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条件变迁对常州城市地位的影响研究

2016-12-29 13:04李亚卿
当代经济 2016年32期
关键词:苏南常州运河

李亚卿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交通条件变迁对常州城市地位的影响研究

李亚卿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常州作为运河重镇,成就了其中吴要辅、八邑名都的地位,这一交通优势一直延续到近代,让常州成为近代产业发祥的六大城市之一。到了轮船时代,由于常州相对其它苏州城市如苏锡镇宁以及浙北的杭州嘉湖而言,其水量偏小、河道狭窄,以致发展曾一度停滞。由于铁路时代的到来,常州也在沪宁铁路线上,所以常州才不至于像扬州、淮安一样成为失落的文明。本文通过常州不同时期的发展与交通地位变迁的相关分析,论证了交通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醒人们,招商引资固然重要,但交通地位的争取才是城市发展的大战略。

新型城镇化;运河交通;城市竞争力

常州作为新中国的骨干工业城市,在1970年,与湖北的沙市并称全国中小城市的两面旗帜。在1970--1980年代,常州的GDP一直排在苏州的前面,在这一时期常州的市委书记都是中央委员配置。1980年从常州市委书记岗位上走出来了纺织工业部长吴文英、江苏省委书记沈达人和河北省委书记程伟高。1983年的全国市带县改革,把常州比较好的两个县(江阴、宜兴)划归无锡市,常州下属的五个县变成了三个县。随着1990年以昆山为中心的外资企业的进入,苏州的GDP开始超过常州。就苏南来说,尽管人们习惯把苏锡常并称,但2000年之后常州的GDP只相当于苏州的三分之一,无锡的一半。2008年南京的GDP超过常州,2012年南通的GDP也超过常州,2013年苏北徐州的GDP也超过常州。江苏省的发展战略是两个一体化,即苏锡常的一体化和宁镇扬的一体化,宁镇扬的一体化把安徽的滁州、马鞍山、芜湖也包括进来。让常州倍感压力的是,在上海市最近出台的2020年的目标规划中,把江苏的苏州、无锡、南通和浙江的嘉兴、宁波、舟山编列为其都市圈的卫星城市。上海的都市圈规划中拉走了苏锡,丢下了常州,常州被进一步边缘化。常州不断被边缘化的原因有很多,本文试从交通与城市相互影响的角度来解读。

一、从中吴要辅到八邑名都

1、作为连接吴都间运河上的邑城而成为中吴要辅

太伯奔吴建立勾吴,即在防越又要御楚。因此,早期的吴城都在宁镇常地区的古中江(长江出芜湖,经高淳、溧阳、宜兴入太湖的一个泄洪道)一带。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在常州雪堰镇在太湖与阳湖之间的背靠阳山的河道上修建吴城,就是今天所称的阖闾城。公元前496年,阖闾的儿子吴王夫差灭越之后在苏州这个吴越交界的地方建姑苏城(今天的苏州市),这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对越地的统治,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御楚的战略纵深。姑苏城与阖闾城的交通最初是通过太湖来实现的,为避免太湖的风浪之险,吴王夫差整修苏州经望亭、无锡到常州的古江南水道成就了最早的江南运河。这条江南运河在常州东边的戚墅堰向南可通过阳湖连通阖闾城,向北则通过舜河即今天的锡澄运河连通长江。由此可见,勾吴战略中心的南移让常州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勾吴政治中心的南移,由今天的宁镇常变成了苏锡常。于是,宁镇称为西吴,苏锡称为东吴,常州就称为中吴了,这是常州中吴的由来。还有种说法是勾吴政治中心南移是建立在吴灭越的前提下的,此时的越国已经并入吴国,于是,宁镇称西吴,原来的越国都城绍兴称东吴,苏锡常称中吴。越灭吴后越王勾践又把江南运河从常州向西延伸到奔牛,沿孟河入长江。常州的交通地位又进一步提升。秦朝统一六国后,修建由镇江到丹阳的运河,再接上丹阳到奔牛的自然河道,于是,秦始皇时期的江南运河,可能由苏州到镇江了。常州运河交通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考古发现,常州汉代墓葬主要集中在常州东郊雕庄到西郊奔牛之间的运河水道两侧,和常州市区到武进湖塘镇南运河一线,由此可见,汉代常州作为运河上的邑城的雏形已经出现。

2、作为江南运河上的重镇而成为八邑名都

三国的东吴以淮河、长江为防御要点的战略,常州是吴的战略后方和重要的运输补给线。两晋时期,南北时期以南京为政治中心的地理格局,常州仍然是江南地区的交通枢纽。隋唐五代十国直到北宋的大运河时代,常州是江南运河上的重镇。金元时期,由于战乱黄河失修,造成黄河700年侵淮,淮北的国家粮仓地位让位给江南。在所谓“苏常熟,天下足”的同时也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只是两湖地区相对与江南省距离北方的政治中心较远,所以地位不如江南突出。元明清之际常州有五个辖县,之所以成为八邑名都,背景是清雍正二年(1724年)为便于运输皇粮从武进分出阳湖县,从宜兴分出荆溪县,从无锡分出金匮县,常州本来管辖五个县,江阴、靖江、武进、无锡、宜兴变成了八县。比如武进县分出来了阳湖县,二者以常州城中心为界。东为阳湖,西为武进,阳湖的粮食在常州沿运河边上的东仓,武进县的粮食在常州城西的西仓储运。宜兴出来了荆溪,宜兴在东,荆溪在西,它们运输的不是一条主河道。无锡分出来金匮,一个在运河南,一个在运河北,也不是同一条运粮道。靖江在长江北之所以划归常州是因为靖江当时通往扬州的运河不通了,它把粮食通过长江运往常州是最便利的。

二、从近代产业中心到江南文化重镇

1、因江南运河而成为六大近代产业城市之一

自东晋以来的三次大的战乱中,由于北方世族南迁,不仅给苏南、浙北带来了北方的先进技术与文化,更让苏南、浙北这个水网之乡,成为人口密布的地区。由于人多地少仅靠农业收入不足以养家糊口,于是,家庭手工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补济。这些家庭手工业的积淀最终让苏南、浙北成为中国近代手工业的发祥地,其中苏南的苏常通,浙北的杭嘉湖是代表性城市。苏州也取代扬州的地位成为江南之最。常州并没有资源优势,只是处于交通中心的位置,把江阴、常熟的棉花运到常州再分销到各乡镇进行加工、在常州进行集中染色,起初染色是在苏州进行的,后来常州也有了染坊,于是,常州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成为产业中心城市之一。当时所有的大厂都是沿运河而建的,自城西的西仓桥到城东白家桥的运河两侧都是各类的纺织厂;还有一些染坊也沿运河而建,后来甚至在常州城区周边的浦前镇、湖塘桥、马杭、戚墅堰、横林等沿河重镇也是织厂、染房林立。

2、因运河交通与长江天险而成为江南文化重镇

永嘉之乱以来的三次大的北方世族的南迁,对江南地区更是一个人财物的积聚。东晋是由西晋的皇室贵族战士南迁过来的,南朝的宋齐梁陈也都是北方政治集团、世族大家的表演。因此,北方世族南迁对江南的影响实际是人财物智在首都积聚的结果。造成运河上的枢纽城市特别是苏州、杭州、常州的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崇文重教,学院林立,人才辈出。元明清之际杭州、苏州和常州在中国科举考试中名列进士数量最多的前三城市,成就了清代的常州独树一帜的今文经学、阳湖文派、没骨画派和孟河医派。

三、从轮船时代的停滞到铁路时代的复兴

1、由于水量不足,常州在近代一度停滞不前

镇江丹阳的运河处于丘陵地带,由于运河水量不济,所以镇江没有成为近代化的六大产业城市之一。苏锡常三市航运条件明显占优,且苏州的浏河、无锡的锡澄运河、常州的孟河皆通长江。当轮船时代到来时,轮船所要求的水量,常州的运河水量就不够用了,加上清末民初的内战不断、运河失修,所以,当班轮时代到来时,常州的班轮线路、班次远低于苏锡。如果不是盛宣怀的常州人的背景,常州就不可能通班轮。对于水运条件好的苏锡,不仅有开往上海、杭州、南京的班轮,还有开往各县乡的班船轮。常州开放入县城的班轮还有,而开往乡镇的班轮就很少了。

2、铁路时代让常州的交通地位复兴

铁路兴起时,因苏南最早修建的沪宁铁路沿大动河而建,所以,铁路出现之后,苏南五市的区域交通地位、商业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没有通火车的扬州、淮安、南通被边缘化。轮船时代的到来让常州的发展受到了制约,不过铁路时代的快速到来,让常州才不至于衰落到扬州、淮安地步。轮船朝代的到来,镇江、南京、南通、上海这些长江沿岸的城市之地位也得到提升,只是南通不在铁路线上,所以南通的地位是逐渐衰落,镇江尽管在铁路线是,由于缺少运河航运,特别是通往各乡镇的水运条件,所以镇江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因为水运成本低,是铁路运河的重要补充。

四、结语

一个城市的交通中心地位,成就了它产业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地位;反过来说,一个城市的产业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地位也将促进交通中心地位的提升。尽管交通条件与城市发展之间有一个双方促进的关系,但本文从常州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交通对城市的影响是第一位的,而且在多元化的交通的条件下,水运交通条件仍然是成就产业中心地位的基础优势。长三角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铁路与公路都很便利,但各中心城市的水运仍然是大宗商品的运输方式,是城市竞争力基础。

[1] 李菁怡: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视角下的南京新型城镇化研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4(2).

[2] 李程骅:黄河夺淮后江苏淮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变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3(4).

[3] 尚淑萍:苏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交通战略[J].北方经贸易,2015(2).

(责任编辑:范曦卓)

猜你喜欢
苏南常州运河
常州的早晨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苏南年俗亦动人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路先生,我错了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