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培卓
中国车市再次狂飙突进让业内对2017年期待良多。11月25日,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预测称,2017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超过2900万辆,与之对应,中国汽车保有量也将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约14.8%。如果此预判成真,2017 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突破两亿辆。这个数字正吸引多方势力在汽车后市场布局。
11月26日,在人和岛“破壁·中国汽车经销商创新发展论坛暨2016年度卓越4S店调研评选发布会”上,人寿财险车险业务管理部总经理杨宏伟称,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平均车龄接近4.5年,2018年将会突破5年,平均车龄一旦超过5年,汽车后市场将会迎来蓬勃发展期。
4S店不再是独享者
杨宏伟估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会达到1.55万亿,4S店不再是汽车后市场的独享者。数据已经很直观地在反映这一发展态势:有机构统计,车龄1到2年,91%的车主会选择在4S店对汽车进行维修保养;车龄3到4年,91%下降到84%;车龄5到7年,比率继续下跌,变成74%;车龄8年到10年,只有66%的车主继续选择在4S店维修保养。
客户选择4S店之外的其他维修企业有自己的考量。2015年10月初,交通运输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规定从2016年1月1日起,汽车生产者应采用网上信息公开方式,公开所销售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义务,这为同质配件的同质认证扫清了技术指标障碍。随着同质化配件不断推出,价格因素促使客户放弃4S店及原厂配件另择“良木”。
此外4S店整体服务体系存在缺口也使得客户不断流失。“现在客户非常希望经销商能区别对待或个性化服务。”但这种“区别对待”和“个性化服务”在中国的4S店中是缺少的。
人和岛品牌创始人谢椿在接受《汽车周刊》专访时认为,当前4S店之所以没有跟着客户走,是因为中国依旧处于汽车普及的增量市场阶段,很多4S店有丰厚的利润可图,外部压力不足以逼迫他们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事实上,对大多数4S店来说,“没有跟着客户走”不仅出现在销售阶段,售后亦是如此。
谢椿预判,随着国内平均车龄不断增长,汽车后市场规模不断扩充,4S店必然遭遇冲击,一头独大的地位也会受到挑战。未来数年,汽车后市场将成为“兵家相争之地”。
三股力量开始布局
事实上,当前已经有三种力量开始布局汽车后市场。
首先是整车厂商。据杨宏伟透露,目前共有11家整车企业在筹建自己的快修网络,搭建售后服务平台,欲在汽车后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其次是汽车电商平台。近几年,汽车电商相继转型,由只负责引流的1.0时代进入到了建立库存的2.0时代,电商不再满足做“信息生意”,而是开始转战线下,成立实体店,最终目的,便是打造一个修车、用车、买车、租车、换车一站式服务的汽车电商平台。
三是保险公司。目前,人保、平安、大地等多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始针对汽车后市场制定全新的商业模式。以人寿财险为例,据杨宏伟介绍,未来。以大地为例,整合汽车的零配件供应链,选择合作的修理厂,一旦客户需要维修保养服务,由其推荐合作的这些独立汽修或连锁汽修,使用指定供应链提供的零配件产品,由此就形成了一套价格透明、服务质量透明、服务水平透明的服务体系。
面对三股势力的介入,4S店想继续在后市场保持优势就必须从维系客户关系、控制服务成本和服务风险、与合作伙伴协同发展三个方面入手,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
杨宏伟认为,过去,每个主体都在自己一整套独立的体系下运转,这就导致很多成本交叉重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企业之间的边界将愈发模糊,彼时因合作催生的企业共享模式或成为企业实现双赢的主要途径。
通过共享把共同要支付的成本融合在一起,再通过降低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或许为4S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正如e车问CEO刘瀚斌所说,汽车后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各个行业共同引导。4S店实在没有理由“脱轨”。
再者是数据。谢椿说,“今年中国汽车行业各大主机厂花在调研上的费用是20个亿,只是美国的1/10”。非但如此,“经销商在厂家DMS系统上的数据有很多水分,甚至有主机厂的各层级领导默许经销商提报虚假数据的行为,这已是行业的共识”。
数据的虚假和混乱让4S店自身无法获得准确信息,显现出一种“闭门造车”的窘态,这让其在汽车后市场中难免磕绊。谢椿认为,将数据打通、进行透明对标将成为未来4S店在汽车后市场保持绝对优势的关键性一步。
“面对汽车后市场这个巨量的实体经济领域,很难有谁能一统天下。主机厂、资本或者其他资源都能成为整合的一员。未来4S店也许将有接近一半的数量会被洗牌,但也一定会有百年老店出现。”谢椿预测。
这意味着,众多4S店已被拉响警钟——是时候该做出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