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志+谢学文+曾文磊
【摘要】 目的 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8例。实验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08%, 高于实验组的4.1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的患者相比较,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更短和术中出血量更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中, 其在改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提高治疗效果方面更为明显, 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颈骨折;并发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027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 有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近年股骨颈骨折发生率逐渐增加, 以老年群体所占比例最高, 老年群体中女性多于男性[1, 2]。其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是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最主要的原因, 骨质疏松可致使骨小梁数目减少, 质量下降。该病在老年患者中的死亡率极高, 对生存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 4]。目前在临床中, 针对该类患者较为理想和可靠的手术方法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者全髋关节置换术, 因其可较快的帮助老年患者重建髋关节功能, 但关于两者的优点以及缺点仍有争议。本研究对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实施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比较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受伤前髋关节功能正常, 可正常活动。③自愿接受和配合治疗方案。同时排除合并心脏、肺部等其他严重脏器可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者。其中男56例, 女40例, 年龄45~60岁, 平均年龄(55.11±3.79)岁;摔伤患者74例, 车祸外伤22例;头下型骨折47例, 经颈型骨折29例, 基底型骨折2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8例。
1. 2 手术方法 入院后对患者的患肢进行皮肤牵引2~3 d, 同时完善术前相关的检查。手术前对患者的骨折类型进行确定, 并对其严重程度以及手术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后患者采用健侧侧卧于骨科手术床上, 暴露患侧, 作髋关节后外侧切口(髂后上棘至股骨大转子连线中外1/3点与大转子之间作切口并向股骨外侧延长5 cm), 切开关节囊, 充分暴露股骨颈骨折端。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结束后, 对两组患者均用生物型固定, 骨质疏松非常严重的采用骨水泥进行固定。手术次日, 实施股四头及功能的锻炼, 约7~14 d左右, 由康复医师指导患者扶拐下地行走。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2年, 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其中≥9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可, <70分为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8%,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 2 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0.59±0.17)h、(107.45±7.33)ml,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4±0.32)h、(247.42±
20.49)ml,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优36例、良6例、可3例、差3例, 优良率为87.50%;对照组优26例、良8例、可5例、差9例, 优良率为70.83%, 两组优良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2, P<0.05)。
3 讨论
导致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通常包括两个因素:①老年人骨质疏松, 骨质强度的下降, 加上老年人的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密布, 导致其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②由于老年人的髋周肌群退变, 反应变得迟钝, 不能很好地抵消其髋部的有害应力[5, 6]。而老年人大多数自愈力差, 免疫力低下, 常常合并有多种内科疾病, 使得治疗难度大大增加。以往针对该疾病会选择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或者保守治疗进行治疗, 但患者均需要较长的卧床时间, 且还会引起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以及患肢深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 骨折的不愈合率以及股骨头坏死率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有研究报道[3], 骨质疏松引起的老年人髋部骨折的病死率居高, 住院期间男性病死率可以达到15%, 女性病死率达到8%。目前, 临床中主张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 但对于哪一种手术方式更有优势以及更有利于老年患者术后的恢复, 其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都可以杜绝患者股骨头坏死, 同时亦改善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因其手术时间短, 创伤相对更小, 同时该手术简单有效, 且出血少, 所以一般适用于年龄较大、对难以耐受较长时间手术、全身的情况差且对术后功能要求较低的患者[7, 8]。但该手术在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亦是不能忽略的重要问题, 部分老年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等情况下, 其股骨头假体会导致髋臼损伤进而引起的疼痛等, 促使患者手术后的关节功能不良, 甚至导致人工股骨头穿破髋臼, 进而使得临床疗效不理想。而全髋关节置换术通常适用于全身状况较好、年龄相对较小且对手术可以耐受较长时间以及对术后的功能恢复要求较高的患者, 该手术结束后可以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同时, 行该手术的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大多恢复较好, 且其近期和中期的并发症情况不高[9, 10]。本研究的结果亦显示, 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的方面更优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实验组, 但实验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优于对照组。同时, 亦有文献表明[1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在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以及髋部疼痛程度要明显更高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综上所述,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手术均各有优缺点, 在临床的实践中应更首先遵守个体性差异性的原则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手术。在进行风险评估的情况下, 可以对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 其对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更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且较为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波, 邹正, 罗文中. 不同股骨颈骨折分型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重庆医学, 2013, 42(3):297-298.
[2] 李海峰, 亓玉彬, 李强, 等.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进展.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3):721-723.
[3] 张宁, 李叔强, 李冬松, 等.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 19(4):268-271.
[4] 唐路平, 李伟军, 熊炎, 等. 65岁以下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多因素分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 21(6):538-541.
[5] 陈跃平, 高辉, 陈亮, 等. 关节置换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系统评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9):1656-1660.
[6] 沈佳祚, 练克俭. 股骨颈骨折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评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17):3227-3230.
[7] 周军杰, 曹成福, 庞金辉, 等. 不同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对照分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 21(2): 136-139.
[8] 刘兴晖, 谢正荣, 卢回东, 等.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 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3):430.
[9] 郭颖, 仇晓华, 石建芸, 等. 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观察. 河北医药, 2013, 35(4):540-542.
[10] 吕宁.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大连医科大学, 2013.
[11] 马俊, 宁显明, 邵大洪. 全髋关节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山东医药, 2010, 50(3):66-67.
[收稿日期: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