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沫
幸福教育的主旨是让孩子们享受快乐成长的幸福,让教师享受教书育人的幸福。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第一实验小学探索“幸福教育”之路,通过实施“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力求让师生共享校园生活的乐趣,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努力打造成师生共同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
一、赋予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
校长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赏识教师。教师都有被别人认可的需求,校长要懂得欣赏教师的优点,学会慷慨地在小事情上去赞美教师;要尊重教师。要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是优秀的。同时在学校范围内,开展“聆听、感悟、讲述发生在你身边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演讲比赛活动,让教师去寻找、发现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并用心记录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都去用放大镜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弱化别人身上的缺点,从而建成和谐幸福校园。通过讲述他们的感人琐事,来激励全体教职员工、感染全体教职员工,而校长也以教师为榜样,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鞭策自己。
坚持抓好、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主要是针对刚走上教坛不久的青年教师,培养重点是提高教学基本功。在每学期,我们都要指导教师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做好“青蓝工程”结对活动。培养形式是,学校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选配有经验、有能力的中青年教师担当师傅,建立“师徒协作”共同体,师傅帮助徒弟制定工作计划,每学期按计划开展工作,发挥“传、帮、带”作用,即用“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以优促新”等方式,带动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整体提高。通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训,即指导备课一听课一评课一总结等环节,促使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获得整体提升。培养目标为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课堂教学的组织程序与基本方法,引导青年教师养成学习、反思、总结、积累的良好习惯,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并融入团结、进取的教师队伍。“名师”是指教龄在几年以上,获得市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教师。“名师工程”的培养重点是独立的研究能力,形成自己教学特色和风格,在本学科中起到引领作用,同时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尚、业务素质精良、开拓创新大胆的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形式为学校聘请名师、名家为导师,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每年学校为骨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努力提高专业研究水平。采用名家讲座、强化听课、案例剖析、教研沙龙、同伴互助、外出学习、公开展示等形式,切实提升各层面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成熟程度。培养目标是,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过程中形成自身独有的风格,实现自我超越。各学科涌现出一批成熟型教师,积极向区级、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靠拢,为骨干教师的成长提供适宜的土壤、广阔的舞台。
采取多种措施,大面积地提升全校教师水平。坚持以校本研训为基础,开展每周例会——“走近新课改”,即五分钟演讲活动;派出去、请进来,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聘请专家到校做专题培训。比如,组织教师到商丘兴华学校、山东莘县实验小学、杜郎口中学、郑州、泰安、济南去学习考察;邀请《中国教师报》的专家和菏泽市教研室领导等到校做讲座。外派学习培训人员回校之后,要做执教汇报课,学习汇报演讲或撰写学习心得等,并挂到学校QQ群或学校博客,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从而达到“以培促研”的目标。再就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研讨交流和网络研修。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交流;参加国家、省、市的远程研修。经常定期、不定期地举行各种有针对性的研讨活动。“磨课”和“赛课”、“师徒同课异构”和“师徒同构异上”,以及“专题研讨”等培训交流活动的举办,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加强“三字”、“一画”、“一话”的训练与考核,强化教师的基本功。
二、奠基学生幸福的人生
坚持以“争当小绅士、小淑女”为切入点,深化养成教育。落实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展“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洁,八个自觉”为内容的文明习惯活动。让学生从小事做起,用行动关爱他人,规范自己言行,让男孩彬彬有礼、女孩温文尔雅。为确保活动落到实处,首先召开全体师生会,讲解相关知识,并对教师进行礼仪培训:其次利用宣传栏介绍具体的内容,以及在国旗下呼吁同学们争当“小绅士、小淑女”;再次利用各班的班会主题课深入开展学习,建章立制,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选出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孩子,作为班级的榜样,从而由“他律”逐步过渡到“自律”,并公布每周评比结果。把班级“小绅士、小淑女”张贴到教室外的小黑板,校级“小绅士、小淑女”张贴在校园宣传栏。
坚持以“读好书、写好字”活动为抓手,养成学习习惯。每个班都有班级图书角、流动图书车,学校把图书馆里的图书搬进每个教室,让图书和学生零距离接触,学生每天都能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每天早晨开展二十分钟的经典诵读及读书展示活动,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这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还注重抓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根据不同的学段,要求中高年级学生练写一页钢笔字,低年级学生练写一页铅笔字。把每天练字二十分钟落实到课程表。在每次练字课上,学生随着“头正、身直、肩平、足安”、“一拳、一尺、一寸”写字歌的旋律,开始每天的练字活动,现在“写好字”已成为学校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坚持以丰富活动为载体,提升各种习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充满阳光、让校园充满活力,学生在活动中激发情感,深化认识,强化各种习惯。首先是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开展韵律操、队形队列演练、拔河、踢毽子、跳绳和冬、春季体育运动会等体育单项和综合项目活动。每天充满活力的阳光体育一小时,学生们随着音乐的节拍,做着由学校音乐教师谱曲、语文教师填词、体育教师量身定做,节奏欢快、活力四射的韵律操,韵律操做完之后,各班进行富有本班特色的各种体育活动。韵律操表演已成为前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的领导与参观学习的老师们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其次是丰富多彩的师生联欢。让整个校园充满歌声、掌声与笑声;书画展、手工制作展、艺术节等,都让学生感受到美、享受到艺术的熏陶。再次是独具特色的比赛活动。学生积极参与礼仪知识竞赛、普通话演讲比赛、“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我的读书卡”评比等活动,有力地推进各种习惯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开辟课程改革“主阵地”
改革备课方式。教改的亮点之一就是改革备课方式,用教案本写教案已退出历史舞台,代替它的是导学案集体备课簿。在使用集体备课簿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不断的反思与改进,现在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为分配任务一个人主备一集体研讨一个性修改一形成定案(资源共享)一教后反思。在集体备课、互帮互带的影响下,教师业务素质明显提升,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改革课堂教学。采用导学案进行“学为中心、自主互助”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当今在教育界存在“三大”教学法,即“尝试教学法”、“成功教学法”、“和谐教学法”。无论是哪种教改方法,改变的都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不要培养“书橱”,不要做知识的“搬运工”,所以在吸取各家所长及学习课改成功学校的经验之后,提出以体现学生自学、小组互助探究为特征的课改模式,即“先模仿后超越”,力求让“教室变成学室,让学问变成问学,让教学变成学教”,归根结底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改革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废除沿袭已久的学生上交语文和数学作业本的惯例。学校规定,学生除了认真完成老师下发的学案之外,上交的语文书面作业只有一到六年级的写字、二年级写话和中高年级作文;数学书面作业为分层练习作业,不再布置其他书面作业。这样的做法让教师轻松、学生高兴、家长满意,也成为学校作业布置改革的一个亮点。同时,又因存在学生智力因素、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不同,提出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的做法,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孩子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为避免一头减下来、一头加上去,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严控学生家庭作业量,并且要求所留的家庭作业,要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语文以课外阅读为主。数学以探究性活动为主。每次作业都要有目标,争取让所有学生都喜欢,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坚持只向课堂教学改革要质量,不向学生健康要成绩。
开发与开设校本课程。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校的发展特色,开发十二门校本课程。基于学科拓展的校本课程:《弟子规》《经典诵读》《享受阅读》《数学与生活》;基于浓郁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神奇的植物——芦笋》;基于学校优势项目的校本课程:《手工制作》《魅力合唱》;基于学校目标取向的校本课程:《写字》《韵律操》。开设上述校本课程时,以兴趣小组的形式组织,有教师辅导,有具体的培训方案。有作品或成果展示。通过丰富的校本课程的开展,增添了学生的情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践行了学生的各种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