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伟
摘 要: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朝代都衍生出了不同的思想潮流,但是能经过历史风雨的洗涤依旧存在对的却只有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看重“礼治、德治、人治”。这些思想也对我国历史的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篇章,儒家思想也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儒家思想不论是对于人们的生活还是学习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本文就儒家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来谈谈我个人的认知和看法。
关键词:儒家思想;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就被奉为主流和正统思想,一方面起着维护和巩固统治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对于人民的行为起着约束和引导作用。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和封建制度的瓦解,儒家思想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其产生的影响却还依旧存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本文站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角度,浅谈儒家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除了谈谈儒家思想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之外,还要谈论如何将儒家思想巧妙地运用到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水平。
一、儒家思想在高中语文中的运用
1.“礼治”的运用。
儒家思想中的“礼治”的主要是指对待身份不同的人,不论贫富和尊卑都一视同仁,以礼相待。相应地,在高中语文中,教师和师生间以礼相待,尽管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学生的长辈,但除了师生间最基础的尊重之外,其余的都一律平等。教师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当然,学生也可以向教师反映其在上课时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语文教师在写作上说花的课时明显不足,以至于学生在写作方面得不到合理的指导,学生就可以向教师提出这个问题,但是提出这个问题的方式一定是在“礼”的范围之内,不可语言粗鲁,行为鲁莽。
2.“德治”的运用。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在语文的教学中,当学生们有“德治”的观点意识的时候,在学习中,就会规范好自己的行为举止,将自己的所做作为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不作出任何越过道德底线的事情。就拿考试来说。学生就会约束好自己诚信考试,不作弊不抄袭。同时,道德上的约束和引导作用都有利于学生的运学习。
3.“人治”的运用。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德发展,重视人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这里也突出了我们语文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就拿写作为例,不同的学生可能适合写不同文体不同题材的作文,就像天性敏感的学生可能偏向于写散文和诗,而那些逻辑性强、心思缜密的学生则是适合写议论文。
二、儒家思想巧妙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
1.“礼治”:制定课规。
所谓就“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级也有想用的班级的规定,那么我在这里提出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制定一个语文的教学规定,简称“课规”。管理者制定规章制度是为了规范合约束下级的行为,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下级做出某些不当行为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加理性全面的去考核下级。那么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制定一套简单实用的课规,来约束和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学习,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成绩考评的条件。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课规的制定必须家里在“礼”的基础之上,不得在课规中出现例如“上课迟到十分钟的绕操场跑十圈”类似带有体罚性质的规定。在课规上的事项,必须是以教育学生为主的内容,比如“上课打瞌睡的,被教师提到名字的写检讨”之类,可以在犯错误之后起到自省作用的规定。
2.“德治”:道德教育。
“德治”还是得突出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如果教师和学生一味地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作为首要的目标,出现的后果只会是语文没有学好,道德素质也得不到提升。我们都知道,学习语文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修身,而不在于一个很高的分数。而这里所提的“德治”恰好是用来弥补语文教学中道德教育的缺失。就像上文所提到的,学生上课打瞌睡,最好的方式就是自我检讨,而并不是教师的体罚。通过自我反省,可以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可以帮助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教育将学生的重点放在了道德二字,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们分享教育家的或者是名人甚至是普通老百姓的有关道德地故事给学生听,让学生们在道德的熏陶下学习语文,这样,语文才有了他最初的意义。
儒家思想中所强调的“礼治、德治、人治”对于当今的教育仍有深远的影响。教师可以根据“礼治”的思想去制定课规来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也可以利用“德治”来进行道德教育;此外,也可以将因材施教运用到“人治”中。通过三个方面去更好的提高语文的学习和自身的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