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秘书学概论课程理论性强,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在文中提出了与小组讨论式、主题演讲式、辩论式、作文式表达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与表达;秘书学概论;课程教学
《秘书学概论》是我校文秘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后续设有秘书日常事务管理课程、会务组织与服务课程等文秘专业技能课。该课程采用了高职高专的规划教材,主要讲授秘书、秘书工作、秘书的知识能力、职业道德等职业资质、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毕业后即将从事的秘书职业、秘书工作有一个初步且逐步深入的认知,强化对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认同感,明确专业学习的目标,为后续专业技能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因此,本课程在文秘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上好这么一门理论课程并不容易,理论课程先天弱点就是枯燥无趣、不易理解,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发现,在课程教学中将理论传授与各种方式的表达训练相结合,不仅可以锻炼文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内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潜能的发挥。
一、与小组讨论式的表达训练相结合
小组讨论式的表达训练指的是学生自由组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以6人左右为宜,由组员推举组长,按照教师布置的讨论问题进行小组集体讨论,组长可以进行合理分工,确保每位小组成员都积极投入到讨论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发表自身见解,并认真倾听小组其他成员的想法和意见,然后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发言代表发言,这样在小组合作中多种观点产生碰撞,触发出思想火花。小组与小组间的问题可以不同角度、不同类型的,也可以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这样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更加丰富、更加饱满。
二、与主题演讲式的表达训练相结合
主题演讲式的表达训练指学生个体就某一秘书学专题发表相关讲话。可以安排每次课前围绕秘书学相关主题进行有准备地轮流登台演讲,如“秘书人员应当目中有人,眼中有事”“秘书应如何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等。或者可以让学生去课余时间采访学校或企业的秘书人员,搜集他们的秘书从业故事和从业经验,然后举办一次“秘书风采”主题演讲活动,这比很多的书本案例鲜活生动的多,既提高学生当众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又能有助于学生吸取职业经验,增强学生对秘书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职业理想。
三、与辩论式的表达训练相结合
辩论式的表达训练指学生以辩论的方式对某一命题来辨明是非或展示不同视角和见解,以便得到正确的认识或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通过辩论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搜寻资料学习,锻炼学生的批判和思辨性思维。
如探讨“女性还是男性更适合担任秘书”这一话题时,教师在班级内组织一次小型辩论会。正方认为女性更适合,女性天生的细腻、耐心、缜密、善于沟通与交际非常适合担任秘书;反方认为男性担任秘书有女秘书不具备的优势,男性做事更加冷静更加果敢,家里分心事较少,更能适应加班熬夜、出差等累活,还能身兼司机、保镖等,节约企业人力成本。在唇枪舌战中,学生逐渐明白秘书应该是男女都可以从事的工作,不存在男女的界限和区分;男女秘书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工作中应充分施展优势,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弥补性别劣势。
四、与作文式的表达训练相结合
作文式的表达训练指以布置学生拟写调查报告、读后感等来学习秘书学理论。比如,在讲授秘书的工作职责及任职条件这块内容时,教材的内容仅仅是泛泛而谈,实际上不同的秘书岗位如前台、秘书、助理、办公室主任等,职责与任职条件是有差异的,教师可安排学生分组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文秘类岗位的招聘启事,汇总分析工作职责及年龄、性别、形象、工作经验、能力等任职条件,写成一份小型调查报告。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有较强趣味性的影视、课外读物,供学生课外欣赏,如电视剧《曹老板的十八个秘书》,书籍《田家英传》、《首长秘书》、《中国式秘书》,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秘书从业者的真实工作状态与精神状态,还要求学生拟写读(观)后感,用相关理论分析其中的秘书形象与秘书活动,拓宽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上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在秘书学概论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地位,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课前要充分备课;在课堂上能有效把握整个过程,有效引导,使学生紧密围绕教学内容配合、参与教学活动;课后要总结反思,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及时的审视和调整。另外,要建立相应的科学的考评标准,教师评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从态度、能力等方面综合考量,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让训练过程和训练结果在课程评价中有所体现。为了在秘书学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熟练地驾驭和运用,教师还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金常德.秘书学概论课程应当如何创新[J].秘书之友,2013.
作者简介:
申屠佩贞(1983.6~),女,浙江金华人,讲师,文秘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