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蓉
摘要:刘庆邦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其作品被翻译为多个国家的语言,深受读者的好评。刘庆邦非常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为人物赋予了鲜活的色彩,这种心理描写模式与沈从文是由异曲同工之妙的,本文主要针对刘庆邦与沈从文小说中心理描写模式进行对比。
关键词:刘庆邦;沈从文;关联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1
刘庆邦的作品强调结构叙事法,开拓出了独特的叙事模式,他的小说与沈从文类似,其描写形式受到沈从文的深刻影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刘庆邦非常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为人物赋予了鲜活的色彩。这种心理描写模式与沈从文是由异曲同工之妙的,但是也有一些显著的差别,以下就针对两位大家的心理描写手法进行分析。
一、刘庆邦对沈从文的影响
刘庆邦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作家,他一直都以从内到外的方式结构故事情节,从内心世界感受外部世界,又从外部世界去探寻内心世界。在如此循环往复中,他不断开拓了新的叙事世界。刘庆邦的小说兼具柔美与酷烈,其文风和沈从文、汪曾祺神思,在他创作的作品中塑造了许许多多善良纯洁、可爱活泼的乡村少女的形象。他对于生命的敬意和对人性的抒发以及对民俗风情的钟爱,使得他所具有的独特风格都是直接地继承了沈从文和汪曾祺这两位文坛大师。有人说刘庆邦是超越了那两位大师,但他却是很谦虚地说他始终都在向他们两位大师学习,特别是对于他来说,是以沈从文为榜样的。在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方面,沈从文对刘庆邦的影响也都是多方面的。一般的论者都认为的是沈从文在对于人物的塑造方面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却是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活泼鲜明的形象,这其实是靠沈从文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来表现的。较之沈从文,人物的塑造上,刘庆邦也是很少写外貌,他也是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灵世界进行塑造。林斤澜和汪曾祺都向沈从文请教过怎样写小说,而沈从文的提议就是贴近人物来进行创作,林斤澜将他的提议转达给了刘庆邦,刚开始,他并不对这句话有多大的在意,但是随着他多年的写作,他开始慢慢领悟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不仅仅只是贴近作品本身,还要切身的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要与之融合,这样才能写出真正富有情感的人物。所以,刘庆邦就是在沈从文创作风格上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理描写。
二、在心理描写中两者的共同点
在创作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物性格的描写,不能只是写人物做了什么,而更应该写这些人物是怎么做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心理思维方式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为方式。在刘庆邦和沈从文的作品创作中都是把人物的心理描写当作一个重点在刻画,因此,他们的小说在心理描写的方面是有几点共同的特点。第一,两者都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行为,以此来突出表现人物在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所以在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中,他所构造的人物心理描写的基本内容就是社会意识中的道德意识和人性意识之间的冲突。刘庆邦同时也很擅长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少女的内心深处的那种意识冲突;第二,两者还通过梦境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潜意识中的思维,也就是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人的内心的表达,通过梦境就可以很好的展现任务的灵魂深处的那种无法揣测的想法,这就能更好地塑造人物的性格。如沈从文的作品《三三》、《边城》等就都有很多关于梦境这一方面的描写。刘庆邦也是如此,如作品《神木》、《平原上的歌谣》等等;第三,刘庆邦和沈从文还通过写人物富有的特征性的言语和行为,这样就能间接地反映出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在沈从文的《边城》中的翠翠,她紧张这样的心理活动就是通过剥豌豆这样的动作来表现的;第四,刘庆邦和沈从文通过景物的描写来写心理,这就衬托和延伸了心理的描写。
三、刘庆邦与沈从文心理描写的区别点
在心理描写方面有相似之处,同时也有一些较为显著的差别。第一,是在对于心理描写方面的深化问题上。从沈从文来看,他是表现在对那种深层含义和哲理层面的探讨挖掘。而刘庆邦则是一个崇尚写生命的作家,他主要是写丰富且复杂的人性,他的作品中的心理描写都充满了对人们的生命状态最自然的表现和流露,他的作品中就没有多少像沈从文那样通过心理描写来渗透深层的哲理;第二,刘庆邦在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主要受曹雪芹和沈从文的影响,但除此之外他还受到了茨威格的影响,这也就是他和沈从文小说心理描写方面不同之处的原因之一。因为,茨威格的他所关注的是隐藏在最普通人物内心世界最深处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展现的则是人物的精神层面。所以刘庆邦就利用了这样的一种心理描写的分析法,通过说书人的角度,就直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以此来批评和揭露的人物的内心世界里所存在的矛盾冲突。当然他并不是直接是对外国作家的模仿,而是取其长处为己所用,这还是有自己的风格。
四、结语
总体来说,刘庆邦和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中的心理描写方面,既有相似的地方,同时也有很显著的差别,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刘庆邦是继承了沈从文贴身于人物自身的创作传统风格,与此同时他也发展了这个传统,这就独自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1]赵耀.“底层文学”的自我更新与价值重构——以刘庆邦新作《黑白男女》为例[J].郑州师范教育,2016(03).
[2]吕东亮.“黄泥地”归去来——论刘庆邦的长篇小说《黄泥地》[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
[3]朱刘霞.“女性的天空是如此低矮”——论刘庆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06).
[4]余志平.吹响民间底层生命的唢呐——底层叙事视野中的刘庆邦小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