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激发大学生主体性

2016-12-30 09:05王金强
市场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政治

王金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激发大学生主体性

王金强

中国当代大学生在主流上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但是出现了价值观扭曲的现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大学生主体性,需要寻求新的角度。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改变“一言堂”的课堂现状;及时更新教育内容,找到思想上的共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教育过程,让学生参与进来;不断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更好地发挥引路人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回归到人的发展,真正促进人的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对策

现代社会,文化变得斑斓多彩,可以满足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群的文化需要。其中积极健康的文化起到了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精神力量的作用。同时,落后、腐朽的文化借助于各种手段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来。由于大学生自身素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受到落后、腐朽文化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正确地发挥大学生主体性是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和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有力措施。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体性的相关概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人,即一切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发出者。但是“主体是人也包括与人有关的相关组织,乃至社会”。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是群体组织。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和指导思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最高命题,这也意味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是服务于现实人的存在与发展所需”。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大学生的存在与发展需求。作为一个健全的人就基本上拥有自我意识、实践能力、反思能力和内在的价值尺度,而且大学生是具有高学历、高智商的群体,所以其主体性就更强。大学生主体性的内容包含能动性、自主性两个方面。

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性迷失的表现及原因

(一)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性迷失的表现

1.学习态度趋于被动

教育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相统一的过程。尽管师生在人格上处于平等地位,但是教育者在阅历、知识上高于受教育者,造成师生地位上的不平等。教育者利用这一优势,采取传统的说教模式,不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从而让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主动学习的乐趣,只要老师不是特别的严格,学不学没有什么关系,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

2.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功利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就出现了这种异化能动。比如对于党团的活动讲求物质利益,没好处就不会参加。一些大学生一方面既不理解党的理论,另一方面又因为各种利益的驱使,让他们参与到各种党课的学习当中去,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大学生也出现看情景发言的状况,你喜欢什么就说什么,完全没有立场而言。这种功利化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发生偏颇,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3.不能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和自主践行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认同,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教育者对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人生观的演讲流于形式并且不注重方式的创新,对大学生提出的质疑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来解答。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式的单一化,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自主践行教育内容。

(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性迷失的原因

1.教育理念的偏差

教育理念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强调标准,忽视个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标准的机器零件;在教育方法上,也利用教育者自身的权威来施教,不考虑个体的能动性;在教育途径上,利用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方法,不管是否真的认同,导致严重的知行脱节。另一方面,封闭保守,缺乏开放精神。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紧跟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步伐,而是固守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模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解决受教育者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困惑,不能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

2.教育主体迷失

一方面,是“导向性缺失”,首先,教育主体的立场不鲜明。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不感兴趣,只是出于工作的需要,往往敷衍了事。其次,不注重情感的注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老师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件老古董,给人永远是千篇一律的感觉。讲授的内容往往是课本上的死知识,照本宣科。再次,教育内容随意化。一些教育主体为了能够调动课堂气氛,随意的裁剪教育材料,其话语更加不靠谱,学生爱听什么,他们就讲什么。另一方面,是教育者的话语失真。对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不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同时教育者不讲真话,不讲实话,更加要求学生不要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求自身教育环境的风平浪静。这种态度和做法使大学生产生畏惧、冷漠,甚至形成天然的抗力。

3.教育内容的陈旧

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学生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课的满意率仅为36.65%,有44.75%的学生将这门课排序在教学内容需要改革的第一位置。”这一调查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陈旧不堪。教育内容的确定一方面是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内容,另一方面根据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以及思想实际。在现代社会,人们的选择增加了,诱惑增加了,需要人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同时,人们面对许多的矛盾需要解决,精神和心理备受煎熬。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很难解决人们的问题。

4.教育过程单调

现实中的教育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些纯理论性的知识,往往采用单一的讲解方法,理论灌输贯彻教育的全过程,忽视了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人,他们不是任意涂抹的白板,他们有自己经验、知识、阅历。同时,现实课程中载体的选用简单,没有将更多的载体运用进去。很难对学生形成全方位的影响,出现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生活中其它方面形成“两层皮”的现象。

三、培养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

我们知道,对于社会大环境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它的,但是我们可以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来强化其中的积极影响,抑制乃至消除其中的消极影响,以促使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一)转变教育理念

一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我们以往忽视教育客体的主体性的发挥,然而“确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伦理观的基本思想,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肯定,就是对其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实践能力的提倡和看重,对受教育主体性的培养,与对受教育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致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改变过去那种“复制式”的教育,更加有利于受教育者的“成长”而非“生长”。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网络的普及,在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不变的情况下,加强交流合作,放眼世界,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

(二)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首先,坚定的政治立场。在教学当中坚决站在社会主义一方,不能政治立场模糊、政治意识混乱。保持中立的做法不能有,切实发挥领航人的角色。其次,完善的知识结构。马列知识是基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吸取其他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处理遇到的问题。再次,提高教学能力。要彻底抛弃一本讲义几十年的做法,“我说你听”“我打你通”要彻底的改变。不断地构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景,使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其独立、创造性能力。最后,具有健康的身体和抗压的心理素质。

(三)扩充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要立足于时代的发展要求,更新内容。教育内容要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突破口的作用,在教材的编制和课堂讲授上要从“大多数人关注的热点、认识上普遍存在的疑惑之点、情感上的敏感点以及容易发生共振的共鸣点等”。比如大学生就业是很多大学生关注的焦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把讲授的理论知识,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应当树立的择业观结合起来。这样既能给大学生在就业上提出建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时代感,又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只有不断扩充教育内容,使现实的生活问题与静止的知识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四)完善教育过程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想把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传播给大学生,必须借助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不断创造各种方式,以满足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需求的过程。”那么,教育过程无非是教育方法的选用和教育载体的选用。一方面,教育方法的选用。首先,实践锻炼的方法。教育者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只有定期定点地对大学生进行锻炼,才能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其次,榜样示范法。通过选择真实的典型人物(正面的或者反面的)的事迹,带动大学生真正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规范自身的行为。最后,咨询辅导法。设立心理咨询室,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切实起到缓解心理压力的功效,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教育载体的选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活动载体、文化载体、传媒载体、管理载体交替使用,才能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取得良好的效果。

[1]李合亮.解析与建构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反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2.

[2]邹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基于人的存在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60.

[3]杨唐盛,王志民,易俐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的现状及对策[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03):129-132.

[4]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8.

[5]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44.

王金强,男,山东滨州人,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008-4428(2016)08-93-02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政治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