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奇
【摘要】教育行业的与时俱进的特性需要从业者具有执教水平提升意识,而提升意识就源于对自身反思和纠正的思维方式。笔者认为其意涵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及执教理念方式所抱有的理性批判态度。执教过程中的教师通过自我反思、结合多元渠道声音客观论证自身执教过程的缺陷并加以改进,该过程包括课业内容理解和授业行为两部分组成,不可偏颇。
【关键词】反思教学;课堂教育
教育行业的与时俱进的特性需要从业者具有执教水平提升意识,而提升意识就源于对自身反思和纠正的思维方式。笔者认为其意涵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及执教理念方式所抱有的理性批判态度。执教过程中的教师通过自我反思、结合多元渠道声音客观论证自身执教过程的缺陷并加以改进,该过程包括课业内容理解和授业行为两部分组成,不可偏颇。在改进中教师要以开放胸襟融合执教实践的各项成型理论,加以对自身教学条件及学生的观察,进行理论实践适当的调整。当然,实践也受教师自身的实际沟通能力所影响,所以这一变量需要教师在反思实践中注意。
教师在与教育行业与时俱进中依赖反思性执教过程,教师自身的自省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反思性执教的成效收获。在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促进下,教材和课程的设定逐渐趋于以学生为本出发的素质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自我革新应对革新洪流、真正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呢?显然仅仅几句理论概括不足以说明其问题,本文将以执教过程的各方面来论证解答。
一、执教者的反思意识培养
其实关于执教过程的自我反思问题,很多大家都已诉诸文字为人们建立了理论基础。比较著名的有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先生,其率先强调了教学要有反思或反思性。正如其他历史进程一样“路漫漫而其修远”,教育业的求索和变革也需要从业者不断的努力促进其发展。其实不难看出,要做出一番事业,思维认识的变革和培养最为重要。因此,自知自省的先决理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就成了教育行业改革的首要环节。其不光利己、也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形成。
二、执教者反思教学实践的三个步骤
完整的反思性教学由三步组成:
1、反思教学中方案制定
针对性的教学是执教者获得学生认可、获得教学成效收获的关键。这其中包含对学生课业进度及掌握水平的了解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新课程的安排与衔接,让新课程建立在学生可接受可理解范围内。在授业者“言之有物”进行传递课业知识外也需要传递学习规划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细节的困惑及各式问题要作好记录和与老师、同学进行探讨。真正让针对性教学瞄准每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要做好课程安排和引导学生课后总结交流的方式外,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案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梳理。因为每个阶段的学业繁重程度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也时常凸显,所以在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情况外,还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曾经的接受的教学方法进行调研。利用反思思维进行有针对性有突破性的弥补,让学生得到适宜节奏摄入知识。
2、反思教学中的课堂实践
课堂环节是执教者传授课业知识的主要的一个环节,在具体实践中因为各种主客观变量会影响其安排,因此其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新课程愈加民主化教学环境的要求中能够实现执教者和学生自主性。但其痹症也就是充满不确定性,需要执教者具有良好的应变协调能力。并且在遇到此类情况会得以反思,做出改进和梳理,既满足学生的需要也要满足课业进度安排进要求。
经过本节前文所述反思过程的,主要要素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1)沟通教学,学生的课业掌握进度和问题理解能力与执教者的反馈。执教者切实做出教学方法的改革。
(2)应变教学,客观课堂环境的动态化需要执教者懂的切入知识讲解的时机。使得不确定性激发的火花为课堂授业创造积极氛围,执教者要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探索精神。
(3)重视学习过程及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得以运用,执教者要避免理论的刻板灌输。
3、反思教学中的梳理总结
教学反思在具有惯性思维后,日常的梳理和总结工作变得尤为重要,通常这些工作是在课后进行。执教时间外教师可做深度反思、可做付诸于学术的文章的见解、可学习其他人的先进教育经验。总之课后反思为教学反思中最具有理性、对问题进行解读最佳状态。对革新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影响,假如结合他人研究基础和评价机制来监督自我的执教过程,将很大程度能够提高反思成效。
就此笔者也总结了课后反思的几大内容:
(1)教材呈现的再创造
自我反思要触及“标准化”灌输知识的旧理念,进行发散性的思考、批判认知课业知识,不再对其理解为权威的象征才能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教师要融合多元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教育方式,让教科书化为参考和展示的功能,从更多元的教学方式中让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和自我提升的规划意识,让教科书化为资料不断延展更多的运用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再创造特性的教材改编,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教材内容。
例如在教材选取的内容过于抽象和遥远,与学生实际生活补贴切,不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时,执教者就需要更多的应变能力去创造性改编教材内容,一些场景、问题的描述也更加生动,保持教材原意及宗旨上,让学生更加的能够产生共鸣,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当然执教者的应变能力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和自身的反思思维去主导做出提升,课后反思是其主要的实现方式。这方面需要执教者进行专题记录和总结,不断的优化自身执教流程,也能够分享自身的宝贵经验,帮助他人。
(2)梳理执教实践中的问题
提到专题梳理总结,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记录那些方面的问题?如何针对其进行解决,制定成案?一些问题例如教材再创造的情境及问题改写有无成效?学生的思考能力是否因此得到了提升?各类课堂互动方式促进了学生规划意识吗?积极性是否因为规划而受到了影响?类似这些问题的都是较为有深度、且对反思实践评价机制都存有丰富意义。这些问题的梳理成条,进行逐步沟通调研,尝试落成文字、逐一实践,对于促进执教者进一步反思有积极的意义。
(3)如何记录利用精彩互动
在执教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所激发的精彩瞬间需要及时的记录在案,所展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逻辑思维方式都有助于执教者课后反思时进行互动环节的革新。
在这些闪光点可以引出很多反思的问题,例如什么原因导致了精彩瞬间的碰撞?是具体哪个环节的哪个部分直接引出火花?是否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对课堂氛围有利还是有害?这些问题对于课后反思都有客观帮助,且是第一手的资料,情境、氛围、互动表达方式都是自己所经历的过程,因为这种激发灵感的情绪会稍纵即逝,所以需要执教者快速的做出梳理记录,为丰富教学理论、做出精彩学术论证提供素材。
综上而言,目前的教学革新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从业者自身的反思意识,在教学革新实践探索中科学严谨的评价机制和基础学术理论是保障其进行关键,也是体现反思成果的重要方式。所以,除了促进教师反思意识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外,对于其自我反思的外部监督也有一定意义。在教学革新上笔者一直强调执教者要积极进行多层次的反思和梳理,反复对反思进性复核,以便在过程加深自身的反思意识、使得教学水平在反复实践中得到提升。其实很多教师在以往就有这种意识,爱生如子般在应试教育中努力加入形象化讲解和应用实例,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对于教师反思意识的培养,我相信很多出类拔萃的执教者会跃出水面,为众人做出示范,也让教育真正实现应有的目的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卜慧芬. 教师评价的反思功能[J]. 当代教育科学, 2003,20.
[2] 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10.
[3] 钟志贤, 曹东云. 基于信息技术的反思学习[J]. 远程教育杂志, 2004,4.
[4] 马 颖, 刘电芝. “反思性教学”研究述评[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