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皮下扇形透刺联合艾灸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血浆NO的影响

2016-12-24 03:01杨国辉
光明中医 2016年22期
关键词:毫针扇形皮下

杨国辉 陈 敏 祝 君



毫针皮下扇形透刺联合艾灸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血浆NO的影响

杨国辉 陈 敏 祝 君

目的观察毫针皮下扇形透刺联合艾灸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血浆NO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予毫针皮下扇形透刺配合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O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浆NO水平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毫针皮下扇形透刺配合艾灸治疗能迅速、有效地降低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血浆NO水平,减轻局部炎症反应,这可能是疗效机理之一。

急性期带状疱疹;皮下扇形透刺;毫针;艾灸;血浆NO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累及神经和皮肤的疾病,其发病后极易继发周围神经损伤,导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证实,血浆NO广泛参与并介导人体的炎症反应,并参与疼痛传递。如有学者研究发现[1],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深层产生的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增强,其合成的NO被大量释放到脊髓背角表层参与脊髓中枢敏化,产生痛觉超敏。同时,也有研究显示,加巴喷丁等药物其镇痛机制与其能抑制脊髓内NO的释放有关。我科早期在陈敏主任的带领下采用毫针皮下扇形透刺联合艾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2,3],现已在临床全面推广应用,并进一步成立了带状疱疹专科门诊,病患普遍反映临床效果明显,本次研究拟在前期研究[3]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该治疗方案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血浆NO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机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组病例来源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沭阳县中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27~50岁,平均(32.43±4.60)岁;病程2~5天,平均(4.01±0.95)天;VAS评分5~7分,平均(5.64±1.79)分。对照组25例,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23~52岁,平均(31.34±5.13)岁;病程1~6天,平均(4.07±1.04)天;VAS评分4~7分,平均(4.90±2.01)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VAS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带状疱疹[4];②年龄在20~55岁之间;③病程在7天以内,未接受其他治疗;④否认有其他任何基础疾病;⑤本人知情同意。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方案参照2013版《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制定:0.9氯化钠250ml+注射用阿昔洛韦5mg/kg ivgtt tid,醋酸泼尼松片每1mg/kg po qd,每五日减初始剂量的1/3,直至停用;甲钴胺片 0.5mg po tid,加巴喷丁胶囊 0.6 g,po tid;皮损局部外敷阿昔洛韦软膏。

1.3.2 治疗组采用毫针皮下扇形透刺联合艾灸治疗[3],具体操作方法:取适当体位,暴露疱疹皮损区域,沿皮损边缘常规消毒,选用30号1.5~3寸毫针,在距疱疹区约0.5~1cm处平刺进针,然后在皮下做扇形透刺,依次透遍所有疱疹区域,不留针;每日透刺1次;针刺结束后在疱疹处皮肤上方约2~3cm处作回旋灸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时间30~60min,每日艾灸3次。

1.3.3 疗程两组均以1周为一个疗程,疗程后进行数据分析及疗效评价。

1.4 疗效评价临床疗效部分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5]中关于带状疱疹部分制定,并结合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临床治愈:皮疹完全消退,疼痛消失,VAS评分为0;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VAS评分减少2分以上;有效:皮疹消退30%以上,VAS评分减少2分以下;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VAS评分无减少甚至增加。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O含量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NO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NO含量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同西医治疗方案相比,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在采用毫针皮下扇形透刺联合艾灸治疗后血浆NO出现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O含量的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后疗效的比较两组数据经χ2检验后,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疗效的比较 (例,

3 讨论

部分研究表明[6],NO是神经传导、炎症形成及免疫调节等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信使物质,不同程度的参与外周及中枢水平的痛觉调节。有研究证实[7],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其血浆NO明显增高,SOD水平下降,恢复期NO、SOD正常或趋于正常。研究人员还发现[8],带状疱疹患者的血浆NO增加,会大大增加病毒的数量,并加速靶细胞的炎症形成,加重局部炎症损伤。因此,检测治疗前后血浆NO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其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在采用毫针皮下扇形透刺联合艾灸治疗后其血浆NO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总体疗效优于西医治疗方案,这提示毫针皮下扇形透刺联合艾灸在干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炎症反应、疼痛抑制、免疫调节等方面可能与其可以很好地调节血浆NO的代谢有关。当然,血浆NO只是参与疼痛效应机制的一个因子,影响疼痛反馈通路的内源性因素较多,本研究旨在初步揭示毫针皮下扇形透刺联合艾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效应机制,但受于县级医院检验手段、病患依从性及研究疗程等方面的限制,研究尚显肤浅,有必要对此进行更深入、更规范化的临床研究,为进一步推广中医特色治疗技术打下基础。

[1] Guan Y, Skinner J, Shang X,el a1.Genetic knockout and pharmacologic inhibition of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attenuate nerve injury-induced mechanical hypersensitivity in mice[J].Mol Pain, 2007,3(1):64-68.

[2] 陈敏. 毫针皮下扇形针刺法加艾条治疗带状疱疹[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2(2):106.

[3] 杨国辉.毫针皮下扇形透刺配合艾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29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0):76-77.

[4]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96.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59.

[6] Schmidtko A,Tegeder I,Geisslinger G. No NO,no pain? The role of nitric oxide and cGMP in spinal pain processing[J].Trends in Neurosciences,2009,32(6): 339-346.

[7] 祁凤娥,徐月明,谢明星,等.带状疱疹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7):538-539.

[8] Lim YJ, Chang SE, Choi JH, et al.Expression of indue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skin lesions of acute herpes zoster[J].Derniatol Sci 2002,29(3): 201-205.

皂矾(绿矾)饮片

炮制:皂矾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打碎。

煅皂矾取净皂矾,照明煅法(附录ⅡD)煅至红透。

性味:酸,凉。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解毒燥湿,杀虫补血。

主治:用于黄肿胀满,疳积久痢,肠风便血,血虚萎黄,湿疮疥癣,喉痹口疮。

用法与用量:0.8~1.6g。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尘。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

表虚者,或为汗多,或为肉战,或为怯寒,或为目暗羞明,或为耳聋眩运,或肢体多见麻木,或举动不胜劳烦,或为毛槁而肌肉削,或为颜色憔悴而神气索然。里虚者,为心怯心跳,为惊惶,为神魂之不宁,为津液之不足。或为饥不能食,或为渴不喜冷,或畏张目而视,或闻人声而惊。上虚则饮食不能运化,或多呕恶而气虚中满。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虚实篇》

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沭阳 2236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2.045

1003-8914(2016)-22-3326-02

�德胜

2016-04-11)

猜你喜欢
毫针扇形皮下
各种各样的扇形
扇形统计图 教学设计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探源拓思融会贯通
———《扇形的认识》教学廖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3Dmine 在雅满苏井下矿扇形中深孔爆破炮孔设计中的应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