的传统,创新产品不多。
图17 清宣统 青花缠枝花卉赏瓶
清同治 青花缠枝莲盘(图15) 口径15.7厘米,撇口,盘口一周饰缠枝纹,中心主图绘以缠枝莲纹。此盘器形规整,胎质细腻、洁白,釉面光润,青花色泽纯正,底书“大清同治年制”青花款,此器是同治时期的官窑精品。
清光绪 青花婴戏图碗(图16) 碗敞口,弧壁渐收,圈足,青花绘婴戏图,一群顽童,或举荷花,或持长笛,或玩水,空间视以洞石,栏杆,花草,流云和远山,足墙饰回纹,底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楷书款。此器青花浓翠鲜艳,纹饰生动逼真,为晚清官窑中的佳品。
清宣统 青花缠枝花卉赏瓶(图17)
高39厘米,器呈撇口,长颈,圆腹,圈足,多用青花缠枝莲为饰,取其寓意“清廉”专用于皇帝赏赐臣下,意在令其“为政清廉”。
(责任编辑:郭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