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次革命战争中,毛泽东非常重视对敌战俘政策的制定工作,并认为这是瓦解敌军的关键一步。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毛泽东战俘政策中所凸显的人权思想,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毛泽东战俘政策人权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有效瓦解敌军的同时,也塑造出了一支正义之师、文明之师、威武之师,为赢得战争、巩固政权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战俘政策;人权思想
毛泽东战俘政策中的人权思想,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根据战争形势和发展的需要,审时度势制定相应的战俘政策,主张从总体上优待俘虏、把握有原则的释放、教育改造和量才录用等策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次革命战争中都充分体现了战俘政策中的人权思想。在有效瓦解敌军的同时,宣传了我军的战俘政策,壮大了革命力量,对赢得革命战争胜利和推动历史文明进步创造了重要条件。
一、不杀俘虏——毛泽东战俘政策中人权思想的基本要求
在毛泽东较为系统的战俘政策中,不杀俘虏是毛泽东战俘政策的基本要求。只有不杀战俘,才可能有对战俘的优待、改造和释放等问题。如果杀害战俘,就会对其他接受教育改造的战俘产生不利影响,会坚定尚未放下武器的敌人的抵抗意志。因此,毛泽东明确提出不杀俘虏。
毛泽东曾在多种场合明确提出不杀俘虏的战俘政策。1935年12月1日,毛泽东就转变对富农的策略等问题给时任中共中央总负责的张闻天写信,信中毛泽东明确谈到不杀俘虏官政策:“这里已经实行对俘虏官一律不杀、优待释放的政策。”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在与美国著名记者斯诺谈及如何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战略方针时谈到俘虏问题。毛泽东说:“在战争的过程中,中国能俘虏许多的日本兵,……被我们俘虏和解除武装的日本官兵将受到优待。我们不会杀死他们,而是会像兄弟那样对待他们。”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七大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阐述八路军、新四军俘虏政策时指出:“这个军队有一个正确的争取官兵和处理俘虏的政策。……对于一切俘虏,不许杀害、虐待和侮辱。”
毛泽东不杀俘虏的战俘政策不仅戳穿了敌军散布的诬蔑中国共产党军队的谣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敌军的战斗意志,同时用铁的事实证明和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军队人道主义的战俘政策,凸现了毛泽东战俘政策中人权思想的基本要求。
二、优待俘虏——毛泽东战俘政策中人权思想的核心内容
毛泽东战俘政策中对俘虏的优待,主要包括不准打骂、走留自愿、物质待遇与我军一样、有病给医治、不搜腰包等政策,具有高超的战略策略。毛泽东还从尊重俘虏人格的角度出发,指出不得侮辱俘虏,这些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战俘政策尊重俘虏的人格,维护俘虏的基本人权。
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明确指出:“优待敌方的俘虏兵,是对敌军宣传的极有效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优待方法。1936年5月5日,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的名义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他在制定俘虏政策时指出:“改变对待俘虏官的政策,一经缴了枪,不但一概不杀,而且要优待他们,不捆绑,不剥衣,不打骂。”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解释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三大原则时指出:“这些原则要实行有效,都需从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军俘虏的人格这种根本态度出发。”1939年2月28日以毛泽东、王稼祥、谭政的名义发布《关于优待日军俘虏的指示》规定:“以后在战斗中俘获之日军俘虏应尽量释放,多则不超过两星期,情况许可时则当场释放,多加宣传优待。”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优待俘虏政策的认识深化和发展完善。
毛泽东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俘虏,分析俘虏,把优待俘虏作为瓦解敌军的关键策略。优待俘虏是贯穿于毛泽东俘虏政策中的一根红线,无论在什么时期、什么阶段,都是毛泽东战俘政策中人权思想的核心内容。
三、教育俘虏——毛泽东战俘政策中人权思想的重要功能
教育俘虏,是毛泽东战俘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毛泽东非常重视对战俘的思想教育,并把其作为改造战俘的重要策略。对俘虏的教育包括融入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教育和释放前的政治教育,这两项教育发挥了战俘政策中人权思想的重要功能。
毛泽东认为,为了更大地发挥俘虏政策的效果,进一步争取敌人瓦解敌人,就必须加强对我军俘虏政策的宣传,而宣传的同时就教育了众多敌军官兵对我军战俘政策的了解。为了做好对敌战俘政策的宣传教育,我军采取了一些形式多样的做法,如:所到之地写标语、战场上喊“缴枪不杀”等口号、编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谣、利用战场广播宣传教育等等,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教育俘虏是争取俘虏参加革命的主要手段。毛泽东认为,要让更多的俘虏参加革命必须加强其思想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启发其革命自觉性。首先,对战俘溶入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教育。主要包括:把我军的生活习惯讲给俘虏们听,如官兵生活平等、三大纪律及其理由、我军的经济、政治制度、优待俘虏事项等;我军的斗争略史;我军的宗旨、任务;普通政治常识、文化知识等。其次,对战俘进行释放前的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军队本身的阶级性质决定了政治教育是释放俘虏的必经程序。此外,还进行对比教育,即将我军与敌军在多方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俘虏判断谁好谁劣。通过教育,使众多战俘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部分战俘坚决要求加入党组织,同时也达到了瓦解敌军、争取敌军参加革命的目的,凸显了毛泽东战俘政策中人权思想的重要功能。
四、瓦解敌军——毛泽东战俘政策中人权思想的最终目的
毛泽东提出不杀战俘并给予优待,教育战俘时强调思想教育,在释放时还发给路费并举行欢送仪式。毛泽东站在政策和策略的高度制定对敌战俘政策,强调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其战俘政策中人权思想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就是瓦解敌军。
毛泽东将瓦解敌军工看作是与军队作战同样重要的战胜敌军的重要武器,1937年10月,毛泽东在与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说:“八路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三个,第一,官兵一致的原则;第二军民一致的原则;第三,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再次提到:“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再次将瓦解敌军确定为人民军队的一项主要政治工作。
毛泽东战俘政策中人权思想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取得了显著效果,不仅改造了部分战俘的顽固思想,争取为我服务,配合军事进行对敌宣传;同时争取了大部分战俘转变立场,参军参战,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对瓦解敌军工作的高度认识,也是毛泽东对长期军事斗争实践尤其是战俘政策策略的高度总结,更凸现了人权思想在毛泽东战俘政策中的重要作用和显著地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文集[M]. 人民出版社, 1993.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毛泽东军事文集[M]. 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
【作者简介】
闫超阳(1989—),男,汉族,河南登封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