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驱动的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重构

2017-01-03 17:50李龙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3期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项目驱动应用型人才

李龙

[摘要]旅游规划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需要将产学研相结合并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目前旅游规划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训练不足,因此引入“项目教学法”,以旅游规划项目为驱动,进行模块化教学,将“产和研”与“学和用”相结合,培养社会需求的实践型、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项目驱动;模块化教学;旅游规划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092-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4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旅游规划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上都开设了旅游规划课程,由于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师资情况不同,因而各个学校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目前,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旅游规划课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的课程名称:《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区域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教程》、《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景区管理与规划》、《景区规划与开发》、《景区规划与管理》等。专业所选用的教材也各有不同,通过检索和调查发现,目前国内高校使用的主要教材尚不到20种。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学习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别、性质等基本知识,以及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国内高校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教学方式上,由于高校出于学生安全方面的考虑和经费的制约,无法走到正在开发的项目上进行体验教学,导致很多时候只能闭门造车。大量知识的传输使许多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了距离感,认为课程不接地气,进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因此,如何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项目,提高动手设计能力,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二、项目教学法与旅游规划课程改革

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观念指导下,可以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中,重新构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对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国内关于“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洪长礼(1998)最早提出可以将项目教学法作为主流教学方法应用于干部培训。龚红霞(2006)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旅游酒店领域,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餐饮服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旅游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项目教学法”,相关的研究成果从2012年以后开始渐渐多了起来,苏洁、王金浪(2012)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旅游景区管理》课程中的应用;胡萍(2013)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李庆云(2014)具体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法规》课程中的运用;王钦(2014)、荣浩(2014)等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应用。

关于《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改革,有部分学者也在探讨,卢玉平(2009)从对学生成绩考核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旅游规划课程实训教学体系的设想;杨兴柱、陆林(2010)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对旅游规划课程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分析了目前该课程主要教材的特点;邓飞虎、田巧莉(2013)针对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特点,从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疏理、构建模块化教学与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该课程的改革探索;郑文俊(2013)提出了要从强化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开展户外实践和基地教学,结合科研项目、模拟规划情境进行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对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吕俊芳(2014)提出了构建“链核式”课程改革的模式,力图通过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双轮驱动旅游专业课程改革。

然而,由于我国旅游规划实践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优质的旅游规划公司较少,很少与地方旅游院校合作,导致学习研究与实践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脱节。因此,目前高校旅游规划课程改革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真正做到将产、学、研、用相结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改革。

三、旅游规划课程体系重构基础和目标

(一)课程教学改革基础条件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其应用导向和实际操作性决定了实践教学在该门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关键地位,相关的专业书籍和教学网站较为充足(国内外旅游规划集团网站资料较为丰富),学校图书馆有较全的专业藏书和期刊可供借阅和下载。同时,学院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形式,建有较为先进的机房和实训室可供学生实践操作。在课程教学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除了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都有参与旅游规划项目的工作经验,课堂经常组织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此外,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与地方旅游局和部分旅游景区、旅行社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已经带领学生参加过市旅游局组织的多次活动,也可以带领学生去附近景区景点和旅行社考察。在课程学习时,可以根据实际调研进行规划设计,优秀成果也可以为地方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我们也尝试着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实验,尝试改变以往单一的闭卷考试模式,改为对项目成果进行评审,试图与旅游规划的实际工作模式相一致。这些都为深入研究《旅游规划与开发》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研室全体成员对以往教学实践的拓展和改革都有一定的经验,相信凭借着扎实的治学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果,以更好地服务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目标

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总体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1)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强调课程教学的实用性;(2)以项目教学为主导,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3)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具体如下:

1.解决学生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计划完成自己的任务,完成规划文本的写作和规划图件的制作,能熟练运用Mapinfo、Photoshop等软件制图;学会制作调查问卷并实地调查获取数据,学会用SPSS、Excel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2.解决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和团队协作能力不强等问题。学生完成自己的任务期间,能具体地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和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学习,老师进行简单讲解和示范并提供大量学习资料和学习途径;实地调研,制作规划文本、图件,进行规划成果的评审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团队协作。

3.解决现有评价考核机制不能全面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问题。仅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不足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因此需要更为民主的、行之有效的多元考核体系。

4.解决现有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不系统的问题。现有课程体系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实践教学的环节,需要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构,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系统优化。

四、“产学研用”背景下旅游规划课程体系重构

从“产学研用”的角度出发,对《旅游规划与开发》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重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1)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重构课程体系;(2)以项目教学法为依托,改变教学组织形式;(3)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树立团队协作意识;(4)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形成多元考核体系。

(一)厘清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应该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规划素养、创新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由于课程性质的要求和课时的限制,教学目标可定位在宏观尺度的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中观尺度的旅游目的地规划上,适当弱化微观尺度的景观设计。此外,还要适当建立旅游规划实习基地,让学生有组织的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如进行野外专业见习等。

(二)重构课程教学体系。目前,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湖北大学马勇教授2012年主编的《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三版),教材主要分为十个章节,本学期安排了48个理论学时和16个专业实践课时,包括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旅游主题定位和旅游形象设计、旅游项目设计和功能分区、旅游项目可行性分析、旅游开发保障体系建设六大板块。在课程教学时,可以将课程教学与规划实际工作相结合,以这六大板块为总项目的子项目进行设计教学,辅以基础理论和方法的讲授,课程最后上机指导学生制作旅游规划图件。

(三)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引入“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学习,老师则成为整个教学环节的导演,改变教师知识灌输的模式。具体组织形式为:将学生分成小组,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项目任务选题下达给学生,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为几个模块,让学生分阶段来完成,在最后制作出完整的规划文本和图件。整个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整个教学环节按照“团队组建一教师讲解一学生项目实践一项目成果评审”的形式组织。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旅游规划科研课题,特别是一些横向课题,如宿州市及周边的规划项目。

(四)完善评价考核机制。以往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围绕着书本知识展开,忽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考核,考核标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吸取较为成功的经验,完善考核制度,形成过程考核、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的多元考核机制。

(责任编辑:桂杉杉)

猜你喜欢
模块化教学项目驱动应用型人才
《商务策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