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喻
摘 要 农村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基础,其作用和意义十分重大。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思想广泛地被学校、家庭和社会所认同,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由于受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作为素质教育主阵营之一的体育教学,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并没有被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教育重智育、轻体育,重文化成绩的努力、轻身体素质的提高,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极其不利的。
关键词 农村学校 体育教学
在推行体育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出现了严重的现实问题,体育教学处于应付、荒废、无效、岌岌可危的状态。大多数学校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体育课则放到一边,即使上体育课,也只是上面规定考什么教什么,测什么练什么,还有的学校在上体育课时,教师让学生自由活动,不组织任何体育活动项目,学生处于“放羊”状态。这种情况严重损害了广大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阻碍了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的思潮下,学校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特别是在农村中学,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一个学生,都认为只要是语文、数学等升学考试必考课科目成绩好,体育成绩好不好没关系,虽然学校也作出了相应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够,落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误区,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不能得到全面贯彻落实。还有部分学校的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在教育教学中他们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这些情况让农村的体育教学实际上处于一种不规范的状态。
2场地器材匮乏,体育经费严重不足
当前,农村的学校体育教学条件与城市学校体育教学相比,差距很大,完全达到国家教育部的器材配备目录,满足体育教学条件的学校很少。在现有农村学校教学中,由于人为因素和经费不足,导致体育器材不足,再加上场地不好,器材消耗也较快,而常规体育器材利用率也存有自身的局限性,使体育教学大纲很难落实,出现放羊式的教学是时而有之,很难有丰富多彩、形式设计多样化的体育课,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枯燥、厌学的情绪。
3体育教师无专职,上课搞搭配
农村中学专业体育教师严重短缺,大多数都是由班主任、数学教师、语文教师等代课。他们缺乏专业的体育知识,无法为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正确、全面的指导,仅仅是课外活动组织者的角色。体育课通常成了数学课、语文课。通常,一个镇有一两名体育专业教师,二级学校及村小几乎没有专业教师。但这些专业教师却不是专职,而是成了“万精油”,哪科缺就教哪科,在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教学只是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玩一玩,能在操场上不出伤害事故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加之又外出学习机会少,无法真正能熟悉新大纲、掌握新课程,体育课仍在70至80年代的教学模式上停滞不前,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和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4针对上述现象,我认为可采取以下对策
4.1改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建立素质教育考评机制
切实转变农村中学体育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育目标也发展变化。所以要深刻理解健身性目标,教养性目标和教育性目标的确切含义。同时在偏远农村,读书找工作进而当官发财的传统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广大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异,将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所谓“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
4.2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加大投入适应发展需要
场地和器材对于体育教学,就好比一位家庭主妇离不开柴米油盐一般,进行体育教学,场地首要条件。但摆在许多农村学校面前的现实情况却是活动场地小,不规范,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基本需要。这样就要求学校尽量满足体育教学要求,配备好相关体育场地和器材,同时我们体育教师尽量在场地问题上多想办法,如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活动。同时在农村经济允许的情况下,相应政府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学校体育教学的投入,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4.3确定专职教师、加强业务培训
解决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师不足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激励体育专业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对学习体育的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可尝试采取定向招生,毕业后回原籍任教等方法;采取提前定级、增加工资等方法激励体育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控制师资队伍结构,确保体育教师编制不被挤占;三是建立健全评价制约机制,通过将体育列入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等措施,促进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改变农村中学体育工作落后的情况,我们要在思想上重视起来,从实际出发,立足农村,充分发挥农村体育教学的优势,想方设法,尽最大的力量创造条件、改善条件,农村体育教学工作是大有可为的,在落后的条件下,我们仍能把体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总之,只有真正的重视体育教育,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安新.“以人为本”的学校体育新发展[J].体育学刊,2002(3).
[2] 乔梁.校园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社会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3(4).
[3] 刘志民,丁燕华.小城镇体育 大社会问题[J].体育科学,2004(5).
[4] 四川省成都市体育局.四川省成都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报告[Z].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