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体验 强联系 抓本质

2017-01-03 22:17方小妍朱志明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联系计量单位体验

方小妍++朱志明

[摘 要]“量与计量单位”的内容,既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是教学的难点。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的面试,分析考生缺失“量与计量单位”知识的原因,提出使学生避免或少出现错误的策略,即注重体验、加强联系、抓住本质,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体验 联系 本质 量 计量单位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24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的考官工作,两天内面试了43人,其中有3人的面试内容涉及“量与计量单位”,均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考生A举例“1升水可以倒满一个茶杯,可以倒满一只饭碗”;考生B说“25千克大米的体积大约是2米3”;考生C提出问题“苹果8千克,每千克8元,共需几元”,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即8千克×8元 / 千克=64(元)。由此可见,大学生对“量与计量单位”的知识相当欠缺。

原因分析:

考生A如果知道一个普通茶杯的容积大约是0.13升(能容纳260克水)、一只普通饭碗的容积大约是0.25升(能容纳500克水)、1升水重1千克,就不会这样举例;考生B不清楚1米3的大米有多重,从理论上分析,米沉在水里应该比水重,但由于米与米之间有空隙,所以1米3大米的质量反而小于1米3的水,大约是800千克,也就是说25千克大米的体积大约是0.03米3;考生C的错误主要是在恒等变换中不知道单位如何处理。这些错误可以归结如下:一是考生对计量单位的理解不到位;二是考生所学的计量单位与生活经验或生活原型相脱离;三是考生只知运算的结果要添括号,但不知为什么要添括号。这些错误是谁造成的呢?毋庸置疑,深入分析后发现,还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问题。

教学建议:

怎样才能使学生避免或少出现上述错误呢?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注重体验——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体验中,理解计量单位的内涵

尽管课程改革已进行十余载,“量与计量单位”的教学仍然存在重记忆、轻理解的现象。大家是否发现,即使学生把计量单位的概念背得滚瓜烂熟,但在运用时还是频频出错。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关键在于要让学生理解计量单位的内涵。要理解一个事物的内涵,唯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体验,才能深刻领悟并牢固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力求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情境,给学生提供感知、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计量单位的内涵。让我们看一看2015年浙江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朱力老师教学“面积单位”时的巧妙处理,在总结概括面积单位的概念后,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两个体验活动。

体验活动A:

(1)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2)生活中哪里有大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

(3)用标准的面积单位去比一比。

通过体验活动,学生得出以下结论:指甲盖、作文纸的小方格大约是1平方厘米(见图1);两只手的大拇指与食指组成的图形、手掌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见图2);四位小朋友手拉手比一块地砖(边长80厘米)大一些,大约是1平方米。

体验活动B:

我们选择( )的一个面,选用( )单位去度量;我们估计它的面积是( ),通过动手摆一摆,面积其实是( )。

通过体验活动,学生知道了橡皮正面大约是6平方厘米、A4纸大约有6平方分米大小、黑板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米……

“我听过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得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说明实践体验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在“量与计量单位”的教学中能进行上述类似的体验活动,就不会出现教师资格考试面试中的错误,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

2.加强联系——让学生在知识的联系中,明晰计量单位间的区别

这里的联系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加强“量与计量单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把所学的计量单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程度达到自动化状态。如通过长度单位的教学,在说到1厘米时,学生就能想到指甲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说到1分米时,学生就能比划出“一拃”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说到1米时,学生就能想到两手伸直的长度大约是1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知识的联系不应要求学生强记,而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内化获得。二是加强计量单位间联系的教学。这里说的联系教学,不仅仅是加强同一维度不同计量单位间联系的教学,更要加强不同维度计量单位间联系的教学,如学习体积单位要学习相应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让学生明晰各计量单位的适用范围。如以长方体为例,度量棱长用长度单位,度量一个面的大小用面积单位,度量整个长方体的大小用体积单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深刻理解计量单位的内涵,才能使学生在使用计量单位时,避免“张冠李戴”现象的发生。

3.抓住本质——让学生在数学的本质中,掌握计量单位的用法

那么,面积单位为什么要有“平方”呢?为什么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两个计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呢?为什么计算后得数的单位要添上括号呢……这些问题一概不知的学生为数不少,甚至有的教师也说不出所以然来。为此,笔者认为要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深入分析,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如关于面积单位“平方”的由来,可设边长是100厘米的正方形,通过求它的面积加以分析,即100厘米×100厘米=(100×100)×(厘米×厘米)=10000(平方厘米)。又如,解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两个计量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的问题,可以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的关系为例加以说明:1平方分米的大小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厘米2。至于计算后得数的单位要不要添上括号,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根据上述考生C所提的问题:“苹果8千克,每千克8元,共需几元?”如果列出相应的算式是8×8=64,即单位没有参加运算,其结果要给单位“元”添上括号,因为四则运算是恒等变换,左边没有单位,而右边有单位就不相等了。这里,8×8=64,添上括号其含义是答案64的单位是元,但这个“元”不是从恒等变换中得出的。这时教师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要使左边等于右边,必须把单位藏在括号里。”如果所列的算式是8千克×8元/千克,即单位参加了运算,答案是64元,这种情况下的单位就不能添上括号,否则等号的左边就不等于右边。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注重体验、加强联系、抓住本质这三个策略,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责编 蓝 天)

猜你喜欢
联系计量单位体验
计量单位复习三步走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