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的德育教育内涵发展

2016-12-27 11:47:45刘艳玲天津物资贸易学校
大陆桥视野 2016年20期
关键词:德育课内涵育人

刘艳玲 / 天津物资贸易学校

论新时期的德育教育内涵发展

刘艳玲 / 天津物资贸易学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些都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巨大挑战。通过充分挖掘学校道德文化内涵,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进一步加强德育管理工作,打造富有鲜明特色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内涵;发展

德育教育以现代学校德育制度建设、多样化课程体系建设、学科特色项目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为抓手,通过重点建设、典型引路,形成特色,不断促进德育教育内涵发展。

一、与时俱进,典型带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当今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典型带路,引导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德育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从而潜移默化引导学生。

(二)增添德育课内容的时代特征,拓展德育课教学范围,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和选课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选择课程。

(三)丰富德育课课堂教学方式, 用德育课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如我校率先实施德育导师制,一对一”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用爱心铺成学生成长之路。

(四)改革德育课评价机制,力求做到更全面、更科学评价学生引导学生。

二、倡导自主、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一)是要转变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理念是先导,是灵魂。只有实现育人理念的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育人模式的创新。

1、倡导自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尊重学生学习兴趣和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使他们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让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体,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德育活动中来,并充当活动的主角,让他们策划、组织、参与主题班、团会,在这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如:推动智能终端进课堂,充分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优势,形成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方式,促进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呈现、教学资源整合、师生交互、课堂评价反馈、学习质量分析等方面的有效支持。推进分层教学模式,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2、建立学生德育多元化评价体系,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

学校创新与新课程相吻合的德育考评机制,以育人为中心,如:在职业风采大赛评比活动中,对学生德育评价进行了探索,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使学校管理从单一的终极目标评价变为全程指导、全程评价,让学生都能看到自身的亮点,明确自身的缺点,有力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3、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成长

德育工作并不是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而是植根于鲜活的实践中,融入班会课、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人、在活动中塑造健全的人格并获得初步成效。如:在军训中渗透集体主义教育,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社会主义教育,在警校共建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在班会活动课中渗透行为规范教育。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实践中体验真情,明晓事理,感悟生活,健全心理,升华思想,提升境界。

(二)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多元成才。

1、实现有效课堂,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德育教学内容,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努力拓宽德育教育的内涵和广度,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如把成功学教育、社交礼仪教育、人际关系学等都作为德育教育教育的内容。如:一个班级体这节课如果60%以上的学生都不知所云或似懂非懂,对这个班级而言,课堂可能是无效的。所以,如果我们每一个节课都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关注对学生“育”的过程。

2、适应学生需求,改革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引导学生做一个“规范加创新”的人。一要树立先进,引领与促进德育各项工作朝着更实、更细、更有成效的方向发展。二要明确学校内涵发展之本,通过强化德育工作、深化校本研修和有效课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从现代媒介上学习新型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履职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三要激发学生兴趣,催生学生情感,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满足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进步的需求。如升国旗现场观摩让人“有惊喜、有意外、有震撼”。

三、以身作则,塑造教师对学生的正面影响

(一)“育人为本”,全员育人

教育工作不单单是德育教育工作者或德育教学老师的事,需要形成合力,需要全体教职工参与进来,形成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校团委、校领导、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育人模式。现实中活动载体或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一部分认为专业课教师只要教好专业课、培养好学生的专业技能即可,这种想法有些片面,专业课教师不仅肩负传授专业知识的责任,更有育人的责任,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事”,更要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在教学实训和实习中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因此要全面落实“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管理模式,将德育的核心作用渗透在全体教职工的教学和管理之中。

(二)“德育为先”, 重视时政教育

优质的时政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和人类大事的习惯,增强判别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政治敏锐性,进而逐步学会把握时代脉搏,有着其他学科教学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要充分认识中职学生学习时事的重要性,通过时事教育,向学生宣传新时期党的有关重大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时政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中职学生。

(三)“能力为重”,强化德育教育审美体验观。

坚持能力为重,必须在对能力为重的基本内涵和内在要求有全面而深刻的把握的基础上,在实际工作中建立能力为重的实践体系和实施策略,注重考查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的教育,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赋予新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四)“创新载体”,强化德育教育课程实效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是点燃求知欲望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一曲《江南Style》风靡全球,其采用的马式舞步和深具感染力的音乐节奏轻易征服各层次的人员,而我们的德育活动教学法如何成为中职校学生的德育Style是值得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教师深思,其关键是能够让学生喜欢学习、有兴趣参与成为中职校学生的Style。因此德育课教学“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如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设计求职面试内容时,通过“非你莫属”求职故事的视频,师生互动情景体验,一下子就吸引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瞬间就呈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综上所述:强化德育建设 着力内涵发展。

[1] 韦代周.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研究[D]. 西南大学2010

[2] 钟婷莹.试论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4(03)

猜你喜欢
德育课内涵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9:38
挖掘习题的内涵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