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凯
摘 要 随着高考生源数量的减少,高校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入学质量,而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凸显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文浅谈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简要分析了大学生的心理不足,并提出了从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到加强校内必修课的建设,完善网络化教育,并科学安排心理活动,加强高校创新意识,设宿舍长兼心理安全员,重视大学生心理班长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心理健康教育 模式 创新
0前言
近年来,人口增长速度在下行,中国步入老龄化,为此政府逐步放开二孩政策,目的就是增加年轻人的数量,减少各方面的压力。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生源质量较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差,有些院校分数线在二三百分之间。据统计,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分数线普遍下调,以我院为例,在某一年甚至降到220分。这些学生进入高校后,多数厌学,缺乏自信,间接导致心理健康状况不理想。同时,高职生在校时间短,就业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较本科生更普遍。政府更加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2001年教育部发文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到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写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2011年,教育部又出台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人才培养高职的成败,高校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爱情观、就业观,加强校内必修课的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分析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问题与不足,在政府、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完善网络化教育,科学安排心理活动,强化心理班长和宿舍长的作用,以创新思维开展工作。
1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休学、离家出走、失恋跳楼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占主要原因。作为大多数独生子女的他们,承载了太多家庭的梦想和期盼,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使得他们压力倍增。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同时,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近几年,我院在引进博士教授等高级人才时,必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测试,测试不合格学历再高、职称再高也一律不录取,这也看出了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于各个阶层,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该贯穿整个人生、整个教育,让学生学会调适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刻不容缓,政府和高校领导已经高度重视,因为领导重视是做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我院于2004年就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院长亲自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从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经费投入、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足够保证,主持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常规的规章制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工作职责》、《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岗位职责》、《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岗位任职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咨询师守则》、《危机干预处理制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保密原则》等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具体承担全院心理健康讲座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程,确保人员、经费等相对独立充足,负责大学生心理引导疏导工作,每周三下午向全院师生开放,提供免费专业服务,组织指导成立院系部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协会,并负责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委员工作机制。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活动月等活动,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好的舞台和优质的服务。班主任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内容负责具体广泛而系统,并对本班学生有第一手资料。
2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学习方法的差异导致了学习不佳,成绩差的同学难免有自卑感,心理状态调整不好。某些学生无视社会就业压力大,择业观不切实际,盲目追求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工资待遇,加之家长忽视了子女的兴趣爱好,片面的强调学习成绩,一好遮百丑,导致了大学生出现了很多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通过大量调研,浅析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实行三级网络模式覆盖了整个院校,但是调研中互相的沟通明显不足。学院领导、院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为一级,二级学院或系部心理辅导站和心理保健部为二级,经过培训上岗的心理委员为三级,积极做好宣传、反馈和组织活动的工作。首先,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的增加,远远不能满足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在政府和高职高专院校领导的重视下,为了满足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数量的需要,许多思政教师转岗或者是辅导员转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次,班主任工作中年轻人居多,业务相对不够熟悉,有些带班较多者,往往忽略或者放弃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通这一块,承上启下这一环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整个院校心理工作的被动。第三,心理委员的工作性质定位到底是什么,很多同学把他当成是老师安排在同学中的奸细,这让心理委员自身压力增加,无形中拉大了与同学的距离,增加了工作难度。
(2)师资力量、课时安排、辅导时间不够,教学内容不统一。调研中发现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已经构建了自己的模式。大多采用的心理咨询模式是个体心理咨询模式和团体心理咨询模式。个体心理咨询多数采用预约和定时“门诊”的形式,我院一般安排在每周三下午,但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时间显然不够;另外,专职心理咨询师数量的缺失,也使得常规化的心理咨询工作难以正常进行;更有些院校因为转岗等原因心理咨询教师缺乏实战经验,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对院校健康服务中心的信任; 综上,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常规化教学体系,以必修课形式列入教学大纲,部分院校受到院校总体教学计划及师资等因素的制约以选修课及讲座的形式作为主渠道,力度不够,学生参与面和受教育面太小,无法达到普及性,大大降低了效果。实践证明,心理健康必修课的开设能够很好地推动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必修课的开设定位在让院校所有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有所了解,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理解,消除对心理咨询的误区;学会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和寻求帮助的方法。高职高专院校因为受多种条件的限制,选择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生命教育、自我意识、情绪、人际交往、恋爱心理、挫折教育、创新教育等内容比较符合课时有限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建议采用单班教学模式,这样有利于课堂上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教学也容易驾驭。积极有效的沟通,争取统一教学大纲、计划和教材,避免教学内容随意性和差别较大。
(3)宣传力度不够,活动开展不均衡。调研中,还发现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不接受个体心理咨询这样一种模式,之前也没有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咨询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甚至不知道院校有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反映了院校对心理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都有心理健康月或周的活动,因为经费等原因,在活动月或周之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较少,全年来说,活动开展不均衡。当然,活动月或周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起到宣传作用。班级心理委员要多组织心理健康活动,多在班级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简介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组织功能,充分起动承上启下的作用。心理健康经费投入要充足,各院校根据自身实际经济情况,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场地设施等基本条件的建设;确保心理健康活动开展、师资培训等经费能够如期到位,切实为大学生服好务。
3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思考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定位在提高全校学生的心理素质,而非心理障碍的个体,不是仅帮助、治疗个别心理问题的学生。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测,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开通热线咨询,充分利用网络咨询。争取全面实现网络化问卷普查,并对重点学生进行回访,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咨询教育活动,做出分析性报告,以方便领导决策。没有条件开设必修课的院校,可以滚动开设专题讲座和选修课,心理教育工作尽量贯穿整个大学生活。
宿舍长兼任心理安全委员,针对寝室内成员进行服务,针对性强,大家朝夕相处,话语较多,在心理健康信息收集方面有优势,通过捕捉寝室同学情绪的变化及时与心理委员和班主任沟通,把问题在初期给解决,有效性高,避免心理委员管班级四五十人的情况。当然,这需要班主任在选拔宿舍长时多费心思,选择服务意识强的同学,并经过心理测试和多级培训,规范信息上报流程;有条件的院校设班导师,在服务大学生专业就业等的同时,也起到监督班级心理健康活动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目的是普及,对象是全校学生,在国家政府、院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工作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激发潜能,提高素质,维护健康,保护人格,促进发展,服务社会。着力于帮助大学生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优化自身心理品质,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切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而不是局限在少数有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的个别学生。教育过程中,院校要完善网络化教育,科学安排心理活动,加强高校创新意识,班主任要加强人文关怀,了解每个学生情况,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长兼心理安全员作用。
参考文献
[1] 陶爱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10(4).
[2] 张国成,王云彪,杨倩音,王占龙,李宪琴.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12).
[3] 李双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载体研究[J].德育与成才研究,2015(07).
[4] 姜洋,徐芳.以学情为本刚柔并施——高职班主任工作漫谈[J].当代职业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