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016-12-28 03:03:05李三喜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6年3期
关键词:不合格率检验科标本

李三喜

(解放军第187医院检验科,海南海口571159)

PDCA循环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李三喜

(解放军第187医院检验科,海南海口571159)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PDCA循环对某医院检验科的送检标本进行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制定质量控制策略(P)、抓好质量控制策略的实施(D)、对实施结果进行检查评估(C)和协调解决标本质量存在的问题(A);比较实施前后的标本不合格率。结果实施后门诊与住院患者的标本不合格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09%对0.14%和0.14%对0.40%,χ2值为20.93和148.87,均P<0.01)。结论PDCA循环可实现标本质量目标管理与流程控制,推动标本质量控制持续改进。

PDCA循环; 检验标本; 分析前质量控制; 不合格标本

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检验科开展的项目越来越多,仪器越来越先进,检验科与临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对检验科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1]。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检验科发展的需求,有必要探讨新的管理模式。为了提高检验质量管理水平,自2015年1月开始我们实施了 PDCA循环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探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检验科共送检标本152318份标本,在检验标本分析前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质量控制,取实施前一年(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136710份标本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即检验科只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进行终末质量检查,未进行PDCA循环管理与流程监控。

2 方法

2.1 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PDCA循环管理

2.1.1 制定质量控制策略(P) 在制定分析前检验标本质量控制策略前,我们先对目前本院出现不合格标本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标本凝块;②标本量少;③标本溶血;④标本信息有误;⑤标本类型有误;⑥标本疑污染。针对以上原因,以提高分析前检验标本质量、降低不合格率为目标,制定了分析前检验标本质量控制策略。首先,紧密结合标本采集与运送流程,明确了关键环节的工作标准及监控措施;其次,建立起有效的监控机制。总之,做到岗位职责细化、工作分工明确。

2.1.2 抓好质量控制策略的实施(D) ①由检验科与送检科室共同把关,做好标本采集流程控制:一是护理人员拿到申请单后,认真查看申请单,申请项目和患者应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告知患者应检查项目的目的、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时间、应注意事项、费用等信息,得到患者的认可方可执行下一步操作。三是采血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杜绝人为性差错,注意采血时间、采血姿势、止血带的使用、采集与收集标本容器的要求、采集标本量及抗凝剂或防腐剂的应用等。四是标本标识:采集后及时将标签或条形码贴在采集管上,注明送检科室、床号、姓名、ID号、标本名称、检查项目、采集时间等信息。五是标本运送:采集血样应及时送检,送检过程中要防止过度振荡,防止标本溶血及有形成分破坏、标本容器破损。六是标本验收:检验科建立标本验收及处理制度,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及时填写不合格标本退回理由通知单,及时反馈给临床;检验人员在接受送检标本时,认真查看申请单信息,检查项目信息等与标本是否一致,标本数量,标本的采集是否符合实验室要求,观察标本外观,有无未加抗凝剂、严重脂血、乳糜血、标本量不够、无此检测项目、严重溶血,并记录,在登记本上送检者和接受标本者签名。②检验科质量监控小组负责标本质量的全面监控工作:一是制定标准的标本采集、送检操作流程,对各种标本所使用的容器、采集时间、采集方法、送检要求等制定标准,供临床科室参照。二是对医护人员及运送人员加强宣教培训,提高其重视标本质量的责任感和标本采集水平。三是督促科室人员严格执行不合格标本拒收制度和拒收标准,并经常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四是定期派质量监督员到临床科室对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进行实地监督考核,并填写采样过程监督记录。

2.1.3 对实施结果进行检查评估(C) 检验科质量监控小组每月进行分析前标本质量检查评估,分类统计不合格标本的数量、不合格率及详细的缺陷项目,每月初将上月送检标本质量统计情况分别反馈给相关科室,为临床科室提高标本采集与送检质量提供管理依据。同时将全院各科室标本质量进行评比汇总,上报医务处、护理部,为质量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2.1.4 协调解决标本质量存在的问题(A)检验科质量控制小组与相关临床科室质量控制小组一起,每月召开一次标本质量协调会,对当月的标本质量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对各种不合格标本发生的原因进行客观剖析,共同寻找解决的对策。每次会议解决不同的问题,达到新的提高,通过反复的标本缺陷原因分析、策略探讨与质量改进,以此推动分析前检验标本质量控制工作持续改进。

2.2 观察指标

观察PDCA循环实施前一年(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与实施后一年(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门诊与住院患者的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率。不合格标本的判断标准[2]为:①容器中无标本;②标本量过少或过多;③抗凝标本有凝块;④非定时间段内收集的标本;⑤未标明定时间段内的标本;⑥标本放置时间过长;⑦溶血;⑧严重脂血;⑨需用而没用或错用防腐剂的标本;⑩从输液侧/透析管中采集的标本;〇11错用标本容器;〇12贴错条码;〇13标本条码已使用过或无效;〇14标本标识不详;〇15检验项目与标本不符;〇16检验申请内容不清;〇17申请单与标本标识不一致;〇18同时间采集标本检验项目重复;〇19未开展的项目;〇20非本科室负责处理的检验项目;〇21未采用无菌容器采集培养标本;〇22该标本未采用直接接种培养基;〇23找抗酸杆菌的标本严重凝固;〇24疑为非痰液标本;〇25标本怀疑有污染;〇26血气标本密闭不严;〇27血气标本疑为静脉血。其中,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有抗凝标本有凝块、标本量过少或过多、溶血、贴错条码、检验项目与标本不符和标本有污染6个方面。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PDCA循环实施前后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率比较显示:实施后门诊患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09%,住院患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14%;实施前门诊患者、住院患者的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0.24%和0.40%。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两类患者的标本不合格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表1 PDCA循环实施前后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率比较

讨 论

所谓目标管理,是指由员工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可以在实施中进行自我控制,并以共同制定的目标为依据来检查和评价目标达成情况的一种管理方法[3]。在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中借助了PDCA循环管理方法,其实质也是一种目标管理过程。我们在对本院检验标本出现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提高分析前检验标本质量、降低不合格率”的管理目标,紧密结合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流程,明确了关键环节的工作标准及监控措施,并配套相应的监控机制。管理目标的确定,较好地增强了质量管理的针对性、杜绝了盲目性,提高了标本质量控制效果,因此实施PDCA循环后门诊与住院患者的不合格标本率明显下降。

流程管理主要强调“规范化、流程、系统性和持续性”,形成一套“认识流程、建立流程、优化流程及流程的具体运作和自动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再认识流程”的新循环。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运作的过程,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4]。我们将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核心是做好标本从采集到运送的流程管理。在医院机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检验科会同各临床科室及门诊部,经过充分协商,强化了检验标本采集、运送与验收的全程管理流程。同时,检验科质量监控小组还制定了相应的各种标本所使用的容器、采集时间、采集方法、送检要求等制定标准,并进行实时实地监控。由于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强化了标本质量的细节管理,明显提高了检验标本质量。

PDCA循环没有终点,其终点即为起点,通过不断循环,解决不同的问题,阶梯式上升[5]。而且,PDCA循环是大循环套小循环,互相促进,呈螺旋式上升[6]。我们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过程中,将一年当作一轮大循环,每月为一轮小循环。每个月的小循环都解决上个月小循环中有关标本质量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针对新的质量问题,进入新一轮的PDCA循环,使标本质量呈阶梯式提升。完成为期1年PDCA大循环后,由检验科质量监控小组将12轮小循环中有关标本质量方面发现与解决的问题,分种类、科室进行汇总,一方面作为年度医疗质量指标之一进行讲评,另一方面将经过本轮大循环后还未解决的问题带入下年度PDCA大循环,作为制定质量监控策略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妥善解决,以此推动标本质量控制持续改进。

PDCA循环用于分析前检验标本质量控制,经过制定质量控制策略、抓好质量控制策略的实施、对实施结果进行检查评估和协调解决标本质量存在的问题等环节,有效地实现标本采集与运送环节的目标管理、流程监控,以此推动标本质量持续改进,明显降低了标本不合格率。因此,PDCA循环管理是检验科标本质量管理的一种科学可行的手段。

[1]张海霞.浅析三级中医医院检验科的建设管理与质量管理.基层医学论坛,2015,19(5):668-669.

[2]李建明,牛莉莉,王伊欣.对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回顾分析.新疆医学,2014,44(10):98-99,100.

[3]李雪梅,张薇,郝春成.浅谈应用目标管理的方法提高医疗质量的体会.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5):665-667.

[4]官庆妮,梁桂仙.流程管理在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现状.护理研究,2014,28(10中旬版):3597-3599.

[5]王桂梅,周群,秦华,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现代医院,2015,15(2):92-94.

[6]马翠业.PDCA循环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2):151-152.

(李 凌编辑)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in the Pre-analytical Quality Control of Specimen

LI San-xi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The 187th Hospital of PLA,Haikou 571159,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cycle in the pre-analytical quality control of specimen.MethodsFrom Jan 2015 to Dec 2015,PDCA cycle was used to pre-analytical quality control of specimen in a hospital.The measures included formulated tactics of quality control(P),implement of quality control tactics(D),check and evaluation of the results(C)as well as coordinate and resolve the question(A).Rate of unqualified specimens wa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ResultsThe rates of unqualified specimen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and outpatients after the implement were low than that before the implement(P<0.01).ConclusionPDCA cycle can realize management by objective and flow control in specimen quality,and promot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quality control of specimen.

PDCA cycle; Test specimen; Pre-analytical quality control; Unqualified specimens

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16.03.023

2016-01-06;

2016-01-26

李三喜(1972—),男,本科,副主任检验师

猜你喜欢
不合格率检验科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13省市洗面器、浴缸抽查不合格率7.8%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7省市电冰箱抽查不合格率12%
降低护理记录书写不合格率
品管圈在降低灭菌物品包装标识固定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56
乡镇卫生院检验科的问题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合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