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代潮流开放品社课堂

2016-12-26 17:38孙玮倩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开放品德与社会多样化

孙玮倩

[摘 要]在现代社会,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努力走出陈旧、单一、说教的格局,通过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学手段信息化等来“开放”自身,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师生双方的互动率和亲密度,增强教学活动的实用性和时代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开放 丰富化 多样化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52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所以,面对如今这个多元、开放的世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简称“品社课堂”)也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努力走出陈旧、单一、说教的格局,通过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学手段信息化等来“开放”自身,从而增强自身的实用性和时代感,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下面,以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7.跟着唐僧去西游》为例,谈谈我开放品社课堂的一些做法。

一、开放品社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化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表示:“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据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时代要求等适当丰富品社课堂的教学内容,再将之与教材本身整合。

例如,在《7.跟着唐僧去西游》一课中,教材原本是从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印度民族舞蹈、阿拉伯数字、泰戈尔、泰姬陵来依次介绍印度的历史文化的。而我在研究了教材、教参和相关的资料后,发现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它教派繁多,被誉为“宗教博物馆”,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文化与社会的每一部分,其中也包括舞蹈、文学、建筑和数字……

于是,我决定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本课并搜集关于印度历史文化的资料,可以是书上没有的内容,形式不限(文字、图片、视频等都可以)。这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还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学生的表现没有令我失望。通过预习,他们对印度的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其进行了补充,如在介绍印度的宗教时,他们除了谈到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以外,还增加了印度宗教的其他知识,如印度的六大宗教及教徒人数等。

接着,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我引导学生掌握印度的宗教与舞蹈、文学、建筑、数字之间的联系,以此将补充内容与原有知识进行整合,顺利完成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过渡。经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学生不是孤立地学习印度历史文化,而是认识到印度文化每一方面各有特点又相互影响,它们共同组成了印度(“印度”在梵文中是月亮的意思)这个如月亮一般神秘、美好的国度。

最后,我引导学生将印度与我国作对比,出示图文并茂的填空题来升华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国际视野。

中国是道教的发源地,印度是( )的发源地。

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印度人创造了( )。

中国有鲁迅,印度有( )。

中国有长城,印度有( )。

中国的母亲河是黄河,印度的母亲河是( )。

比起照本宣科,这样教学,学生收获的知识更丰富、更系统,学生对印度的历史文化了解得更深入。

二、开放品社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

当下社会多姿多彩,单一的教学活动不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匮乏。其实,教学活动多种多样,如阅读、讨论、辩论、参观、调查、访问、游戏、表演、模拟活动、欣赏视频等,每一种活动都有其优点,但也有与之适应的使用范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选择学生乐于、适于接受的不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一做”“演一演”“练一练”等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和实践。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通过自主学习获到主动发展。

例如,在《7.跟着唐僧去西游》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印度的历史文化,让每个小组从“宗教”“舞蹈”“文学”“建筑”“数字”五个主题中选择两个进行合作学习。汇报成果时,学生虽对“宗教”的口头介绍不太熟练,但也能侃侃而谈;对于“舞蹈”进行表演,即使略微羞涩,也有模有样;对于“文学”诗句朗诵,虽不约而同,却也娓娓动听;对于“建筑”图片展示、视频欣赏,如身临其境,陶醉其中;对于“数字”,则采取抢答的方式,举手踊跃,兴致盎然。各小组都积极汇报、勇于上台,学得不亦乐乎。

三、开放品社课堂,教学手段信息化

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变成“地球村”。信息技术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全方位地优化教学手段,使之更有趣、更高效。有时,品社课堂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条件,就地取材,创造性地发掘和利用已有的资源,以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如《7.带着唐僧去西游》这一课就需要学生尽可能地接触、了解印度的历史文化。而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郊区小学,学生的眼界、视野相对闭塞,对“印度”这个国家的了解也较少。于是,在上这一课时我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来缩小学生与印度的距离,加深学生对印度的了解。

首先,利用一段印度的历史文化宣传片导入,在印度民族音乐的伴奏下展现了关于印度历史文化的几个典型场景,让学生对印度的历史文化有初步感知。

其次,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出示清晰放大的世界地图,让学生亲身体验白板的随意放大、缩小、拖动、即写、即画、即擦等功能,既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基本地形,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操作性和互动率。

再次,播放印度电影中的经典歌舞片段来表现印度舞的风格,播放“鸟鸣之乐”为《飞鸟集》朗诵配乐来渲染印度文学的动人,播放“泰姬陵”的介绍短片来反映印度建筑的非凡,展示阿拉伯数字的古今对比图来突显阿拉伯数字的特点。这些多媒体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欣赏印度的历史文化,这样学生收获的知识与感悟也更鲜活。

最后,通过中印文化对比图来引导学生学习外国时应联系本国国情,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使学生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综上所述,在21世纪,小学品社课堂可以通过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学手段信息化等来“开放”自身,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师生双方的互动率和亲密度,增强教学活动的实用性和时代感。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世清.紧密联系生活,提高德育实效——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伸出爱的手——走进残疾人》为例[J].福建教育,2014(2).

[3] 李沫寒.关于品德与生活(社会)课选择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上),2013(10).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开放品德与社会多样化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