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摘 要: 进入新世纪,创新创造业已开始引起国人乃至整个人类的重视,作为肩负人才培养的学校和具体的学科课程教学,更应思考学生的创新创造。本文对语文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的思考,以实践为基础,对一线教师的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策略思考
凭着学校教科研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的契机,一线教师有了比较经常走进同仁课堂进行学习的机会。一般说同仁的课,都显得那样的裸抑或就是某些层面上的半裸,有可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许许多多暴露无遗的问题。仔细品味同仁的课自感颇有咬嚼,犹在引领学生创新创造上有许多值得我们予以探究的。现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及在同仁课堂的见闻,对语文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之策略谈谈思考,仅属一孔之见,热望广大同仁予以指教。
一、切实加强学生的文本阅读
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首先应当建立在学生对文本关系上,从平时教学看,如果学生对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本内容其关心就是那样的密切而又深厚,学生就会对文本产生比较深刻意义上的感悟,或者某些意义上的创新性感悟。反之,则不然。小学生阅读感悟的创新,应当是在阅读甚至就是认真阅读基础上所产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取的。学生之所以能够产生创造性的思维,除去自身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外,还是学生对教材文本之硬读功夫的建立。建立学生硬读的功夫,应当说无任何捷径可走,只能让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凡在近几十年阅读教学中极有建树的,都十分注意加强学生的文本阅读。上世纪末,于永正先生送教下乡,所执教的《全神贯注》可以说是引领学生老老实实读书的典范。著名教育大师钱梦龙先生尤其提倡让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它所执教的《愚公移山》,虽然是初中语文,但对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是不无启示的。应切实加强学生的文本阅读。因此,平时,多做实实在在让学生读文本的事儿,学生所获取的思维质量就不一样。学习《船长》,学生老老实实地读着,所读到的是船长的勇于担当,所读懂的是船长对弱势生命体的爱护和关怀,所读得更加深刻的是船长形象的伟大,船长生命的伟大。
二、切实加强学生的个性感悟
语文课程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要能够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产生个性化的感悟。小学生学习语文,一般都认为自己不可能具备个性化阅读感悟的能力,必须是老师去“嚼”着,然后去“喂”着。虽然我们将文本内容咀嚼到一点味道都没有了,但对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是可以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因为对于在阅读感悟上比较饥饿的孩子来讲,即使咀嚼过的东西也是十分需要的。其实,这样的教学,小学生是根本不需要进行思维的,就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这样的教学对小学生的阅读感悟利益何在?应当说就是一种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这样的阅读感悟,虽然我们感到不要费神,但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于情于理的阅读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个性感悟。如教学《小草和大树》时,教材文本所呈现给小读者的是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的故事。学习时,让学生抓住比较关键的文字进行咀嚼。如让学生抓住第7自然段中的两个“硬是”进行思考,并让学生在回顾前文,在前后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学生便从这两个“硬是”上发觉夏洛蒂·勃朗特自己乃至姐妹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发觉他们精彩人生的实现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小学生阅读学习最需要的是自己去赏,只有学生自己赏出文字效果来,才会感到真正意义上的愉悦。如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到这样的道理: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实现人生的精彩。
三、切实加强学生的内心表达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学生去表达吗?也许有人不以此为然。总感到阅读感悟课堂,让学生阅读,给学生以感悟就可以了。如果在阅读感悟的课堂再让学生进行表达,那么将会耗费很多教学时光。因为小学生所进行的表达是极不理想的,小学生所表达的内容应当就是很不到位的。尤其是学生阅读感悟的内容与学生相关阅读感悟训练的填空题答案之距离甚远,与其让学生表达,毋宁由教师综合学生的意见,集中学生的思想,一次性地做出比较到位的集中性总结。这是课堂教学应该做的吗?完全不应该。语言的输入需要学生是主人,语言的输出应当保证学生是主人。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教授就是这样极力提倡,他所倡导的是将以学生为主体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感悟以学生为主体,表达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表达无论正确与否,都可以在一定层面上生发精彩的课堂。如不少人就利用学生阅读感悟表达的诸多错误创造出课堂生成的诸多精彩。譬如探求《姥姥的剪纸》后,让学生进行表达,起先学生在表达时,多与姥姥的剪纸拴住着“我”小时候的心和姥姥的剪纸美丽为主,很少有学生表达出多少不同。学生在进行表达时,笔者稍微提醒学生,让学生思考姥姥后来的寄剪纸,其用意何在?学生们经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和相互之间的争辩,所表达的比起先的要理想得多,学生们开始这样说:姥姥寄剪纸,其实质意义是要拴住着“我”的一生,这时学生表达便显得极为完善,剪纸的姥姥的形象是那样丰满。学生表达出姥姥的剪纸,极其美丽意蕴深刻,姥姥的剪纸不仅是比较简单的艺术品,而且是“我”在生活道路上健康成长的精神资源。
参考文献
[1]张齐华.教育,怎一个“蹲”字了得?[J].江苏教育研究,2004.06.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