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是关键

2016-12-30 11:58张洪改张桂春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再认识师生互动课堂教学

张洪改+张桂春

摘要:课堂教学互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师引领学生“动”。“动”的效度如何,教师起关键的导向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再认识

在学校听了《老人与海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册第七组首篇)一节完整的课。本篇讲述的是老人关爱海鸥,并与之结下深厚友谊的感人故事。按照组元要求,本文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真、写实、写具体的。执教老师通过课件展示,从阅读方法引领,到写作组材指导,剖析得淋漓尽致,凸显了他主学习与自主学习互嵌的教学模式,勾起了我们对课堂教学互动的再认识。

课堂教学互动,教师应起决定性作用。

课堂教学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行为,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

课堂教学互动,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动。学生动与不动,动的效度如何,关键是教师的引导。特别是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知识沉淀较少,分辨能力较低,教师的循循善诱尤为重要。

“互”字从字面上看,是上下两个“工”字的无隙组合。从词义上讲,“互动”就是双方都要做工。教学互动,就是说参与同一范文研讨、研判的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工、做同向工、合力工、有用工。对同一信息从内心深处产生共识,引起共鸣,才能起到理想的互动效果。鉴于这种认识,课堂教学互动不单单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一个过程,一种形式,重要的是通过互动,营造一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参与、互相融合的活动气场。

课堂教学互动是一种和谐的互动,如何构建和谐的互动,这要对课堂教学“三主原则”进行再认识。

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三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同时还派生出“要我学”变“我要学”的口号。这一提法,给课堂教学定了位,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当时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无疑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我要学”从理想的学生应然状态,到现实的学生实然状态,还有一定的落差。当时,“三主原则”的关系是什么?教师怎样才能起到主导作用?学生如何才能处于主体地位?如何体现训练为主线的局面?没有明确界定,只是听得见,摸不着。教学实际情况仍然是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得少。学生占有的时间少,不可能成为主体,学生成不了主体,训练的主线也就不可能形成,所以,“三主原则”没有很好地延续下来。

“三主原则”中,教师与学生既是依存关系,又是制约关系。教师互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互动的对象是教师(讨论的时候是同学),缺一不可。既然互动,就要遵循一个命题去互动。谁来命题?小学阶段只有老师。没有教师的命题,互动的课题是什么?训练的内容又是什么?所以,学生能不能处于主体地位,多数是教师安排。因此,学生的行为受教师行为的制约。

“三主原则”中教师是主要的,起关键的导向作用。教师为主导,就是要始终驾驭课堂的方向,并且引导学生向预定的目标发展。不要一提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就不敢指导,更不要一提学生的自主发展,老师就不敢管理。

《师说》中写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传道,即人文教育,受业解惑,即工具应用教育,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人生知识见长,也是教师在起作用。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谚语首先强调的是教师领进门的作用,然后才是学生悟性认知的过程。在领悟过程中,又有多少学生能够离开教师的指导?博士生在某个专业方面,应该说知识渊博,但仍需导师的指导,正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需要具备以下素质:(1)教师设置问题要由浅入深,难易适度,要接近学生理解的承载能力,过浅了无价值,过深了学生摸不到低,两者都起不到互动的效果。(2)教师设置问题要间续性的,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以适应学生心理承载能力。(3)教师要把握重点,把语文的工具性教学放在第一位,把人文性教学置于工具性教学之中,使其潜移默化。要明了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要明确工具性教学的三大任务: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方法教学;写作技巧教学。要明晰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字词的音、形、义。要明达阅读方法:教材选用了哪些信息材料说明主题,即从材料到主题。明理写作方法:为说明主题,教材选用了哪些材料信息,即从主题到材料。找出规律,历练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能力,做到心底明晓,轻松教学。(4)教师教学程序要灵活,根据互动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预定计划,保证教学顺利进行。(5)教师要先弄懂范文再看参考书,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计划,对于参考书,利用它但不能依赖它,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有自己的思维定势,不要被参考书所左右,要善于对教材二度开发。

教学过程与过程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学过程是教学内容的次序,过程教学是教学内容的释解。对范文过程教学的再认识,教师可从苏轼的《题西林壁》中有所启示,掌控好两个步骤:一是把学生领进教材;二是把学生领出教材。把学生领进教材,猎取信息,做到它(教材)中有我(学生);把学生领出教材,感悟信息,做到我(学生)中有它(教材)。学生只有走出教材,才能感悟作者的意向,才能弄清编者的意图。两个过程,在过去教学时多数老师这样做了,但没有明确提出来,现在只是明晰一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教学互动中,这里“器”,是指教师的备课谋划。

下面,以《老人与海鸥》教学片断,来诠释上面观点。

课件1.文章插图

同学们请读图,图画中有许多人,最醒目的是一幅老人的画像,还有很多飞禽,天上飞的,地下落的都围在老人画像前,同学们能想象出这幅图画所讲述的故事吗?请打开课本,答案就在21课(板书课题)。同学们速读课文,看看到底讲了什么故事,读时注意:

课件2.(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讲的是什么故事。

(3)哪些段是主体信息,哪些段是辅助信息。

(4)故事可分为几大部分。

指导学生解答上述问题。

课件3.细读2段、13段。思考:2段用了三个“褪色”,“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13段“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揣摩这些词语,透露出什么信息。

引导学生总结出老人对海鸥的关爱,冬天长期喂食,并板书:关爱,长期喂食。

课件4.细读3段。思考:“小心地”,“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以及练习题3(1)的内容,各透露出什么信息。

引导学生总结出老人给海鸥细心喂食,老人和海鸥相依相随。并板书:细心喂食。

课件5.细读4~11段。思考:4段老人给海鸥起名字,8段老人呼唤海鸥,11段“海鸥重情义,细心着呢”,“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把他团团围住”,这些段落和词语,透露出什么信息。

引导学生总结出老人熟知每一只海鸥的情况,老人与海鸥的亲昵。并板书:熟知海鸥。

以上描写的是老人与海鸥的感情,这是因。

课件6.速读15~17段。思考:这三段透露出什么信息

引导学生总结出海鸥对老人的依恋。并板书:依恋。

课件7.细读15段。思考:“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透露出什么信息。

课件8.细读16段,思考:“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过了一会,海鸥纷纷落地,竞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又透露出什么信息。

课件9.细读17段,思考:17段及练习题3(2)的内容再次透露出什么信息。3段和17段的内容,对说明主题起到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总结出海鸥的行为表现所透露出来的信息:15段表示悲伤,16段表示敬仰,17段表示恋恋不舍。并板书:悲伤,敬仰,不舍。因为老人对海鸥的关爱,换来海鸥对老人的依恋,使主题更加明确。

15~17段描写的是海鸥对老人的情感,这是果。

课件10.结合板书,回忆课文内容,老人与海鸥,海鸥与老人感情怎样?

引导学生总结出深情厚谊,并板书:深情厚谊。

课件11.结合板书,作者选用了哪几件事,说明老人与海鸥深情厚谊这一主题的?同桌互相复述课文,实在想不起来的可以看书。

课件12.为说明老人与海鸥的深情厚谊这一主题,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结合板书,哪部分是详写?详写部分对说明主题起什么作用?

课件13.前后桌同学讨论,我们如何向老人学习,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以及为什么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课件14.(1)根据本文的组材方法写一篇短文:我家的宠物*(狗,或猫,或鸡,或鱼,或鸟等,宠物名称写在*处)

(2)任意选择《感悟生灵》中的三篇题目进行阅读。

猜你喜欢
再认识师生互动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对夏衍讽喻史剧《赛金花》的再认识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校园戏剧丰富中小学教育提升学生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