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跨文化性

2017-01-03 03:46:25任朝旺曾利沙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英文商务英语经济学

任朝旺, 曾利沙

(1. 广东工业大学 a.外国语学院 b.大数据战略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06;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a.国际商务英语学院 b.翻译学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420)

中英文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跨文化性

任朝旺1, 2a, 曾利沙2b

(1. 广东工业大学 a.外国语学院 b.大数据战略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06;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a.国际商务英语学院 b.翻译学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420)

以中英文主流媒体经济报道中出现的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构成文章的经济隐喻语料库,为便于分析,仅提取出现频率较高的“经济是人”“经济是战争”两个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英文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具有极大的相似性;(2)虽然隐喻表达略有差异,但是二者隐喻映射的过程基本一致;(3)概念隐喻在经济报道文本中具有跨文化性主要是由于人类体验的共性、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新闻文体自身的特质所致;(4)这样的研究对于商务英语教学以及跨文化商务交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概念隐喻; 隐喻表达; 经济报道; 跨文化性

一、引 言

(一)经济隐喻的普遍性

目前学界对经济类文本中隐喻性表达进行了广泛研究,并认为隐喻普遍存在于经济类文本中[1-2],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首先,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存在于语言中,也存在于思想和行为中。语言当中的隐喻表达主要反映了人们思维的隐喻性特征,人们日常概念思维系统在本质上也是隐喻性的[3]。隐喻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4]。经济学从本质上是一门复杂而抽象的学科,因此人们会有意或无意地借用隐喻来理解和阐释复杂的经济概念和活动。

其次,现代经济学起源于18世纪启蒙运动盛行的欧洲。此时,“理性之光”照耀欧洲,人们开始相信真实,尊重科学。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经济学自创立以来一直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经济学学者通过与当时普遍接受的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相类比,努力证明经济学是具有科学基础的自然科学。其中,经济学与物理学的密切关系更是源远流长,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格外垂青于牛顿力学[5]。数理科学和生物学领域的模拟、模型和术语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导致经济语篇中隐喻比比皆是。例如,在Adam Smith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中,市场就被比作“无形的手”(the invisible hand),体现其支配资本的巨大作用;“金融杠杆”(financial leverage)、“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等都是很早就被使用的隐喻。[6]随着新的经济形势发展,新的经济概念也随之出现,如“房产泡沫”(real estate bubble)“人才池”(talent pool)“现金流”(cash flow)股市中的“套牢”和“解套”等隐喻都可以通过隐喻性思维帮助人们理解新的经济现象。由此可见,隐喻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国内外对于经济隐喻的研究

隐喻,作为经济语篇的一个显著语言特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兴趣。在1982年,Willie Henderson在《经济学家》(Economists)杂志上发表《经济学中的隐喻》(Metaphor in Economics)被视为经济领域研究隐喻的开篇之作。他着重研究了隐喻在经济学中的运作方式,认为隐喻在经济学和很多其他学科中都十分常见[7]。Deirdre Mccloskey对经济学领域中的隐喻展开了深入研究,她指出经济学语言是高度隐喻化的语言。在她的专著《经济学的花言巧语》中,经济学家被描述为善于使用语言修辞的游说家,以及经济学语篇中大量使用隐喻等其他修辞手段来增加说服力[8]。Christina Bichieri指出货物生产、流通和分销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人身体血液的循环[9]。Frank Boers通过实证性研究发现“贸易就是战争”这一隐喻在人们谈到经济和贸易的时候使用频率相当高[10]。

相对于国外经济隐喻的研究,国内学者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不同专业的学者都对此展现出了一定兴趣,然而到目前为止,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成果比较少。具体来看,国内学者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讨论商务语境中的隐喻:商务隐喻的翻译、商务隐喻与认知、商务英语与教学、中英商务隐喻对比,等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没有严格区分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笼统地把二者当作一种现象来看待。在教学方面,很多学者集中在隐喻对于词汇的理解和习得上,没有突破到知识和思维层面。有一部分学者尝试对比中英文商务文本中的隐喻表达,指出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隐喻表达上的不同,并没有看到由于人类体验的相似性、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特定文本的特性而致使概念隐喻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文章尝试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在中英文经济报道中,隐喻表达在多大程度上是跨文化的?第二,在中英文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是否具有跨文化性?第三,商务概念隐喻的跨文化性对于商务英语学习者有什么启示?

二、概念隐喻理论

(一)概念隐喻简介

隐喻是人们生活中一种普遍的现象,但长期以来它仅仅被看成是种修辞手段。与这种传统观点相反,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的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语言中的隐喻只是隐喻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的概念大多是隐喻性的,而这些隐喻性的概念反映并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对相关的人与事物的理解。它们源自于我们的体验,而这种体验通常是通过文化传达的。隐喻的机制是在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标域(target domain)间有一系列存在和认识上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就是一个概念。[11]基于这一点,George Lakoff将这种在概念层面上的跨域映射称为概念隐喻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系统是人类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的概念来源于我们的经历和文化[12]41-70。

总之,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和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机制,它能帮助我们用比较具体的或者是高度结构化的事物去理解相对抽象或无条理的事物[13]。

(二)概念隐喻与隐喻表达

为了更深入地发展概念隐喻理论,George Lakoff区分了两个不同的概念:“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述”。 概念隐喻是指概念层面上的跨域映射,通常隐藏在我们日常语言的后面,构建起我们的概念体系;而隐喻是独立并具体的语言表达,受到跨域映射的制约,一系列系统性的隐喻表达可以构建起一个概念隐喻。为了在书写方面区分二者,George Lakoff在英文中使用大写的字母“TARGET DOMAIN IS SOURCE-DOMAIN”来表达概念隐喻。[12]71-90

例如:

1)Look, how far we’ve come!

2)It’s been a long, bumpy road.

3)We can’t turn back now.

4)We’re at a crossroad.

按照传统理论,上面每句都是一个隐喻,而概念隐喻理论认为这些只构成一个概念隐喻: LOVE IS A JOURNEY,而“Our relationship is off the track. ”只是一个隐喻表达,这些隐喻表达同时包含源域和目标域中的词汇[14]。

三、中英经济报道中经济隐喻的对比分析

文章主要采用分析和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中英经济新闻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选取语料也尽量考虑语料内容、题材、长度、发表时间等因素。文中采用语料均来自权威的经济类电子报刊,包括英语版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福布斯(Forbes)和第一财经日报、经济观察报、中国财经时报、中国经济周刊、证券时报、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证券报等共60篇,中英文各30篇。经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总体研究后,以小句为单位,最终确定一共有98个隐喻小句,其中中文隐喻45个,英文隐喻53个。虽然在搜集的语篇中还有其他隐喻,但本研究只讨论经济语篇中常用的两种概念隐喻: “经济是人”以及“经济是战争”。下面将对经济新闻中的概念隐喻以及相应隐喻表达进行具体分析,进一步说明中英文概念隐喻在经济报道当中的跨文化性,为商务英语学习者和商务专业人士提供更多可以参考和学习的实例。

(一)经济是人

在经济报道中,整个经济总体通常被描述为人。作为源域,很多关于人的特质通过语义类比都投射到了目标域——经济状况的描述上了。概念隐喻具体是由隐喻表达所实现的,因此,很多用来描述人的词汇都可以用来描述经济的运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就是人的生命周期,并购或协作就是人的婚姻或恋爱,经济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的运行状况就是人的健康状况,经济下行是人的疾病,所采取的经济措施是对于身体疾病的医治,经济专家就是医生。事实上,“经济是人”这个概念隐喻的映射可以细分为三个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经济是人”的概念隐喻映射过程

第一,经济周期是人生阶段。

(1)If Prudential had to come up with more money to see off a rival, so much greater would be the risk that the mergedcompany is bornfinancially fragile.(Economist 2010/3/1)

(2)Genomic scanning is aninfant industrythat promises great things.(The Economist 2008/7/18)

(3)2000年他临危受命,成为宝洁公司CEO之后,曾在27个月内成功地使这家老公司再次“焕发青春”。(第一财经日报 2014/09/16)

(4)商业模式趋向成熟,运营创新层出不穷。(经济观察报2014/12/19)

第二,经济状况良好是身体健康。

(5)Olympic sponsorshipscame of agewhen Peter Ueberroth exploited them to subsidize the Los Angeles Games in 1984.(New York Times 2008/6/1)

(6)Maybe only 80% will be happy and stick around at the higher rates, but you will have a more profitable andhealthybusiness overall.(Forbes 2014/4/15)

(7)抓好队伍的廉洁教育,增强公司职务犯罪预防成效,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保障公司的健康发展。(中国财经时报 2012/08/23)

(8)自贸区要做的就是简化审批流程、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争创审批“特区速度”。(中国经济周刊2015/01/06)

第三,并购或合作是婚姻或恋爱关系。

(9)Many of the combinations being proposed have been mulled for years, in contrast to theshotgun weddingsdreamed up by pushy bankers in previous M&A waves.(The Economist 2014/5/3)

(10)Detroit’sLost LoveAffair With The Indy 500.(Forbes 2014/05/22)

(11)安邦民生“联姻”背后:铸造金融集团梦。(中国经济周刊 2014/12/31)

(12)“深发恋”交易或因同业竞争受阻。(中国经济周刊 2009/07/03)

第四,经济关系是家庭关系。

(13)Yum, which is also theparent companyof the Taco Bell chain, has intensified efforts to promot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its food this year.(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3/08/13)

(14)Waitrose, a supermarket, and itssister companyJohn Lewis, a department store, launched loyalty cards earlier this year.(The Economist 2014/10/06)

(15)信托市场新锐基金子公司刀口舔血抢业务。(证券时报 2014/04/09)

(16)本月初,Coach还与淘宝商城的姐妹公司淘宝网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以期阻止Coach假冒商品在淘宝网上的销售。(经济观察报 2011/12/14)

第五,经济下行迹象是疾病症状。

(17)There is no excuse for the lack of clarity around the euro zone’s future, nor for America’sfiscal paralysis.(The Economist 2012/01/07)

(18)Although theweak economyis benefiting from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it is not likely to provide the growth needed to generate many jobs enough to absorb the large number of unemployed.(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3/09/25)

(19)财务数据“打架” 富邦科技IPO或加剧“消化不良”。(证券时报2014/02/28)

(20)黄金双节家电销售疲软节能补贴效果微弱。(21世纪经济报道2012/10/10)

第六,刺激经济增长是治病救人。

(21)But rigorous economicshock therapyin the early 1990s put Poland on the right track.(The Economist 2014/06/28)

(22)Do Europe’s banks needsurgery?(Financial Times 2014/10/23)

(23)宝洁史上最大手术开刀,雷富礼挑战“王者归来”。(第一财经日报 2014/09/16)

(24)对症才能下药。而对于医治全球经济而言,极端货币宽松与其说是治疗,不如说是病因。(第一财经日报2014/05/06)

第七,经济学者是医学专家。

(25)Normally, The Economist wouldprescribea simple solution here: If wages aren’t high enough to attract labor, allow the price of labor to adjust so that the labor market clears.(The Economist 2013/06/21)

(26)Us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DiagnoseAnd Treat Skill Gaps(Forbes 2013/12/03)

(27)但谷俊还是非常看好雷富礼的策略,“这是基于它自身的疗法,或许经济回暖时才能开花结果”。(第一财经日报 2014/09/16)

(28)一位政经观察人士告诉本报,要把脉中央改革的路径,可以参考更具有实效性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称“深改组”)会议。(第一财经日报2014/12/08)

可以看出,在“经济是人”这一概念隐喻方面,中英文经济报道中具有一贯的统一性,体现出跨文化性的特质。这种跨文化的语言现象也反映出经济活动、经济体系的复杂性。同时,把经济领域中的活动和现象看作我们人体的特征,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我们的经济社会。

(二)经济是战争

随着商品社会的发展,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商场就如同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攻防、战略、战术、输赢等。“商场如战场”就是一个经典商业战争概念隐喻,由此而产生的隐喻表达在经济领域屡见不鲜。战争隐喻形象地将商业竞争中复杂的、残酷的方面呈现给人们。因此,丰富的战争词汇将战争领域的主要因素与商业领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类比映射,来描述公司之间的竞争,或对通货膨胀、财政危机、经济危机的对抗。在“经济是战争” (ECONOMY IS WAR)这个概念隐喻中,战争是源域,经济是目标域。在市场经济中,经济竞争就是战争冲突,经济参与者就是战争参与者,市场就是战场,经济策略就是战略。事实上,有关战争的许多特征都系统地映射到了经济领域,如图2所示。

图2 “商业是战争”的概念隐喻映射过程

第一,经济竞争是战争行为。

(29) If BaiduinvadesJapanese market, what will the result be? (Business Week 2010/3/3)

(30)The Central Bank of Russia is thereforedefendingits value with a series of increasingly desperate moves.(Forbes 2014/11/01)

(31)以中国市场为例,中国本土日化品牌蓝月亮、纳爱斯、自然堂和相宜本草等所发起的进攻,让宝洁市场占有率节节败退。(第一财经日报 2014/09/16)

(32)天弘基金原二股东支付能力存疑,内蒙君正金融版图扩张或受阻。(经济观察报 2015/01/06)

第二,经济参与者是战争参与者。

(33)The company’smain forceis Tan’s brother, Alfred Chan. The two ranked No. 32 on the 2011 Forbes Hong Kong Rich List with wealth of MYM1.22 billion, and Chan was a member of the 2010 Forbes China list of 25 Influential Chinese in Global Fashion.(Forbes 2012/05/22)

(34)The hats were an “ambushmarketing” campaign, in which companies try to promote their brands at sporting events without paying sponsorship fees.(The Economist 2008/07/03)

(35) 新能源汽车补贴延续无悬念,25企业将成产业化先锋。(中国证券报 2013/05/23)

(36) 2013年5月,当66岁的雷富礼“重新出山”,接替59岁的麦睿博(Bob McDonald)再度出任宝洁CEO一职后一直保持低调。(第一财经日报2014/09/16)

第三,市场是战场。

(37)But one of the most surprising reasons is the continuing power of the state as an economic actor: far from retiring from the businessbattlefieldin 1989, the state merely regrouped for another advance.(The Economist 2014/06/21)

(38)Immigration reform is anotherbattlefrontwith major economic implications. (Forbes 2014/01/01)

(39)在年中的供需低迷后,得益于房贷新政及央行降息等利好,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于四季度率先复苏,并在岁末再次成为房企竞争的“主战场”。(第一财经日报2015/01/06)

(40)以前,“暴力哥”主要在“石化双雄”上出手,但过去数周,“暴力哥”的打法风格迥异,从券商、到银行,再到工程建筑、电力等板块,在多条战线出击。(中国证券报 2014/12/14)

第四,经济政策是战争策略。

(41)The fresh set of projections for short-term rates released by the Fed’s Open Market Committee on Wednesday have handed the bullsammunition.(Financial Times 2014/03/20)

(42)John Lewis is piling on the promotional possibilitie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buy the song, app, toy and 3D goggles as well. The advert cost £1m to make and is part of a £7m Christmascampaign. (Financial Times 2014/8/7)

(43)其实早在雷富礼再次上任之初的一次电话会议上就已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将放弃“目的驱动型增长”战略,执行“有所取舍”的战略。(第一财经日报 2014/09/16)

(44)突破1000亿之后的格力也更多地考虑如何从“核心技术”过渡到“核心战术”。(中国经济周刊 2013/08/05)

总之,在“经济是战争”这个概念隐喻层面,中英文是统一的,这是由于来自两种文化的人们对于战争自古至今非常熟悉,有着深刻且类似的生活体验。借用隐喻映射,人们把比较熟悉的源域——战争的许多特征、要素、知识等都投射到了目标域——商业活动当中了。这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和商业活动,提高了在该领域的沟通效率。

四、讨论与分析

(一)概念隐喻的共性和隐喻表达的个性

人类基本体验是相似的。在知识形成时期,人对世界的隐喻性认知就是以自身生活体验为源域的,如汉语中的山脚、入海口,英语中的“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river mouth”等。汉语和英语经济报道中相同和类似的概念隐喻根源于人类的认知过程有极大相似性。此外,经济全球化也为经济文本中概念隐喻的互通和交流提供了可能,新闻文本的特性也是导致中英文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呈现统一性的一个原因。基于以上例证和论述,我们认为:在中英文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是基本统一的。

人类的认知过程有极大的相似性,都是依靠那些具体的概念和自身体验来理解抽象概念,进而形成对世界的认知。然而,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认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好。隐喻表达与身体体验、社会文化环境和认知过程都密切相关,三者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隐喻表达的差异性。因此,在中英文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呈现跨文化性趋势,隐喻表达却没有表现出统一性。

(二)对于商务英语学习者的启示

虽然中国与西方相比进入工业化大生产的步伐较慢,但是随着中国加速融入国际经济,东西方经济产生了更多的文化共性,这一点通过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的跨文化性可以充分反映出来。同时,这也给广大商务英语学习者带来有益启示。

第一,利用跨学科性,融合语言学和经济学知识。

商务英语的跨学科性有利于学习者通过语言更好地理解经济知识。通过“人力资本”这一短语,经济学中研究劳动技能的领域一下就和研究物质资本投资的领域整合在一起了,这两个领域的思想都得到了改进。英文经济报道是商务英语学习者经常使用的学习材料[15],其中概念隐喻的统一性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商务英语可以利用其跨学科的知识和多维度的视角来帮助学习者理解抽象的经济学知识并帮助其构建相关联的知识图式,培养出具有比较优势的复合型人才[16]。

第二,区分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实现有效沟通。

简单地认为体验相同,隐喻就相同;或文化不同,隐喻就不同都是不客观的。商务英语学习者应该区分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认识到中英文经济话语中概念隐喻的共性,更要注意隐喻表达的个性。因此,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人们应该充分重视隐喻表达上的差异性,以实现有效交流。

深切理解和熟练运用隐喻思维,区分概念隐喻的共性以及隐喻表达的个性,不管对于商务英语学习者还是商业活动实践者都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五、结 语

基于自建中英文经济隐喻语料库,文章通过对比英文和中文经济报道中的概念隐喻,发现二者在这一层面都有将经济比作人,看作战争的大量例证。深入分析这两类概念隐喻,作者发现:在隐喻表达的层面,中文和英文经济报道有些差异,但是在概念隐喻层面二者具有明显跨文化性。首先,通过对每种概念隐喻的映射过程图示和隐喻表达的总结分类,揭示了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跨文化性的本质原因;其次,通过中英文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对比,例证了概念隐喻存在的认知普遍性和文化相对性,这也是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最后,对于商务概念隐喻跨文化性的认知有利于我们对经济语篇的阅读理解,并给商务英语教学实践和跨文化商务交际带来一定启示。

[1] JONATHAN CHARTERIS BLACK. Metaphor and vocabulary teaching in ESP economics[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0 (19): 149-165.

[2] 胡春雨.基于语料库的泡沫隐喻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1):18-21.

[3] GEORGE LAKOFF,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76.

[4]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12.

[5] 王翼龙.从经济学的力学隐喻到经济学的生物学隐喻[J].经济学动态,2000(12):69-72.

[6] 孙厌舒.英语经济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与文化的关系[J].山东外语教学,2003(5):45-48.

[7] WILLIE HENDERSON. Metaphor in economics[J]. Economics. 1982 (4): 147-153.

[8] DEIRDRE MCCLOSKEY. The Rhetoric of Economic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83 (21): 481-517.

[9] CHRISTINA BIEHIERI. Should a Scientist Abstain from Metaphor?[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48.

[10]FRANC BOERS. “No pains, NO Gains” in a Free Market Rhetoric: A Test for Cognitive Semantics?[J]. Metaphor and Symbol, 1997, 12(4): 231-241.

[11]GEORGE LAKOFF,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89.

[12]GEORGE LAKOFF. What is a conceptual system? [M]∥Proceedings of the 1991 Meeting of the Piaget Society. Norwood, N.J.: Erlbaum, 1994.

[13]GEORGE LAKOFF.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M]∥ED ORTONY A. Metaphor And Thought.Cambridge: CUP, 1993: 202-251.

[14]ZOLTAN KOVECSES. Metaphors of Anger, Pride, and Love: A Lexical Structure of Concept[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6: 236.

[15]任朝旺.商务英语学科发展及其相关研究述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41-49.

[16]曾利沙. 基于语境参数观的概念语义嬗变认知机制研究——商务英语时文教学理论与方法[J].外语教学,2011(11):6-10.

[责任编辑 林雪漫]

Studies,GuangdongUniversityofForeignStudies,Guangzhou,Guangdong510420,China)

The Cross Culturality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Economic Reports

REN Chaowang1,2a, ZENG Lisha2b

(1.a.SchoolofForeignLanguages,Guang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b.InstituteofBigDataStrategicResearch,Guang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510006,China; 2.a.SchoolofEnglishForInternationalBusinessb.CentreofTranslation

The authors collect the conceptual metaphors and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in the mainstream economic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bo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build up a corpus of economic metaphors. For this paper, the top two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terms of occurrences, “ECONOMY IS HUMAN” and “ECONOMY IS A WAR”, are selected for the comparative study. The findings are: (1) there is a great similarity between the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economic reports; (2)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differ from each other to some degree, but the mapping processes are the same; (3) the reasons for the cross culturality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the economic reports are the universality of human experiences,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and the nature of news genre; (4) the research is of great value for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and 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conceptual metaphors;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economic reports; cross culturality

2016- 06- 2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YY088);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GD15XGL13);广东工业大学高教研究项目(2012Y20)

任朝旺,广东工业大学讲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商务英语、商务翻译、语言大数据研究;曾利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商务英语、商务翻译、认知语言学研究。

H313

A

1671-394X(2016)11- 0064- 06

猜你喜欢
中英文商务英语经济学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编委会
简明经济学
第35卷(2020年)A辑中英文总目次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20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30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APPITA 2015年第2期中英文摘要
中国造纸(2016年3期)2016-04-19 08:29:58
经济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8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