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兴
摘 要:农民市民化教育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目重要课题,开展农民市民化教育,帮助农民提升综合素质,引导农民向文明市民转型是社区教育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以淀山湖镇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教育为例,探析市民化教育的实践途径、思考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城市化 农民市民化 市民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98-02
在农村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农民市民化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淀山湖镇十分重视农民市民化教育这项工作,展开了农民市民化教育的实验与实践,明确农民市民化教育内容,探索农民市民化教育模式。帮助农民提升综合素质,引导农民向文明市民转型。多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进程。
1 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是农民市民化教育的直接动因
随着城市化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了新型市民,成为了社区居民,淀山湖镇已有占全镇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集镇和新型社区。然而,由于农民身份的转变,急需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型。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劳动技能,通过教育和其它有效方法,提高农民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迫使农民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此外,一些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传统文化将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急需保护和传承。农村的一些不良习俗,需要及时通过以教育为主的手段来改变。因此切实加强农民市民化教育,加快推进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的转变,成为了推进农村发展、建设新农村中的一个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2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农民市民化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淀山湖镇全方位开展“尚美淀山湖”建设,十分注重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展开工作,突出以“教育农民为主体”,把农民塑造成现代人。早在2010年我们就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和“特色文化培育工程”两大工程,到目前为止,基本形成了以社区教育中心培训网络,开展了市民化教育培训,开展了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通过行之有效的市民化教育,帮助农民身份角色、思想观念、劳动技术的转型,提高社会生存能力。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人际关系融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的转型发展。但是,在这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农民素质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相符的方面。市民化教育,对于提高农民生存的质量,加快农民自身的发展,促进农村和谐,推进农村社会转型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农民市民化教育活动
3.1 以思想教育为先导,规范市民行为
坚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推进市民化的全过程,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实践活动,教育他们破除陈规陋习,确立新型邻里关系,培育生态文明新风尚,树立遵纪守法观念,提高他们道德素质。
近年来,我们不断开展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把学习宣传和实践核心价值观作为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和“特色文化培育工程”的重要环节,全镇建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馆,开辟“尚道尚美”好人文化墙,设立“家风家训”教育画廊,开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专栏。每年举办全民阅读节、终身教育周活动,大力宣传优秀道德风尚。开展系列评比活动和喜闻乐见的戏曲艺术活动,引导农民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非观念、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及时有效地化解一些家庭矛盾、邻里矛盾、社会矛盾,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2 以强化各类培训为重点,增强市民生存技能
开展各类培训,为农民就业和致富提供各类技术教育培训。举办了如机电维修、基础电脑、铲车、电焊电工、烹饪、英语培训、家政服务、保安、学历教育等职业技能培训,开展了外来人员培训和下岗失业人员等各类教育培训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系列培训。通过培训,增强法制教育的影响力,化解矛盾纠纷,根除自由散漫陋习,提高市民生活习惯,提高了技能、转变了观念、增强了就业水平和致富能力,使他们不但具有敢富、想富之心,更具有能富、会富之力。
3.3 以培育社团组织为基础,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培养优秀的社团组织,发挥社团组织的骨干带头作用,是市民化教育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农民市民化教育过程,我镇积极培养社团组织、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通过以社区教育中心管理干部和教师为主体,社区管理者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基础的一支科研型、务实型的核心团队开展市民化教育;其次是拓展类特殊人群(即老年人和少年儿童),抓好老年人与少年儿童的教育;第三是组建“传统文化学习社团”、“现代文化学习社团”、“体育健身学习社团”三支团队开展教育。已成为我镇市民教育亮丽的风景线。
3.4 以建设优质教育基地为切入点,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
综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打造优质教育基地,这又是我镇农民市民化的一项举措。近年来,我镇根据区域条件,建设了“社区教育中心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戏曲文化教育基地”、“农科教实践基地”、“乡村旅游教育基地”、“‘一社一品特色教育基地”六大市民化教育基地。各类教育培训基地形成,为广大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满足了广大居民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居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4 农民市民化教育中要重视的问题
随着淀山湖镇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民市民化教育以及新市民教育仍然是社区教育的一个全新的课题。但由于对农民市民化教育的地位、作用与社区发展的现实意义认识偏差,造成了我镇农民市民化教育推进工作的不平衡现状,目前仍存在着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4.1 农民市民化教处在起步阶段,亟需政府和社会部门大力扶持,并将其纳入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
农民市民化教育活动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它需要劳动力转移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各类教育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其效果缓慢、任务繁重。农民市民化教育必须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把其真正纳入全镇社区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在组织、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并以社区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为依托,进行农民市民化教育的总体决策,使农民市民化教育与社区建设协调发展。
4.2 农民市民化教育虽已开展了多年,并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缺乏一整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如实践中各个环节的标准不明显;课程、教材体系还末真正形成;居民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热情仍末真正调动起来;成员单位持续参与、广泛参与的意识仍薄弱;基层社区的教育培训缺乏保障机制;教育评价虽有,但未能列入管理层面的长效工作机制等。
4.3 社区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利用,需要继续努力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落实
农民市民化教育活动几乎遍及我镇任何生活、工作空间和活动领域,因而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农民市民化走向成功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校图书馆、操场,基层社区居民学校及其它活动场所如何在双休天、节假日正常开放,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4.4 社区教育管理者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教育培训迫切需要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
教师队伍、志愿者队伍和基层社区的管理者是农民市民化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开拓者和创新者,他们的业务能力与实干精神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成为农民市民化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从目前的农民市民化教育转入下阶段的新型市民教育,更需要基层社区人才的相对专一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