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雅
【摘 要】小型民办园区域活动尝试区域课题研究工作,通过课题框架的搭建,慢慢提升老师们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本文根据民办园的实际,从合理利用有限的场地,选择适宜的材料并物尽其用,在民办园狭小的空间范围下,有机融合主题环境,使区域活动常态化、兴趣化、动态化地开展。
【关键词】指南;小型民办园;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因其自主、灵活、多样、多元的学习方式而受幼儿的喜爱。在学习贯彻、践行《指南》精神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幼儿为本”的理念,支持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无疑成为了打开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世纪嘉园开心幼儿园充分挖掘、利用、改造园所资源,在湖里区进修校及湖里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小型民办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策略研究”,从课题实施的困惑→反思问题→行动研究→解决问题等,不断了解、满足幼儿学习需求,从而改善、创设丰富的环境及投放适宜材料,支持幼儿自主探究性学习,提升教师的教育行为,促进小型民办园所整体发展。
一、建立课题实施框架,培养教师研究意识
小型民办园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更多的倾向于课堂教学,区域活动的开展很多是流于表面,再加上受环境、资金限制,空间狭小、玩具不足,教师整体素质较差,课题的实施对民办园老师来说,困难太大。面对没有参加过课题的老师来说,课题研究根本无从下手。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首先让老师们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成立课题组,收集资料,制定课题计划,明确分工,并建立课题研讨制度。陈园长还设立专项资金鼓励老师积极参与到区域的学习和活动中,如设置的区域活动专项奖金,加班费,优秀教师奖金,外出学习费,购买书籍,材料等,激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就这样,初步的课题框架形成了,课题组开始进入初步实施阶段。由于民办园初步尝试课题研究工作,最怕的是文字资料,我们从简单的区域计划入手,提供表格,供老师们参考,不拘泥于固有模式,老师们学习把日常的区域活动做些简单的记录,结合教师对《指南》学习,区里组织的解读童心培训以及湖里幼儿园岗位练兵现场解读幼儿行为、区域案例分析等途径,提升教师观察解读幼儿的能力,读懂幼儿行为,学习回应幼儿,提供支持策略,慢慢提升老师们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并学习收集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感受到课题研究并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它是教师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老师们悬着的心放下了。
可是,问题接踵而来,怎样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并提供有效指导策略,促进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呢?
二、合理布局规划空间,区域活动开展常态化
世纪嘉园开心幼儿园是民办小型二级幼儿园,室内活动空间只有300平方米,空间狭窄,设施破旧,班级小,幼儿多,资金紧张,教师基础差,面对硬件上的困难,课题组成员把目光投向了园所的每个角落,门、楼梯、走廊过道、玩具柜、地面、户外场地……班级小,可以整合利用班级资源,打通班界,2个大班混合区域,给幼儿腾出学习的空间,保障区域活动开展的常态化。两年来园所共投入近10万元依次加高护栏,半墙铺设瓷砖,班级吊顶,操场改造,公告栏,外墙涂料,内墙粉刷等,为区域活动提供物质保证。
区域活动开展需要一定的独立空间,特别是不同区域如何划分?怎样充分利用班级有限的场地?老师们首先从调整桌椅开始,尽量扩展空间,从原来的排排坐,到相对固定的区角;增加玩具柜,既投放材料,又作为区域分割;由于班级格局不同,两个大班一个场地大些,另一个班级小,因此,打通班级界限,让资源有效共享。同时注意区域的动静搭配。原来的音乐区在门口,干扰到其他区,老师们又把音乐区改到走廊,狭小的走廊更拥挤了,也不合适,最后移到小小班,变成混龄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有了相对固定的区域后,老师们根据实际需要,还设置了灵活、可移动区域,在班级角落、楼梯角、地面走廊,墙面,窗台,门后等,如为幼儿提供扣纽扣、编辫子、整理衣服等操作学习空间。幼儿可以根据区域空间大小,自由选择区域游戏内容,学习摆放区域桌椅,玩具材料等,师幼共同布置区域游戏空间,幼儿自主参与游戏,树立主人翁意识,参与游戏规则制定等。游戏空间相对固定了,时间也得到保证了,区域组织进入常态化,班级里总能看到幼儿忙碌的身影,他们乐在其中。
三、适宜材料物尽其用,区域活动组织兴趣化
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关键在于材料是否能吸引幼儿。那么,哪些材料适宜?能引发幼儿的兴趣?是幼儿需要的呢?老师们对各班现有的玩具进行了整理。首先材料要能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水平,高结构材料的提供要尽可能鼓励幼儿玩出不同的游戏方法;避免单一目标、指向性明确的学习单。如数的分解与组成,最常见的是练习题式的学习单,幼儿在作业单上填写答案。老师改变观念后,她们思考的是让材料变得具有操作性,贴近幼儿的生活。如滚珠游戏:教师利用透明的矿泉水瓶作为管道,幼儿自由连接管道形状,观察珠子滚落的速度,统计珠子的数量,在游戏过程中自然习得关于数的分解与组成的知识与经验。在几番的材料调整过程中,教师们逐渐了解适宜材料需有较强的操作性,能激发幼儿探究兴趣,能与生活建立密切联系,能满足幼儿个体差异,材料的玩法不是单一的,应该具有多元性、整合性、层次性、情境性等。
四、有机融合主题环境,区域活动过程动态化
民办园教师对主题环境的创设,部分还存在由教师单方面策划、完成,幼儿充当观赏者,教师对于创设主题环境是有比较迷茫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民办园狭小的空间范围下,有机融合主题环境,呈现幼儿学习过程,充分考虑幼儿的主体地位,让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反映、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们要思考,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参与主题环境的规划,改变由教师包办代替的局面。同时主题墙饰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在主题开展进展中根据主题需要不断更新与变化,设置情境,便于幼儿操作和体验,体现环境的动态过程,实现幼儿与墙饰的有效互动,凸显墙饰的教育价值。我们针对民办园教师的需求,通过在片区开设《幼儿园主题环境的创设》讲座、现场实地指导、研讨,提供到公办园观摩学习的机会等,让老师们学习与借鉴,渐渐地老师们能根据幼儿的学习,在区域活动中有机融合主题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如在闽南文化的主题中,老师们创设了茶文化的环境,但墙面过于单一,墙面只能欣赏,没有操作性;研讨后,教师根据主题进程,引导幼儿欣赏厦门具有特色的漆线雕、珠绣坊、闽南古厝、三角梅等,用画、折、染、绣、拓等多种方式的表征形式既丰富了主题环境内容,又呈现了幼儿的学习的动态性过程,家长们感叹,现在的班级环境都能赶上公办园了。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民办园老师们认真学习贯彻《指南》精神,基于对幼儿学习发展的关注,树立课题研究意识,尊重、理解给予幼儿自发探索、学习的机会;基于对园所发展的关注,加强师资力量的学习与培训,改变教师观念与行为,加强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给予幼儿丰富多元学习平台。课题实施成效明显,园所得到同行、家长、社会的认可与支持。我们坚信,同在教育蓝天下,幼儿都能健康幸福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占兰,廖贻.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