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英译的进程及现实意义

2016-12-30 18:06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三字经传教士译本

曲 莉

(郑州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1 引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Man on earth,Good at birth.The same nature,Varies on nurture.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Then Mencius' mother,Chose her neighbor.At Mencius sloth,She cut the cloth.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No jade crude,Shows craft good.Unless you learn,Brute you’ll turn.

伴随着天津外国语大学赵彦春教授经过三年磨砺,采用“三词格”和整齐的“aabb”韵式,以三个英文单词对译三个汉字,使之在音、形、义三方面都与原文相匹配的神还原,于2014年10月17日创译出版发行了一部风格独特的《英韵三字经》,使我国古代蒙学的经典著作《三字经》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再次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2 《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蒙学合称“三百千”(《百家姓》、《千字文》)之一,是一部知名度极高的,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教材,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积累的百科知识,使之成为一个清晰知识体系,在古代称之为“小纲鉴”。三字经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的各类知识揉合在一起,采用三字歌诀的形式,全文历史典故极多,富含励志故事,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字经》在格式上采用三字一句的三言形式,以三字一句的形式及简明赅备的内容——前者语句简洁,抑扬顿挫,故而朗朗上口而易记易诵;后者则以短小的篇幅,最大限度地涵盖中国传统社会的各种常识,提挚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读起来轻松愉快,寓教于乐;三字经用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随着历史发展演变,存在着不同的版本,迄今为止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个版本。《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首先是要端正思想,其次才是传授知识,在学习三字经的基础上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从出书伊始,堪称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石。

3 《三字经》的英译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三字经》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也逐步被外国人士欣赏,最早被译成意大利语、俄语等走出了国门,十九世纪以来,到中国大陆传教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量的翻译出了许多的中国典籍。《三字经》也走向了说英语的国家,由传教士和外交人员传入了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四种外籍传教士马礼逊、裨治文、欧德里和翟理思翻译的英译版本和国人翻译的版本。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英国汉学家翟理斯1990年的重译本。经过广大翻译工作者的多年努力,先后完成了许多个《三字经》英文译本,有力地推动了《三字经》在英语国家的传播。

(1)英国人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他是十九世纪系统翻译中国典籍的英国汉学家,1807年9月来到广州,成为了第一位来自西方国家到中国大陆传教的基督教传教士,后他又担任了东印度公司的中文译员,翻译的第一本中国传统经典就是《三字经》。1812年,他翻译出版了《中国春秋》(《中国通俗文学译文集》Home Sinicae:Translationfrom the Popular Literature of the Chinese)英文版,包括《三字经》(The Three-Character Classic、SAN-TSI-KING)和《大学》。经过修订后,于1917年在伦敦又再版发行。

(2)美国人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eman,1801-1861)他是第一位来华的美国新教传教士,1830年2月来到广州,他在马礼逊的指导帮助下,学会了中文,翻译了《三字经》(Santsze King,)的英文版,并发表在了他担任主编的《中国丛报》(The ChineseRepository)上,从而使《三字经》走进了美国社会。

(3)德裔英籍人欧德里(EMest Johann Eital,1838-1908)他也是一位传教士,于1862年到香港传教,还在港英政府中任职,喜欢中国文化,利用业余时间研究中国文化,1892年他将《三字经》(The Tri-metrical Classic)翻译成了英文发表在他推出的ChineseBooks系列的《中国评论》(China Review,Notes and Queries on Far East)上。

(4)英国人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1845-1935)英国汉学家,1867年,翟理斯通过了英国外交部的选拔考试,远涉重洋,来到陌生的东方中国,成为英国驻华使馆的一名翻译学生。先后在天津、宁波等地英国领事馆工作,在中国生活了长达二十五年之多,后来成为剑桥大学教授。他潜心研究汉学,1873年,翟理斯出版了第一部汉英译作《两首中国诗》(Two Chinese Poems),其中收录了韵体《三字经》(SanTzu Ching:Elementary Chinese.)和《千字文》英译文。翟理斯本人十分不满意1873年这个译本,1899年他决心重译《三字经》,并在译本中附上原文和详细的注释。1900年,翟理斯的《三字经》重译本推出时,他的英译文采用英汉对照的编排方式,而且每个汉字都注了音,每个音的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1-4)标明音调。注音下方的这些汉字在英语里的直译,右边才是真正的翻译,翟理斯对诗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典故进行了分析、介绍。如此编排,不仅方便了外国人领会《三字经》的意思,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而且着眼于如何学习汉语文字,他的《三字经》英译本更像是一本汉语学习的教科书。

在历史的长河中,除了以上列举出的四种晚清时期外国的传教士的《三字经》英译本外,现代也出现了大量的中国的本土译本,1990年,首次由83岁高龄的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潘世兹把《三字经》译成英文,由新加坡教育出版社出版,向世界各地发行,并在西德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展出,备受瞩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2008年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王宝童教授翻译的《英译三字经千字文》,此译文语句优美,可读性强,引人注目。

4 《三字经》的现实意义

《三字经》作为我国悠久文化底蕴的强有力证明,是广大人民群众五千多年历史的结晶,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中华传统启蒙教材,其中融合了成千上万的民族故事和历史事件,用浅显的语言进行深刻道理的诠释,教导后代人们向中华文化致敬,并且努力学习其中待人处事的道理。《三字经》不仅被欧洲和美国誉为“十二世纪的百科全书”,而且还作为学习中国汉字的教科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儿童教育丛书》,向世界各地儿童推介学习,成为一本世界著名的启蒙读物。

《三字经》高度浓缩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人类和自然界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形成人类社会的生成发展机制。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下,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人们依赖性更强更大,全世界各族人民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共同形成赖以发展的社会环境。“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些质朴的道理,教育我们:人们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就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多与有道德的人交往,防止受邪恶的人的不良影响;努力学习,不怕艰难险苦,不断地刻苦磨炼,才能够积累知识,通达古今,明晓事理,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其所传达的思想理念,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以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世人学习发展。

[1] 赵彦春.英韵三字经[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2] 宫丽艳,刘经纬.近年来《三字经》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

[3] 李晶.翻译·国学·中国话语体系—《三字经》英译者赵彦春教授访谈录[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1).

[4] 许然,卢莉.略论《三字经》在海内外的传播[J].天中学刊,2009,(6).

[5] 翟娜.《三字经》英译本的翻译美学研究[J].语文建设,2015,(6).

[6] 罗敏.《三字经》英译及其在英语国家的传播[J].英语广场,2015,(2).

猜你喜欢
三字经传教士译本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飘》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朗朗韵味话经典
60岁再创业邰中和当“光的传教士”
早期西方传教士的汉语量词观
早期传教士作品中的新词创制
传教士与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孙子兵法》蒙古文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