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彬+张雪霞+王希云+王欣洁
[摘 要]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存在较多实际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项目组以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为切入点,通过增加单元测试,恢复期中考试制度,减少终结性考核权重,加大形成性考核权重,侧重过程考核,实现高等数学课程的深层次改革。项目组利用教学案例,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学生和教师的双赢。
[关键词]高等数学;考核方式;教学质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17-03
高等数学是大学本科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是学生学习有关后续课程和将来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高等数学课程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还是考核方式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更好的培养特色人才的需要。
太原科技大学作为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一直重视数学类课程的建设工作,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厚基础、宽口径,在教学学时紧张的情况下,要求保证数学课程的教学学时不压缩,确保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太原科技大学开设三个层次的高等数学课程,分别为:面对理工科专业学生开设高等数学课程,176学时;面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微积分课程,128学时;面对英语、法律、体育等专业学生,开设大学文科数学课程,64学时。为了适用社会的发展和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需要,目前已有很多学者探讨了关于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1-5],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理工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做了一些探讨与思考。
一、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
众所周知,考试对于主体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最终也对人才培养质量形成重要的影响。因此,合理、科学的考试制度,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升有利。相反,如果运用不当,也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压抑、阻碍、束缚的作用。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考核内容的片面性
目前考试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考核不够完善,大多仍侧重于学生识记方面的考核,这就必然造成考试范围变得狭窄。考试内容大多仍考查教材知识点的应用,甚至都谈不上应用,完全是照搬课本中的例子,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甚至创新能力的考查普遍不足。
(二)考核方式单一性
大多数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以形成性评价为辅。终结性期末考试大多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太过注重期末成绩,结果造成学生不注意平时的知识学习,缺少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只会靠死记硬背,考前突击复习,目的只为及格,这样就扭曲了正确的学习过程,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掌握课程的知识。这种仅仅依靠期末考试成绩就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的方法有失公正和全面,完全缺乏科学性,考核效果难以客观体现教学水平与学生能力。
(三)考核评价缺少科学性
在传统的考核模式下,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习成绩,而缺乏对学生的个性特征、综合素质、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传统课程考核体系基本上突出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时间一般为一次性的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的考核不够系统和严谨。
在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厌学现象。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对课程缺乏学习兴趣,逃课现象比较严重,即使来上课,也是典型的出工不出力,敷衍了事。学生作业抄袭现象严重,态度不认真。期末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出现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很高的学生,竟然连有些最基本的概念、 性质和定理都搞不清楚的情况。教师迫于科研和教学的双重压力,不愿意投入精力进行教学工作,考前给学生划重点或出模拟题,学生考前突击复习一段时间,不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就可以轻松过关,甚至有可能得高分。这种做法同时增长了教师和学生的惰性,造成不良效果。因此,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
教学活动既有完整的过程性,又有鲜明的阶段性。重视过程性考核和阶段性考核,对检验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学习都非常必要。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应是一个从传统考核方式向注重过程评价的多种考核方式的转化过程,其核心应充分体现“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固化为素质,转化为能力” 的教学理念,强化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督促与考核,客观完整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校对课程考核的要求,对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尝试,真正让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要性,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掌握知识。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大形成性考核的比例
通过设置单元测试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过程学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在每一单元讲授完毕后,要求学生在教学网络平台上完成单元测试。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每学期进行6次单元测试,每次2小时。考虑学生网上答题数学公式不好操作,单元测试选用单项选择题,每套30题左右,综合考查学生掌握每一单元知识的程度。每一单元出5到10套测试题,供学生随机选择。即使是同一套试题,次序也完全不相同,避免学生抄袭。单元测试是对学生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期末成绩比例为30%。
(二)减少终结性考核的比例,恢复期中考试制度
加强过程考核,避免一锤定音现象,恢复了期中考试制度,规定期中考试成绩占期末成绩比例为20%。减少终结性考核所占比例,扭转学生应付考试、考前突击的心态,将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80%左右降低到40%。这样,学生如果平时不加强学习,想依靠考前老师划重点、考前突击学习,就能考试及格、拿到学分的想法就会破灭,从而达到督促学生注重平时学习的目的。
(三)完善平时成绩的评定标准
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质量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课堂表现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到课率、 课堂参与度,无故缺勤者平时成绩直接扣2分。建立班级QQ群,及时解答疑难问题,鼓励学生在群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在QQ群里的良好表现也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学生的作业是否能够按时完成,完成的质量如何,也是平时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明确规定平时作业不得抄袭,一经发现抄袭他人作业,不管抄袭的还是被抄袭的,本次成绩直接记为零分。平时成绩占期末成绩比例为10%。
(四)增加数学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在QQ群里定期发布数学实验内容和教学案例,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以数学为工具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所在,学以致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在QQ群里积极参与学生讨论,对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引导。成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下一步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做好准备。讨论的过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关注度,有效改变了学生上网玩游戏的不良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学生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
综上,采用增加网络单元测试、完善平时成绩考核的方法,使形成考核的比例增大到60%,终结性考核的比例由原来的80%左右下降到40%,具体为:总成绩=单元测试成绩(30%)+期中考试成绩(20%)+平时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40%)。为了避免考核漏洞,规定学生的每一项考核都应该有50%以上分数,否则总成绩记为不及格。
三、高等数学课程新考核方式的实施效果
高等数学课程新考核方式已在我校实施三年,与原有的考核方式相比较,有如下优点:
(一)学生能自觉加强平时学习
新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加大了过程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由原来的20%提高到60%,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过程考核成绩,总成绩是很难及格的,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加强平时学习。形成性考核比例的增加从制度上强迫学生自觉加强平时学习的主动性,有效避免了考试突击的现象,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学生要想得到高分,要求每一项的成绩都必须要高分,一次高分容易得到,两次高分也可能是凑巧,但是每一次都得高分,那就说明该生知识掌握程度较好,是实力的体现而不是运气,也不是能够通过突击学习达到的效果。学生如果每次得分较低,自然总成绩较低,说明知识掌握程度不好。在旧的考核评价体系下,有的学生还能够通过突击学习提高分数,而在新的体系下,学生不可能通过一次的成绩显著提高整体成绩,这也就要求学生要加强平时学习,从而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通过调查问卷,学生普遍反映自觉增加了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时间,在教室的时间多了,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的次数增多了,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加强了。
(二)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者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抵触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而我们通过单元测试,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QQ群答疑,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其他学生看到群里的讨论,也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一起受益。
(三)成绩能够真实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原有课程考核机制下,2小时的期末考试,一般考核17个左右的题目,所能够考核的知识点是非常有限的,这样的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片面性。而新的考核机制下,每一单元都进行单元测试,大大丰富了考试内容,知识点的覆盖更广泛,考核内容更全面,更能有效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下,成绩与知识掌握程度成正比,尤其是得高分的学生一定是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新的考核机制下,拿高分不容易了,高分是能力的真实反映。
新的课程考核方式的实施,符合高等学校的教学要求,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教学工作,认真完成单元测试的选题、测试工作,细心批改作业,而且要求教师不断完善网络教学平台资料,随时进行课程答疑。这些都增加了教师工作量,对教师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教学水平,教学相长,达到“ 双赢” 的效果。
四、 结束语
课程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根据课程特点及学校专业的特色进行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我们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加大形成性考核比例,改革高等数学课程考核的方式,对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将深入总结、分析本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经验和不足 ,广泛听取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改进。同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也为相关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提供了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利娅,赖霞. 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13(4):32-34.
[2] 董毅,周之虎.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54-56.
[3] 罗三桂,刘莉莉.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71-74.
[4] 陆国栋. 我国大学教育现状与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3(23):42-44.
[5] 江志超,程广涛,张静.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2(2):47-51.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