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创新与分析

2016-12-26 22:12王智黎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创新

王智黎

摘要:自媒体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在这一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相互融合、相互发展,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加强辅导员与思政教师的深度融合与交流,实现理论指导与德育实践的双向驱动,同时培养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制定相关奖励机制,从而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两支队伍相结合建设,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7.081

1自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遇与挑战

1.1自媒体的特点及影响

随着电子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从校园广播、校报等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媒介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以个人为中心利用网络平台分享信息的自媒体媒介,着实给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带来不小的严峻考验。

自媒体用户强大的舆论立场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为高校传播思政教育带来机遇,另一方面也为思政教育的传播增加风险和困境。首先,媒介的不断更新与改变,传统强势的传播话语权已经被“去中心化”。传统高校传播媒介“点对面”的传播垄断权已经被“点对点”的自媒体打破。一方面,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与“自媒体”深度结合可以增加信息传播速度和效果,得到大学生的关注与评论;另一方面,也使得信息解读成井喷式爆发,舆论立场瞬间形成,“人人拥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使得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导向工作时面临巨大压力。传统传播信息的主导权丧失,意味着要抢占导向先机,舆论一旦错误形成,思政教育导向工作的开展将面临困境。其次,自媒体成为大学生随时抒发情感,发表评论的信息共享平台。《2015年中国社会心态报告》指出2015年网民对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关注度较高;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生态呈多样性特点,网民关注的事件可以从方方面面解读;上半年网民的负面情绪较为明显。一方面,高校辅导员通过自媒体传播思政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通过自媒体平台关注了解社会事件、发表评论,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是思想以及判断力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很容易被社会主导舆论影响,丧失对事件理性思考的主观能动性。

1.2自媒体运用的新路径

自媒体的显著特征是传播模式个体化,传播内容个性化,传播方式多向化。高校辅导员与思政教育旨在引导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优良正确的品德与行为,传播话语权的“去中心化”需要高校辅导员把思政教育与自媒体相结合,寻找新路径,掌握主动权,去解决自媒体出现所带来的诸多挑战。

首先,运用自媒体教授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思政教育在以往的传播方式中都存在局限性,辅导员与思政教育讲师之间沟通存在分离。而作为最了解、最接近大学生的辅导员则应当是大学生大学阶段思政教育的第一老师。自媒体使得思政教育传播方式门槛降低,传统点对面的传播方式不仅耗时,而且反馈不及时。自媒体使得传播方式不仅快捷,而且能够及时交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零碎时间;仅单一的讲授教学在信息时代已经不再适用或者效果不佳,同时搭建思政教育的网络平台,利用自媒体个体化、个性化、多向化的特点,与大学生实时互动,构建网络课程与学习,信息得到及时传播和深度解读,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统一,可以有效推动大学生对辅导员思政教育的认同和践行。

其次,运用自媒体培育思政教育校园网络文化。自媒体个体化,多向化的特点注定其在思政教育传播或者表达上的深度较浅,也正是其平民化的传播方式,有利于辅导员运用自媒体,建立思政教育的校园网络文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良性循环,积极打造主题论坛、课程等线上资源,尝试使用影视,文字,图片等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打造互动教育交流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不再是被动获取,利用自媒体以直播的方式,实时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一方面扩展思政教育信息传播渠道,另一方面提升辅导员的效率与热情。

最后,利用自媒体构建高校辅导员的舆论话语权。如今大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多种方式,也使得他们更加关注与自己相关的问题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并且发表评论,跟随主流意见。但是大学生的思想以及判断力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很容易被社会主导舆论影响,丧失对事件理性思考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抢夺舆论话语权,是掌握思政教育主动性的关键。“在互联网空间,抢先对事物和意见进行评论并发布十分重要,不同主体可以对事件赋予不同意义,抢先发布意味着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高校辅导员应当提高对热点、敏感事件的关注程度并且灵活运用自媒体的传播特点,争取最快时间理性还原事实真相,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事件并引领大学生的舆论导向,构建自己的舆论话语权,及时解答大学生的疑惑与诉求,才有利于思政教育的高效传播。

2辅导员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工作构架

思政教育已经成为辅导员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能力,但是现状却是辅导员工作与思政教学讲师基本相分离,并没有机统一起来。构建辅导员与思政教学的工作构架更能够使得辅导员清晰明白自己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首先,搭建辅导员与思政教学讲师的线上线下例会平台。思政教学讲师仅在上课时间与大学生接触,平时接触较少,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行为缺乏了解,进而缺乏针对性,导致思政教学讲师只是纯理论知识“灌输”式教学,自然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效果大打折扣,而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最多,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事件等都有了解,却与思政教学讲师接触较少,如何正确的解答疑惑,或者针对性的教育,存在较薄的理论功底,导致辅导员多以管代教,大学生出现抵制心理,更加达不到思政教育的预期目的。线下搭建辅导员与思政教学讲师的例会平台,应当按时召开;召开之前应当确定好主题与讨论内容;为保证时效性与频率,例会时间不应过长,可以及时针对近期大学生事件或大学生学习生活疑惑共同讨论,决定对策。线上搭建以自媒体为中心的交流平台,及时交流汇报突发状况,以及学生情况。能够及时根据问题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其次,搭建辅导员与思政教学讲师专题研究讲座平台。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同样导致希望得到科学充分说理的教育,能够真正的为其解惑答疑,而不是死板教育。辅导员不能以行政手段管理大学生,思政教学讲师也不能光以书本知识育人。进行专题研究讲座正是相互借鉴各自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高校辅导员需要思政教学讲师的专业性,思政教学讲师需要辅导员对大学生平时生活状况的总结。对问题进行深度讨论,得出成果。在不断的交流当中,高校辅导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对思政教育的水平,进而更好帮助大学生在生活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答疑解惑;思政教学讲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对大学生生活状况的了解,利用自己的专业性得出专业成果,进而为大家提供专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学习。

最后,搭建辅导员与思政教学讲师的双向兼职。思政教学讲师可以抽出时间兼职至少一天辅导员,辅导员也可以抽出时间兼职至少一节课思政教学讲师,从理论到实践或者实践到理论,从而加深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两者形成合力,最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3加强辅导员职业定位培养与奖励机制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因为对职业价值及职业期待低于预期目标导致部分辅导员出现了职业倦怠,极大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加强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培养以及建立辅导员的奖励机制,对提高辅导员自我认知,增加思政教育效果,加快大学生的行为品德培养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开展辅导员职业培训,提升辅导员个体素质以及抗压能力。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作者认为其付出与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属于表面工作,其影响力和成效并不能够及时显现出来,所以很难用量化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这就导致高校辅导员付出与回报之间不成正比,便会出现抵触心理;此外,高校更加注重学校科研竞争力,思政教育工作固然重要,但对于学校的核心工作来说,处于边缘地位,必然导致辅导员地位的下降。其一,开展辅导员心理知识培训,提高抗压能力。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大多是高校辅导员,而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知识培训的同时,不仅有能力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主要的是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感情宣泄,使得自身心理状况达到正常水平;同时应当搭建辅导员心理咨询机构,定时关注辅导员身心健康,在辅导员自身无法提供解决办法时,及时帮助辅导员走出阴影,重获自信。其二,搭建辅导员专业技能培训机制,提升个体素质。现如今,辅导员思政教育理论缺乏是常态,以管代教存在普遍现象。开展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交流讲座,有助于辅导员个体素质的提高,提升对问题的应对灵活性以及解决办法的多样性,从而减少工作压力。

另一方面,建议自上而下的奖励机制。应当用合理且明确的考核指标建立辅导员奖励机制,不仅应当从辅导员主观方面评价,比如实际工作付出与学生评价等,还应当以客观定量分析评价,比如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推行的“三五八”辅导员奖励机制,即连续工作满三年,考核一次被评为优秀者,则享受副科级待遇;以此类推,连续五年,近两年有一次优秀者评价,享正科级待遇;连续八年,近三年有一次优秀者评价,享副处级待遇。职业培训和奖励机制不仅能够摆正辅导员的心态,提高个体素质的同时提高思政教育理念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总之,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建设好这两支队伍也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谢俊.自媒体时代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境与创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1-22),[2016-3-22].https://www.cnnic.cn/hlwfzyj/hlwxzbg/201601/P020160122469130059846.pdf.

[3]郑光贵,魏强.高校辅导员工作与思政教学结合的探究与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

[4]李江进,徐洪业.准确把握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新形势[J].红旗文稿,2015,(22).

[5]王民强.构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师结合”的育人机制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6]牟海萍.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创新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