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2017-01-03 10:41沈公铭黄瑛穆希岩李绪兴雷云雷罗建波冯庚菲李应仁李继龙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年5期
关键词:水域农业部渔业

沈公铭,黄瑛,穆希岩,李绪兴,雷云雷,罗建波,冯庚菲,李应仁,李继龙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141)

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沈公铭*,黄瑛,穆希岩,李绪兴,雷云雷,罗建波,冯庚菲,李应仁,李继龙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141)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是掌握渔业水域环境本底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主要通过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展开。2015年为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成立30周年,自成立以来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将着重研究分析30年来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推动中国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6,6(5):13-18]

渔业生态环境;环境监测;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

渔业水域是水生生物资源赖以生存、生长和繁衍的场所,长期以来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备受人们关注。但是由于受到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的污染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中国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损害了渔业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1-3]。开展渔业环境监测是渔业环境保护的基础,只有摸清中国渔业环境的本底情况,渔业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得以有效实施。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自1985年中国成立全国渔业环境监测网(以下简称“全渔网”)以来,大规模地系统性地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才得以真正开展起来。因此,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和全渔网的发展息息相关。2015年是全渔网成立30周年,本文将侧重于总结分析全渔网30年发展,系统梳理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进展情况,介绍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对中国未来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出建议,旨在提高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水平,推进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 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发展历程

环境监测最早是从英美等发达国家开始,距今已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对于全球水域环境的监测数据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美国从19世纪末开展常规监测,主要为水质监测,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展有毒有害成分监测[4-5]。而环境监测数据对于各国研究处理环境问题,提出环境保护政策意义重大,因此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环境监测。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渔业环境系统监测起步相对较晚,由早期零星的、简单的污染源与污染物浓度监测逐渐发展到现阶段的系统性综合环境监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渔业环境监测还只是属于区域性的零散监测,主要是为了配合渔业资源调查或放流等目的而开展的部分海区或流域的环境监测。直至1985年8月,全国渔业环境监测网成立大会在青岛召开[6],标志着中国系统性的渔业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始。从此,全渔网作为全国性的从事渔业环境监测的业务协作组织,开始承担起协助渔业主管部门开展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的任务,包括统一监测方法、开展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开展渔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和历史情况的调查以及处理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等。全渔网是全国环境监测网的一个组成部分,依据管辖水域设置三级监测站,农业部设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海区和流域分别设置海区和流域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站,各省市设省市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站。各监测站对所辖水域内的重要渔业水域开展监测工作[6]。

20世纪中国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主要以常规的理化指标为主,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升,人们不仅仅关注一般环境理化指标,更加关注环境生态指标。自2001年以来,全渔网逐步加强了生态指标的监测,包括叶绿素a、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指标[7],“全国渔业环境监测网”也改名为“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同时,随着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和监测数据的积累,渔业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认识到公开发布监测成果的时机已经成熟。2001年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首次联合发布了《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1999—2000)》[8]。目前渔业环境公报已成为公众了解中国重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窗口。

2 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现状

2.1 监测指标

早期的渔业环境监测指标主要关注渔业水域的水质指标,包括氮、磷、化学需氧量及部分重金属。随着公众对生态环境和水产品质量的关注,监测指标逐步增加了生态和生物残留指标。30年来,渔业水域的环境监测从一般污染因子监测逐步过渡到生态环境监测。目前全渔网常规监测工作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指标体系可设置两级,一级指标为分类指标,主要包括水质、生物环境、沉积物(底质)和生物体四大类要素,二级指标为具体的监测指标,主要指标可见表1。近年来随着一些新型污染物的出现,再次引发了公众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强烈关注,因此有条件的监测站正逐步增加相关热点指标的监测,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有关农药,如多氯联苯(PCBs)、滴滴涕(DDT)、菊酯类农药等。

表1 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常规监测主要监测指标

Tab.1 The main indicators of ordinary monitoring of NFEMN

种类Item一级指标Thefirstlevelindicator二级指标Thesecondlevelindicator海水水质水温、盐度、透明度、pH、悬浮物、溶解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石油类、重金属(Cu、Zn、Pb、Cd、Hg)及As沉积物石油类、重金属(Cu、Zn、Pb、Cd、Hg)及As生物环境叶绿素a、鱼卵(数量、种类)、仔稚鱼(数量、种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生物体重金属(Cu、Zn、Pb、Cd、Hg)及As淡水水质水温、pH、溶解氧、悬浮物、总氮、氨氮、总磷、非离子氨、石油类、挥发性酚、高锰酸盐指数、总大肠菌群、重金属(Cu、Zn、Pb、Cd、Hg)及As沉积物重金属(Cu、Zn、Pb、Cd、Hg)及As生物环境叶绿素a、鱼卵(数量、种类)、仔稚鱼(数量、种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生物体重金属(Cu、Zn、Pb、Cd、Hg)及As

注:浮游生物同时计算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

2.2 监测区域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的区域为渔业水域,而渔业水域范围较广,涉及到天然渔业资源的“三场一通道”及所有的养殖场所。基于监测代表性和经费的考虑,当前全渔网开展的监测区域侧重于选择渔业资源密集、经济价值高、生态环境受损比较严重(包括污染和工程建设影响等)、对水产资源和水产养殖至关重要的要害区和敏感区等重要渔业水域[9]。30年来,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升,监测范围和内容逐年扩大。2015年全渔网对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及其他区域的167个重要渔业水域进行了监测(图1)[10],监测站位达2 039个,监测总面积达1 051.9万hm2。

2.3 监测人员与机构

自全渔网成立以来,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队伍逐步发展壮大。最初由农业部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和7个海区、流域监测站组成[6],截至2015年,全渔网已发展到拥有48家网络成员单位(图2),除个别省份外,全渔网已遍布全国各省,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近千名,专业涉及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和水生生物等分支学科,其管理及监测工作在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下有序开展。

图1 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常规监测重要水域示意图Fig.1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important water areas of ordinary monitoring of NFEMN

图2 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三级监测站示意图Fig.2 Three grades monitoring stations of NFEMN

2.4 取得成效

30年来,全渔网通过常规监测和专项监测,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监测数据,通过分析总结,基本掌握了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2000年以来,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保持稳定,除部分水域氮和磷等营养物质超标比例较高外,其余主要监测指标在大部分渔业水域均优于相应标准。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逐步加重的趋势,尤其是氮的超标比例不断提高。渔业污染事故方面,发生次数呈下降趋势,中间年份有所波动。据不完全统计,“十五”至“十二五”期间,每五年分别发生渔业污染事故5 819次、5 912次和1 810次。但由于重大渔业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因此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并未下降,每五年损失仍达到约10亿元[10-12]。自2000年始,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编制,农业部联合环境保护部每年共同向社会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截至2015年,已连续发布公报16年,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国重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状况提供了大量的公共信息,为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指导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在积累了大量监测数据的同时,全渔网各监测单位还在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处理、涉渔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标准或规范的制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特别是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参与调查处理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近万次[11],包括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2011年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等,为渔民挽回损失数以亿计;参与涉渔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超千项;参与制定了多项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包括2007年农业部发布了SC/T 9102—2007《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9],自此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有了本行业的监测规范;而GB/T 21678—2008《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13]和SC/T 9110—2007《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14]的出台,使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和海洋、海岸工程等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工作有了调查与计算方法的技术标准。工作的有效开展较好地维护了渔业权益和渔民的根本利益[15]。

监测数据的信息化及管理是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0年来,渔业环境监测工作从最早的纸质化数据,到2010年利用ACCESS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分析及统计,到2015年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创建,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建立将有效促进日常业务工作信息化,并为渔业行政管理决策支撑智能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经过30年的发展,虽然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有限、监测手段与技术落后、信息宣传不足等。

3.1 监测数据代表性和科学性有待提高

目前,中国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时间主要选择在春夏两季,即鱼虾贝蟹类的产卵索饵期或生命周期敏感阶段进行,监测频次少,监测数据无法全面反映监测水域的周年环境现状;部分监测区域面积较大,但监测站点数相对较少,监测数据还不能完全代表所监测区域。同时,监测指标以水质为主,虽然近几年来增加了部分生态指标,但仍然无法满足全面分析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的需求。

3.2 技术标准缺失或有待修订

目前,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所依据的技术标准存在许多与现实不相适应的问题,如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16],已有20多年未修订,部分评价指标已不符合实际情况;一些重要的水质指标缺乏,如营养物质氮、磷等指标只能参考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7]或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18]相应的指标,影响了渔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性;有的指标缺乏相应的监测方法及标准值,如关乎公众健康的环境激素类物质壬基酚、辛基酚等。

3.3 监测手段及相关研究有待加强

目前,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仍然主要依靠现场采样监测等传统技术,同发达国家相比,监测手段与技术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尚未实现快速监测和长期定点的在线监测。由于经费与技术等原因,无法开展监测区域实时的、快速的、长期的在线监测,降低了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二是监测区域面积限制较大,缺少大尺度的环境监测信息;三是关于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于环境和水生生物影响的研究不足,环境监测预警及风险评价技术相对落后。监测手段的单一与相关研究的落后,严重阻碍着监测数据的获取,进而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的判断,无法满足中国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

3.4 社会宣传与服务有待增强

随着环境污染状况的加剧和公众对环境问题及水产品质量问题关注度的提高,原有的信息发布形式和功能定位已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要求。一方面,目前当年监测数据和结果主要以公报的形式于次年第二季度对外公开,公开渠道有限,宣传力度不足,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中国渔业生态环境分级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相比欧美的相对成熟的评价体系[19- 20],中国渔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仍处于单一污染物的评价,缺乏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仅以单因子分析方法进行评价,难以直观反映人民群众关心的渔业环境质量问题及其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系,社会服务功能难以体现。

3.5 监测经费急需增加投入

近十年来,监测经费相比之前有所增加。但由于监测成本的增加,公众对于监测信息需求的增加,监测经费难以支撑当前的监测任务。各监测中心(站)由于缺乏足够的监测专项经费,往往只能靠其他项目进行补充开展工作,影响到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监测队伍人才的流失。在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面,由于缺乏专项资金支持,发生渔业污染事故后,应急监测经费往往先由监测单位垫付,事后再从赔偿费用中扣除,若未发生渔业经济损失赔偿费,应急监测费用便难以落实,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测单位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应急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21]。

4 建议

随着《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发布,环境保护已成为中国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生态环境常规监测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长期积累、科学有序开展的常规性工作。因此,进一步创新思路,积极开展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切实改善渔业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4.1 加大支持监测技术研究力度,提高监测能力

建议加大中国渔业生态环境常规监测和专项监测的支持力度,解决渔业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经费问题[21]。提高监测工作在覆盖范围、监测频次、站位密度、监测指标等方面的科学性,逐步实现重点渔业水域的长期性在线监测;利用3S技术监测手段,开展大尺度的生态环境监测。同时,针对监测手段和技术不足的问题,重点开展快速监测技术、浮标监测技术、船载监测技术和传感器监测技术的研究,完善监测手段;开展新型污染物的监测与检测方法的研究,开展有毒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强化环境监测预警及风险评估技术,建立适合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22]。

4.2 加强标准规范的制修订,提高监测科学性

尽快制修订《渔业水质标准》、《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等涉及渔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经济损失评估及赔偿等相关方面的标准和规范,提高监测数据科学性。同时,加强渔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改变现有的仅对单一污染物的评价方法,基于当前监测现状,建立适合中国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体系。

4.3 探索有利人才发展的机制,增强队伍建设

建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评价体系,开展监测技术和优秀监测成果的评比,对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个人进行表扬与奖励,充分调动监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处理能力的培训,加强技术人员间的学术交流,及时更新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4.4 完善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进一步推进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逐步完善信息系统平台内容,提高监测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包括加强信息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充分利用数据,提高信息产出;建设信息系统对外公众平台,增加监测信息查询与环境趋势变化展示等。适时开展社会调研,根据公众关心的渔业环境相关问题,改进现有的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开展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将环境状况和评价结果及时通过信息系统公开发布,提高环境监测信息的社会服务功能。

[1] 李丹,徐瑞永,孙昭宁,等. 渔业生态环境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5, 17(1): 154-159.

[2] 沈新强. 我国渔业生态环境养护研究现状与展望[J]. 渔业现代化, 2008(1): 53-57.

[3] 吴宝林,郭小泽. 浅谈我国渔业环境现况及保护措施[J]. 北京水产, 2007(4): 7-10.

[4] 王炳华,赵明. 美国环境监测一百年历史回顾及其借鉴[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0, 12(6): 13-17.

[5] 肖笃宁. 美国环境监测和评价项目中的生态指标研究[J]. 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 1992(1): 22-2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 农(渔政)字第30号 关于印发《全国渔业环境监测网成立会议纪要》的通知[Z]. 1985.

[7] 农业部,环境保护部. 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1)[R]. 北京: 农业部, 2002.

[8] 农业部,环境保护部. 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1999—2000)[R]. 北京: 农业部, 2001.

[9] 农业部.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10] 农业部,环境保护部. 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5)[R]. 北京: 农业部, 2016.

[11] 农业部,环境保护部. 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0)[R]. 北京: 农业部, 2011.

[12] 农业部,环境保护部. 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5)[R]. 北京: 农业部, 2006.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14] 农业部.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15] 沈新强. 渔业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领域[J]. 中国水产, 2008(6): 94-95.

[16] 国家环境保护局. 渔业水质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89.

[1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18] 国家环境保护局. 海水水质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7.

[19] Borja A, German Rodriguez J.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one-out, all-out' principle, when using multiple ecosystem components in 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status of marine waters[J]. Mar Poll Bull, 2010, 60(8): 1143-1146.

[20] Borja A, Bricker S B, Dauer D M, et al. Overview of integrative tools and methods in assessing ecological integrity in estuarine and coastal systems worldwide[J]. Mar Poll Bull, 2008, 56(9): 1519-1537.

[21] 雷云雷,李绪兴,李应仁,等. 中国渔业污染事故调查与鉴定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5,5(6): 48-53.

[22] 杨健. 渔业生态环境指示生物诊断和预警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5,5(2): 1-7.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she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HEN Gongming*, HUANG Ying, MU Xiyan, LI Xuxing, LEI Yunlei, LUO Jianbo, FENG Gengfei, LI Yingren, LI Jilong

(Fisheries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Beijing 100141, China)

Fishe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way of knowing fishery water environment background, and it is also a foundation work in the fishe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China, the fishe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was mainly carried out by the National Fishery Eco-environment Monitoring Network (NFEMN). 2015 is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NFEMN. Since NFEMN establishment, some progresses have been achieved fo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meanwhile some problems are exposed. Therefore, the paper focused on analyzing development, achievement and problems of Chinese fishe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over past 30 years. Its goal i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fishery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fishe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ese Fishery Quality and Standards, 2016, 6(5):13-18]

fishe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he National Fishery Eco-environment Monitoring Network (NFEMN)

SHEN Gongming, sgm@cafs.ac.cn

2016-05-25;接收日期:2016-06-30

农业财政专项-全国重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支撑(2130135-0001020)

沈公铭(1978-),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保护,sgm@cafs.ac.cn

S931.3

:A

:2095-1833(2016)05-0013-06

猜你喜欢
水域农业部渔业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印度农业部将国内小麦收购价格调高2.6%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农业部一号文件关于养猪都说了啥
休闲垂钓 传统渔业新引擎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