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敏
【摘要】本文基于城区新建学校规模小、年轻教师比重大,乡镇学校缺乏骨干教师引领导致教研组活动效果不明显的实际,以“大教研”理念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提高城区的整体教研质量。
【关键词】“大教研” 有效 教研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16-02
“大教研”是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对教育与教学规律、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的全方位立体化研究。“大教研”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宽广的教研空间,把学校或教师急需解决的困惑和问题一同探讨、共同解决,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有利、广阔的平台。我们树立“大教研”理念,意在拓宽教研活动,解决城区新建学校教师底蕴薄、骨干教师缺乏的问题。
一、青秀区学校教研活动现状
笔者所在的青秀区于2005年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城区内的中学从五所学校发展到六所中学(四所为乡镇学校)、七所九年一惯制学校(其中一所为民办学校)。除乡镇学校外,学校规模都不大,多为后建的小区学校,班级少、学科教师人数少,教研组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乡镇学校缺少骨干教师,教研活动质量不高
近年来,乡镇学校也开始重视教研组的建设,每个科目都留有半天作为教研组集中学习、备课或上教研课的时间,教研组活动也能正常进行,但缺少较高水平的骨干教师的引领。比如,上完一堂公开课或教研课,没有几位教师能准确诊断上课人的优缺点,更没有能够对评课不恰当之处予以指正,往正确、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的骨干教师“坐镇”。这样一来,上课的教师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好哪里不好,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也就无法往新的高度发展。
(二)新建的有规模的学校新教师多,教研活动深度不够
新建学校招募了不少年轻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如缺经验、缺实力、缺引领人物等。教研组活动虽然能正常开展,能完成备课、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但还不能深入挖掘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针对问题开展研究。
(三)小科目“孤军奋战”,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青秀区有不少小区学校,班级少,主科教师配备不多,小科目也就一到两人,即使是编到综合教研组,不同科目一起开展教研活动,作用不是很大,上课也没有对比性,提升空间小。
二、关于城区内学校“大教研”的思考
(一)教研下乡,让乡镇学校成为教研“主阵地”
平时,我们开展大教研组活动时往往为了方便选择在市区举行,乡镇教师处于“客场”的地位,在活动过程中显得拘谨,甚至不愿意融入活动中。因此,教研下乡显得尤为重要。
1.市区学校定期到乡镇学校开展交流活动,激活乡镇学校的教研活动。基于城区内学校的结构,我们提倡城乡学校结对子,形成“城乡共同体”。市区学校定期到乡镇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带动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用市区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影响乡镇学校,在相互交流、切磋的同时,使薄弱学校的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参加活动,激发他们的教研思维。例如,本城区内的南宁市第十七中学与长塘中学每学期开展“结对联建,共创和谐”的校际交流活动,十七中组织骨干教师到长塘中学开展教学和管理交流,通过教学展示、研讨,教师之间结对子、跟踪指导等方式,激活和丰富该校的教研活动。此外,近几年来,本城区内的四十七中与伶俐镇中学、五十四中与刘圩镇中学、仙葫学校与南阳镇中学都结成了对子,每学期定期开展教研交流活动,推动了对子学校在教学管理、师资培训、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共同提高。
2.组织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激发乡镇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行为中,乡镇教师在理论上明白,而实践操作时却不知如何下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可以缩短教研探索之路,他们高质量的课堂设计、精彩的示范课,都能给薄弱教师以良好的示范。城区教研室应该成为牵线人,设立城区人才资源库,让优质的资源定期与教师们分享。为了解决乡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短板,我们多次组织市区骨干教师到乡镇学校上作文指导课。往年我们多把研讨课放在市区学校,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配合得很好,容易达成教学、教研的目的,而通过几次实践,我们发现放在乡镇学校效果依然好,说明乡镇学校的学生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也能接受高强度的训练。教研下乡,让乡镇学校成为教研的“主阵地”,教师们放得开、敢说敢评,更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寻求改变。从管理角度来看,教研活动移步乡镇更便于了解乡镇学校的教学现状,从而思考教研方法,以达到教研组均衡发展的目的。
(二)骨干引领,为新学校、年轻教师把好脉
新建学校年轻教师多,缺少经验是他们的短板,接受能力强、速度快则是他们的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优势,对年轻教师的不足之处进行诊断,指导他们进步和成长。
1.深入新建学校教研组参加活动,提高教研水平。新建学校教研组对教研方向定位还不是很明确,这就需要教研员多深入学校听课、调研,根据当地教师的结构、学校的办学理念帮助他们明确教研方向,向更好更高的水平发展。
2.及时发现年轻教师的问题,并给予实际帮助。新建学校的教师结构中,年轻人占较大比例,对教学特别是中考的把控显得稚嫩些,这就要求教研部门要对他们给予关注,发现问题并及时诊断和解决。例如,今年的两次模拟考后,测试数据显示本城区一所新建不久的学校语文成绩不佳。为了诊断其中的原因,我们组织初中语文教研中心组成员到该校进行了调研,发现该校上初三的教师皆为年轻教师,有的是第一次上初三,缺乏经验。于是我们组织兄弟学校的骨干教师就两次模拟考中该校的学生答题明细分析表对薄弱环节进行归整、梳理,诊断出病因,“对症下药”,中考时该校的语文成绩比两次模拟考有大幅度的提升。抱团取暖,解决一些学校教研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充分展现了“大教研”的作用。
(三)扩大教研群体,借“他山之石”提高教研质量
针对本城区内的学校毕业班教师多是“孤军奋战”,不能全方位把握中考方向等现状,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谋求“突围”,巧借“他山之石”,邀请重点学校、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城区与教师进行交流,扎实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激活了学校闭塞的理念,提高了教研质量。
1.与高校专家建立“师徒”关系,享受高品质的教研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往往是通过不断实践、磨练、再实践、再磨练获得的,而将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邀请大学的教授、博士到城区对教师进行论文写作培训,或做各类的讲座、进行专业指导等,课后再互留网络交流方式,以便随时请教专家。课后我们与教师交流时发现,他们对这种高规格、高效率的指导方式非常认可。
2.与市直属学校教师建立合作关系,分享前沿信息。在新课改背景下,更新教育观念是我们一直要解决的问题。市直属学校教师配备齐全,教研组建设完善,由他们引领我们的教师进行备课更全面、更精准。例如,我们尝试邀请市直属学校、重点学校的教师以及市语文骨干教师到城区学校参加初三语文的复习备课,通过城区教师主备、市直属学校教师的点评和指导,把前沿信息融入备课中。这种城区学校与市直属学校零距离开展活动的方式扩大了教研群体,提高了教研质量,切实体现了“大教研”理念。
教研工作不能仅限于一个内部的小圈子,而要努力超越区域、超越空间,甚至超越自我,形成“大教研”。我们要让“大教研”成为提升学校教研品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催化剂,促进学校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提高。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