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宝
【摘 要】职业倦怠是当今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长期的职业倦怠不但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了解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等多方寻找应对的策略,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唤醒教师自我发展的自觉,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提供不竭的动力。
【关键词】教师 职业倦怠 原因 策略
职业倦怠是指职业的行为主体在能力、体力和精力上不能满足外界的要求、无法应对环境的压力而产生的体能和心理的疲惫。职业倦怠经常出现在教师身上,这与教师长期承受压力,被紧张情绪控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但会影响教师的身体健康,也会导致工作低效。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关注这一问题,并寻找解决策略,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一、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在初级中学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重,占教师群体的20%—30%。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来自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应试教育不但是学生的负担,也给教师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中考成绩不但决定了学生的前程,每年一半以上的毕业生不能升入普通高中的现实,也让老师们不得不迎接应试教育的挑战,让素质教育只能成为挂在墙上的一面旗帜。备课、批改作业让教师丧失了个人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的,许多教师从早忙到晚。尽管学校没有加班要求,甚至禁止延迟放学,教师依然不得不千方百计留下学生辅导到天黑。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也异常繁重,定期的教学效果检验以及考后质量分析都加重了教师心理负担,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导致心理极度疲劳。
第二,来自各级各类检查评比的压力。教师每年要参加的各级各类评比和检查活动很多,如开学工作检查、三年规划年度考核、优质课评比、基本功竞赛、论文案例评比、教育技术竞赛、年终个人专业发展考核、年度教育教学业绩考核,此外还要配合学校各项迎检工作。过多的检查评比让教师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第三,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压力。教师是培养人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为家庭培养下一代,为社会培养接班人。大多数中国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关注,对教师要求高,一旦教师有疏忽或过失,社会对教师的批评是十分严厉的。此外,由于身在不同的环境和立场,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有诸多误解,动辄打匿名举报电话。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教师整天小心翼翼地工作,处于焦虑状态,因而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当前,各个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普遍比较被动。许多老师是基于评职称和岗位晋级的压力不得不关注专业发展。然而现在,各校无论是职称晋升还是岗位晋升名额都非常少,老师们觉得希望渺茫,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各地对于拔尖人才的要求比较高,且不是终身制,需要定期重评。有些老师认为,一旦走上这条专业发展的路,仿佛套上一个枷锁。放弃个人成长的教师,每天做重复单调的工作,时间久了,就会觉得乏味枯燥,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 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的策略
首先,引领教师自主发展。学校要引领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观念,树立职业理想;指导教师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个人阶段性发展规划,引进考核奖励机制,激励教师自主发展。赞科夫说过:“教师的自我提高的工作要从集体思想的源泉中吸取营养,这种集体思想体现在代表会议、讨论会、专题讨论会等各种活动中。而教师本人也把自己思考的结果、问题、疑难提交给集体来研究。”因此,学校要引领教师热爱本职工作,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发现职业的乐趣。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充满活力与个性的孩子,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对每个孩子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工作每一天都应该是充满新意和挑战的。学校要通过校本培训、进修考察等活动拓宽教师视野,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激活教师思维,激发工作热情,提升综合素养。
其次,营造宽松氛围缓解压力。学校建立教师心理健康中心,定期为教师做心理疏导;鼓励教师保持乐观心态,客观公正看待工作中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指导教师理性对待外界评价,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悦纳;引导教师依法执教,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增强服务意识,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避免矛盾冲突,形成良好的家校关系;定期组织教工参加各类娱乐活动,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最后,为教师减负增效。学校从管理的角度,对布置给教师的工作任务进行顶层设计,避免重复无效劳动。各个部门互相沟通制订部门计划,删减无效工作任务。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也是提升效能的重要手段。管理者应对上级布置任务进行分解,根据教师兴趣和需要进行分担,避免部分教师负担过重。教育主管部门应减少检查评比项目,允许学校选择性参与,将特色做亮、做精、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