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洋
(军事经济学院学员旅,湖北 武汉 430035)
关于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问题的思考
陈洋
(军事经济学院学员旅,湖北 武汉 430035)
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是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精细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国防和军队后勤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针对目前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快完善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构建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动态增长机制、建立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执行体系、建立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信息反馈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加强建设,确保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能力切实转化为部队的战斗力和保障力。
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策略思考
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化,是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精细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国防和军队后勤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随着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化格局基本形成,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贯彻执行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缺乏常态化的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执行和监管机制,有时对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导致各项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不能真正转化为部队战斗力和保障力。因此加强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建设,能够推动部队后勤经费供应标准保障体系完善进程,对于增加军事经济效益,提高后勤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后勤综合保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1、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建设的科学性不够充分
由于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的全局性、通用性特点,使得某一个具体标准做到面面俱到,确实较为困难。主要体现为总部在制定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时,虽然采取了标准和补助的办法进行调剂,但对一些担负特殊使命、驻守特殊地区部队的特殊需求仍然兼顾不足,具体体现在地域性差别体现不够、类型性差别体现不够、任务性差别体现不够。如营房管理费,地处高原高海拔或高盐高湿地区的部队与内地部队的标准差别不大。再如差旅费,驻地分散、偏远的边防海岛部队差旅费与驻守内地的同级别部队差异不够明显。
2、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信息反馈不够有效
部队后勤经费供应标准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我军在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定中,还习惯于用突击式、临时性的调研来了解下情,以偏盖全,以点带面的现象难以避免。由于缺少对已经制定的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机制,增大了实物、经费消耗标准的修改制定难度。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的建设,受国家方针政策、军队使命任务、部队编制体制的多重制约和交叉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灵敏的连动效应和明显的蝴蝶效益。目前没有建立向总部机关制定和调整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的有效渠道,因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的调整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未得知。
3、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的更新性不够及时
经费供应保障标准静态和需求动态,是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建设中的一个天生矛盾。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的更新和调整必然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期。一方面,一个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的出台需要通过立项、调研、论证、审批等各个环节,过程复杂,周期较长,一般还要保持2—3年甚至更长的稳定期。另一方面,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经费供应保障环境变化频繁,部队需求增长迅速,使得一些经费供应保障标准跟不上市场物价的上涨,跟不上地方政策的调整,跟不上部队需求的激增。
4、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管理意识不够强化
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的建设,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后勤一项基础工程和枢纽工程,既是管理制度的创新,也是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由于受传统决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有标准不依,标准执行不严的问题在一些单位仍有市场。一些单位对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化管理的优势和地位作用认识不足,还习惯于传统粗放、经验式的管理,对现代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学习不够,导致推动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化建设的力度不足,进度不快,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有的认为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化限制更多,花钱办事不方便,灵活性不足,执行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没有积极性。
5、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监管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缺乏常态化的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执行和监管机制,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执行中的问题,就不能确保总部制定的各项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真正转化为部队战斗力和保障力。在经费的预算和决算,物资的请领和结算两关上,一些单位不能依据标准明确的开支范围严格把关,让一些“打擦边球”、“搭顺风车”的开支挤占了经费供应保障标准。
1、加快完善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
(1)进一步对现有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进行全面清理。我军目前的这些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在时间上大多是随着后勤工作的发展逐步制定的,在空间上主要是各业务部门根据本专业的需要逐项制定的,宏观上缺乏严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有些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从某项工作和某个时期看是合理的,但从总体上和发展的全过程看又不尽合理。有些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从某些局部看是产生了较好的效益和较高的效率,但从全局看却影响了整体效益的发挥。因此,应在近几年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清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现有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从宏观、优化整体结构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清理。在清理的过程中,应把握好相应的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对内容已完全不适宜当前部队建设和任务完成的,应坚决清理。内容经过修订可继续适用的,应抓紧修订;对经费供应保障标准需要加补助才能满足部队建设和任务需要的,如果是形势和任务等客观情祝的变化还没有稳定下来,不适宜明确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的,应尽快明确客观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经费供应保障标准。
(2)拓宽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覆盖面。目前,我军的部队后勤经费供应标准制度体系只是考虑到了部队平时建设和战时作战的供应、消耗标准,这种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体系相对比较固定,应变性不强。随着我军职能任务的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成为我军和平时期的一种常态化的行动,部队平时的跨区机动训练和演习也成为常态化,这些变化对日前的这种相对固定的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体系提出了挑战。适应这些变化,要抓紧研究部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时的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特别是这种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与平时部队建设时的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之间的迅速转换,部队执行任务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要求经费供应标准必须适时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实际上就是要求制定出新的经费供应标准制度来。
2、构建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动态增长机制
(1)建立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跟踪问效和动态维护机制。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保障力既是制定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也是衡量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科学与否的主要标准。因此,制定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一定要充分考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把依照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有效保障军队各项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作为重点,在提高经费标准供应水平的同时,创新管理机制手段,积极运用先进管理技术,建立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跟踪问效和动态维护机制,向精确经费供应、精细管理要效益、要保障力、战斗力。
(2)建立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增长机制。尽管这些年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持续增长,经费标准绝对数额在逐年提高,军队建设、军人生活水平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费供应保障标准过低就会落后于同时期国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影响军队建设。稳定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要考虑建立以年度为周期的定期增长机制,确保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军费的增长,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相应调整,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水平、官兵生活质量稳定提高。
(3)建立完善的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动态调整机制。着眼提高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的适应性,逐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经费标准一体化改革和资源节约工作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建立健全经费物资供应保障和实物消耗日常登记统计制度,形成从执行末端到顶层设计的信息层级反馈渠道,及时把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反馈到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订部门,为总部机关修改制订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提供真实数据。
3、建立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执行体系
(1)建立一套与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体系相适应的组织实施规程。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制定后,还需要对如何执行标准,明确相应的实施步骤和程序,建立一套与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体系相适应的组织实施规程。
(2)健全完善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执行落实机制。自觉从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高度,以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为依据,以管理制度为尺度,全面规范后勤各专业经费供应保障活动,做到经费供应保障过程透明高效,管理力度到位规范。
4、建立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信息反馈机制
在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化活动中,需要收集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实施过程中的信息,这些信息基本可以分成三大类:市场信息、经费供应保障信息和用户意见信息。市场信息是指市场物价的变动对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的实施带来的影响;经费供应保障信息是指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用户意见信息是指被保障者对经费供应标准制度的意见和看法。被保障者亲身感受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于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是否符合实际,对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的整体情况感受的更全面、更直接,也更真实、更符合实际。因此,要及时听取部队对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建立顺畅的被保障者信息反馈渠道。
[1] 郭立军、侯晏:积极化解经费供应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J].司务长,2011(4).
[2] 陈明波、王晖:后勤装备经费绩效评估问题与对策[J].后勤科技装备,2010(6).
(责任编辑:范曦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