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阳
摘要:小学作文一成不变的周记作业引发并加速了学生的搪塞应付,学生厌学情绪的滋生引发了我们教者的思考。我开始在自己班级尝试“不统一”作业治理行动,以孩子的一生幸福为着眼点,化消极为积极,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本质,促成感染、体验、自我觉醒、自我激励,最终达到教育的圆融和丰满。
关键词:小学作文;作业管理;作业现状
目前在小学作文教学作业管理中,统一作业、统一周记等作业形式引发并加速了学生搪塞、应付甚至厌烦的情绪。这一现象引发了笔者持续的思考。
一、“统一”原则下的作业现状
第一天上课,习作《美丽的学校》。按老规矩:统一上课,课后统一交作业,统一批改,统一讲评。哪知只进行了一半,学生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课后上交的课堂作文不齐。全班45名学生竟然还有14人没交!两个班都一样!且作业质量不高,80%的学生写流水账!从早上第一节课到下午第三节,几十来字,纯清水式的流水账,无任何浓度。更普遍的是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看着这样的作业,我连统一批改的兴致都没了,哪里还想统一讲评?可笑的是,上作文课,学生们竟央求我不要写作文。试想,课堂作业完成得尚且如此,我还能再布置统一的课外作业——周记吗?
本来今天的作文课我准备得很认真,怕农村孩子不会观察,教得很认真。可是,学生的作业从完成到上交再到评改,居然是这副模样!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错?这样的状况要如何治理?我的心底压了块大石头。
二、作业非“统一”管理不可
作业管理是教师对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讲评等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特级教师章师亚说:“管理,关键不在‘管,而在‘理。”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合“理”的游戏规则,让每个学生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相互竞争,相互合作,达成学习力的提升。
作业质量不高,是作业内容不合理,还是作业管理的游戏规则不合理呢?反思今天上课的情况,就是没有新的游戏规则,只是沿用了老规矩——统一作业内容。长期以来,这样的老规矩给学生提供的作业太单一,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学生只能望“业”兴叹。统一布置文题、统一上交,统一批改、讲评,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让学生在学校完全处于被管制的状态,缺少自主生长的空间。
那么,作业非“统一”管理不可吗?回到我们的原点来审视:我们为什么要布置周记、评改周记?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是培养观察能力?还是为了加深对习作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管哪种,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只要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作业统一不统一管理都没关系。因此,在我的教育理想里,作业是自主的,是选择的,是合作的。它如同日本学者佐藤学关于“润泽的教室”的描绘,“亲爱的作业”在开放的管理中能使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是那么的柔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一种真诚的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们对待作业的心态是开放无拘的,是轻松愉悦的。这是每个管理作业的人都必需向往的。因此,不追求统一布置作业,而追求作业布置后达成的效益,遵循一些合“理”的游戏规则,以驱除学生心中的作业阴霾,从而“唤醒学生所不能意识到的关于学习本质的一切”。也许在这种境界下,教育会变得简单起来。但是,该如何通过作业管理让学生意识到这一切呢?
三、“不统一”管理行动
1.游戏规则一——作业写不写,自己说了算。
第二周作文课一上课,我就对孩子们说:“从今天开始,老师决定实施新的周记内容和作业管理制度。先废除统一的周记,你愿意写什么内容就写什么内容,不愿意写也没关系,自由选择。如果写了,就悄悄地放我办公桌上。”我的不统一作业的“诱饵”一经甩出,孩子们就喜笑颜开。正如湛卫清的《赢在制度》里所说:“以压制、强制为价值取向的制度去对抗儿童的天性时,除了给学生造成身心的伤害和制造对立情绪外,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当一周一篇周记一成不变地布置,引起学生强烈的厌烦心理时,不如取消。
可能有老师会问,不写周记,学生的作文水平怎么提高?且听我继续对孩子们说:“课外不写周记没关系,那你们考试不会写作文,怎么办?因此,课内作文要人人过关才可下课。据我了解,你们都不是笨孩子,只要认真听课,写出真话,就可以人人过关的。不信,来,试一试吧。”于是,我开始讲课。孩子们在我一“软”一“硬”的夹击下,课听得很认真。
2.游戏规则二——作业交不交,自己还说了算。
作业治理行动已经拉开了帷幕。学生是治理行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治理的对象。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设定的游戏规则能使孩子们自觉地参与,这样才能使他们发展自己。
趁着第三周一上课有学生忙着问我今天写什么?写过关了是不是早点下课?看来有学生已经上“钩”的时候,我不紧不慢地说:“同学们,今天接着宣布作业不统一管理的第二项制度——写了作业交不交也由你。如果交了,我就按上交时间给你的作业记星星。”
有些学生吃惊地看着我,似乎在问不交作业为什么还要写?
我继续往下说:“你们为什么写作文?为完成作业而写?为考试而写?”
学生们不住地点头。
“我也写作文。我不为完成作业而写,也不为答考卷而写,就为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是有灵性的,有生命的,会哭会笑,会打会闹。我每天晚上都会写一点这样的文字,高兴着自己的高兴,悲伤着自己的悲伤。现在我给自己这样的生活方式取了个名字,叫作文生活。”
说着,我在实物投影仪上投射出自己写的一篇精致的文章。“这是我昨晚写的文字,电脑还奖励我‘日写千字呢。”我夸张地说。
有的学生惊讶地张嘴。
“你们还想看看这个星期我写的其他文字吗?”在学生们“要”的热潮中,我接着展示了这个星期以来自己随性写的一段话、几句话,甚至就只有一句话。学生们贪婪地读着。我知道,孩子们正被我这样的“作业”悄悄地同化了!
“很高兴和你们分享我的‘作文,谢谢你们!你们的分享让我的写作更有意义,也让我尝到了‘上交作业的快乐。如果你们也有过这样的作文生活体验,不用统一,随时可以上交‘作业,我愿意和你一起分享。”
在我的期待中,午读时间,2班的J走进了我的办公室,“老师,我过生日后写下了几句话,不知是不是作文生活的体验?”转天中午,3班的W从窗口递过来一个本子,上面写着“最开心的一件事”,我知道她要和我分享她的作文生活了。我按规则给她们的作业记了星星:昨天上交7颗星,今天上交6颗星,以此类推,到下周二上作文课前上交记一颗星为止……
3.游戏规则三——作业好不好,我们说了算。
接下来几天,我一直在想:被我的作文生活所感染的学生,他们的文章该如何批改、评价?如何靠他们传递对作文“亲爱的”感觉?是日常的“√”?分数?日期?还是……我的作业治理最终要走向哪里?是单纯地教给学生一个固定不变的习作方法,还是留给他们好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当然是后者!我们不是一直想要这个吗?如果拥有了它,我的作业治理不就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效益?但是,我又如何能做到这些呢?
又一节作文课。我亲切地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再宣布作业不统一管理的第三项制度——作业好不好,我们一起说了算。”
“怎么说了算?”有人小声地嘀咕。
我拿出一本皱皱的作文本,说:“你们有过开心的事吗?”
小手如林。
“谁将开心的事写下来了?”
只有一双手—W。
“这就是w禁不住作文生活的诱惑,大中午在家里赶出来的《一件开心的事》。从放学到午读,仅仅一个半小时,她不去玩,不去休息,而在那里过着不可思议的作文生活。”我投去赞赏的目光,“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她的日记。‘我经常去灵湖玩。我最喜欢那儿的喷泉!……讨厌的喷泉!你就不能让我的白日梦做久一点吗?我深深地被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吸引了。我仿佛看见了一个沉迷在音乐喷泉下的女孩,在那儿痴痴地发呆。我也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我也在那儿发呆,也在那儿做着白日梦。就是这样毫不起眼的白日梦,那可是我们童年时期最自由、最烂漫、最美好的时刻呀!无论过了多少年,无论变了多少人,这种自由和美好永远是人世间最美妙的情感。谢谢w,让我于中年时期在成堆的杂物中重拾了烂漫的童真。不过,如果作文题目改为‘和喷泉一起度过的美丽时光可能更好。这,就是我给w文章点赞时写的阅读感言。”说完,我把日记放在第一桌,请学生们传阅,认为好的还可以点赞,并写上自己的阅读感言。
半小时后,我边浏览边对学生们说:“目前w的《和喷泉一起度过的美丽时光》获得20个赞,再加上作业按时上交6颗星(赞),卷面整洁4颗星(赞),一共获得30个赞。从上星期开始,三项指标共达到20个赞以上的文章就可以在班级《作文报》上发表。凡是有文章发表的同学就可成为有带徒资格的小老师。今天恭喜我们班出现作文报发表第一人——w,现在有请她现场招收徒弟。大家掌声祝贺!”我知道,在全班同学的羡慕中,这热烈的掌声就是我给W的最好的礼物,这包含着我们全体师生对她深深的敬佩。在孩子们羡慕的眼神中,我找到了让W传递出“亲爱”的作文生活的方式,那就是——打破统一的评价,给每一个和我一样过着作文生活的朋友一份特别的礼物,如热烈的掌声,如醉人的握手,如作文报的刊发,但绝不雷同!
从此,我的办公桌上会不时地出现我的作文生活的朋友愿意和我分享的一两本或几本不是作业的“作业”,我会悄悄地将它们送出传阅。随着点赞的越来越多,随之送出的独特礼物也越来越多:敬佩第一个提出“阅读生活”的J,请她在作文报上发表名言,成为班级“发表名言第一人”;我们感动小诗人c和她的徒弟w,由我代表亲自到书店挑了一本最漂亮的日记本,在扉页上端端正正地写上“赠c、w同学:文字美好写作快乐。”以此纪念这段自由美好的作文生活;我们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在《作文报》上工工整整地签上J的名字,那是我们对班级第一篇日记超过千字的同学的敬畏……就这样,我们经常享受着这样的“惊喜”,并滋养着这样的“惊喜”。
四、作业“不统一”的背后
一年来,“不统一”作业“火”了起来。学生们喜欢往我办公室跑,我的办公室成了全校最热闹的地方。上交、面批、奖励,门庭若市。“不统一作业”使学生们统一地快乐起来了。那么,“不统一”作业到底改变了什么?三项游戏规则到底合了什么“理”?
首先,“不统一”作业将作业的完成变为不统一,作业做与不做的选择反而唤醒了学生们自主完成周记的热情。其次,“不统一”作业将作业的上交变为不统一,作业交与不交的选择反而让孩子们对随时随处与人分享的快乐有了渴望。再次,“不统一”作业将作业的评价变为不统一,具体到每个人一份独特礼物的送出反而让学生对作文、对发表有了一种心理上的向往。
在这场关于作业治理的改革行动中,表面上看是取消了统一作业,但实际上它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了一连串的改变。三次不统一,其实是三次选择权的回归:选择做不做、选择交不交、选择评价好不好。学生们在选择的考量中,不仅观察能力增强,自主表达能力增强,还渐渐有了独立人格、独立思想,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创新精神被激发出来了。如w创班级最长日记吉尼斯纪录——2000字,s创班级最佳日记吉尼斯纪录——连续六篇获得“打印”字样等等。其次是学生们有了社会责任感。三次选择其实真正考量的是学生自己的态度,从为自己负责开始,逐渐建立起为师徒二人组负责,进而延伸为家庭、为学校、为社会负责。这种负责的态度、独立的思想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太重要了。
现在,即使不布置周记,也能主动写周记的学生已近一半,《作文报》上有“豆腐块”发表过的同学约二分之一。从最初的一两个同学到现在的三五一群,再到将来的一大片、全班,有的学生还写起“小说”“连续剧”,好多同学都是在好玩的游戏规则下,羡慕着、禁不住诱惑地写起来了,有些还感觉每天不写一点要难受了。这样的学生离作文写得好还会远吗?这样的学生将来还能不会独立、不会负责、不会优秀吗?
此时,我想起了李希贵的忠告:“我们所追求的,一定是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从他们的人格、综合素养、个性发展综合考虑,为他们搭建合适的成长平台,让他们自我认知、自我唤醒、自我发现,从而形成独立人格、独立思想,最终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根本,也是为他们二十年之后的成功,甚至一生的发展奠基。”我恍然,“不统一作业”原来符合了教育规律的“理”。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6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