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都一处”烧麦

2016-12-27 05:15骆昌芹
青春期健康 2016年24期
关键词:烧麦三鲜掌柜的

■文 骆昌芹

北京“都一处”烧麦

■文 骆昌芹

北京的烧麦,以前门大街“都一处”的最为闻名。这是家老字号,开业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这里的烧麦,配料讲究,做工精细,形状美观、味道醇鲜,在国内外一直享有盛誉。

烧麦,亦称“烧卖”“稍麦”,是一种由面皮包馅的面点食品。据载:这种食品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元代《朴事通》上,该书介绍元大都(今北京)有卖“素酸馅稍麦”的。书中并注说烧麦是“以麦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与汤食之。方言谓之稍麦,麦亦做卖。”还说:“皮薄内实切碎肉,当顶撮细似线梢系,故曰稍麦。”“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做花蕊,方言谓之稍麦。”在明清的有些著作中,也多次出现“稍麦”或“烧麦”的记载。如《金瓶梅词话》里有“桃花烧麦”等。

烧麦,在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都有这种食品,而且花样翻新,品种繁多,如江浙一带曾有“荤馅烧卖”“豆沙烧麦”“油糖烧麦”;广州有“蟹肉瑶柱干蒸烧麦”;安徽有“鸭油烧麦”等。在北京,清人潘荣陛著的《帝京岁时纪胜》中,“时品”一节记有“中秋桂饼之外,则卤馅芽韭稍麦”。烧麦可谓历史悠久,种类众多。

“都一处”的烧麦有两种,一种是三鲜馅的,另一种是葱花猪肉馅的。三鲜馅的是猪肉、蛋汁、虾仁、玉兰片等原料配成的;葱花猪肉馅的则是用猪肉、香油、净葱配成的。两种馅两种味道、香溢可口、百吃不腻。

制作烧麦时,首先用面粉和成汤面团,面团得用开水烫面,夏天水温一般在40至60摄氏度左右,冬季则要在80至90度之间,做烧麦用的面都是富强粉,因为它有韧性。面和得必须不软不硬,和好后,压成宽不到一尺、长约九尺的长片,反复叠成三十几折,用模子扣出大小均等的圆皮子,再用特制的擀面杖擀成中间稍厚、边上薄,并将圆皮周边擀出十几个褶,然后包上馅。包成的烧麦,技巧在收口处,能工巧匠艺在捏皱花,熟练者捏出的皱花,如清代著名文学家郝懿行在《正字通》中描写的那样,其状“如安石榴”,馅儿似露不露,口儿似收未收,包好的烧麦上火蒸之前,烧麦上还洒上一层淡淡的蒸熟过的干面粉,然后用硬气急火上屉蒸至五、六分钟,下屉后即可食用。

“都一处”的烧麦,风味独特、名闻遐迩。《清代北京竹枝词》就有,“京都一处共传呼,休问名传实有无。细品瓮头春酒味,自堪压倒碎壶卢”的描写。“都一处”的出名,说来与清朝乾隆皇帝还有一段不解之缘:传说,有一年的年三十晚上,这个当时连字号都没有的小酒馆突然来了三个顾客。掌柜的热情待客,不一会端上来了热气腾腾的烧麦。三个人吃得很高兴,这时,其中一个像主人模样的对店主说:“天都这么晚啦,可能在京城就你们一处了。”

过了七八天,酒馆来了几个太监,给掌柜的送来一块虎头匾,上面写着“都一处”三个大字。这时掌柜的才明白,年三十来店里吃饭喝酒的那个主人模样的人,竟是大清乾隆皇帝,匾是皇帝的御笔。原来,大年三十这天,乾隆皇帝到通州微服私访,至晚才归,进城后发现所有饭馆都关门了,唯独这家的灯还亮着。进得门来,一是由于这家饭馆说话和气,二是因为腹内无食,再加天气寒冷,乾隆吃得格外香美,才引来了“都一处”的金字牌匾。从此以后,“都一处”的名声大振、誉满京华。

(编辑 赵曼)

猜你喜欢
烧麦三鲜掌柜的
烧麦的价格
若无其事
舌尖艺术的传承者
初夏养生吃三鲜,忌三满,多出汗
吴都碧螺春 一嫩三鲜回甘浓
我能吃
烧麦
茄科荟萃——地三鲜
烧麦
悬壶药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