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琴+王雪+冯雪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倾向进行分析,以安徽财经大学学生为例,对于大学生选择就业方向、学校制定就业指导、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出就业政策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就业倾向;影响因素;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倾向研究基本情况
基于当前严峻的就业背景,展开了此次研究,旨在了解当下大学生就业倾向,为大学生、学校、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提供未来就业形式方面的参考。2016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756万,较2014年727万,2015年749万,再创新高。根据澎湃网新闻分析,北上广不再最受大学生欢迎,大学生就业期望薪酬下降。
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大学生选择多样化。此时对大学生就业倾向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考文献资料,收集有关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制作问卷,主要通过填写问卷来收集数据,辅之以深度采访,及部分跟踪研究。问卷内容全部由安徽财经大学学生认真填写,绝对真实可靠。
1、参加调查学生的性别、年级分步
此次调查女生约58.7%,男生约占41.3%,大一学生占比21.53%,大二25.98%,大三22.67%安徽财经大学属于财经类学校,女性比例客观高于男性,此次调查学生性别女性占比略微高于男性,符合学校男女比例现状,可信。同时,通过大数据收集分析,发现高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女生增多成世界大部分高校趋势,此次研究具有意义。不同性别对于择业的标准要求是不同的,择业心态、择业认知、择业压力、择业选择不同,相对应的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行业、地区的选择。安徽财经大学属于4年全日制高校,此次调查年级基本分部均衡,有较大的代表性。对于生源地的调查,此次生源地调查中,农村占61.3%,城市占38.7%生活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不同地区的文化不同,对于人的塑造将不同,形成的价值观不同,因此生源地对于就业倾向的形成有影响作用。
2、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及毕业后的打算
调查中对就业信息的特别关注的占51%,偶尔关注占47%,从不关注的占2%,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就业方面的有关系信息关注较多,意识较强,这对于后期的倾向研究具有较大意义。同时学生对于就业信息有关注,学校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提供就业信息政策方面的指导及教育,迎合学生的需求,例如开设讲座、媒体平台定期更新就业信息政策、联合正规企业开设招聘会,使学生得到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的帮助,结合市场需求自身优势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大多数同学偏好就业、继续深造、先就业再继续深造,此种选择比较保守,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择业倾向,学校应对于此类学生提供就业及深造的支持。主要研究就业倾向,后期对于选择深造的同学的调查时基于深造结束后为假设条件来进行调查。小部分同学有创业的想法,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学校对于此类学生应提供专业的创业方面知识的指导和创业风险咨询评估。降低创业风险,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3、择业与就业的先后问题
此次调查中62%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就再择业,38%的学生选择先择业再就业。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学生较多,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就业比较渴望或者对于未来就业比较迷茫。对于就业的渴望,大学生需要努力提高素质,通过文化知识学习,打好理论基础。多参加社团及社会活动,锻炼社交能力,增强自我实力。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期间参加对自身职业发展有益的工作,增加社会经验,了解社会对职业的需要,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不断升华。学校、社会可以提供安全的就业环境,在学校、社会有关方面协助下增强自我能力。先择业再就业的同学可以看出其有比较明确的就业方向,可以在校期间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行业需求,在课余时间参加类似的工作,以便将来更好的融入到工作中去。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在调查中发现23%的学生有清晰的规划,43%有近期无远期规划,31%的学生只有模糊的规划,3%没有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职业选择的想到对于求职者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较薄弱,需要继续加强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大学生可以适当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适时组织职业生涯方面的讲座,聘请相关专家老师对有相关需求的同学进行指导。
4、专业技能的掌握,及行业方向的选择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4.35%的同学对专业很熟练,64.49%的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较为熟练,21.01%的不熟练,10.14%的学生基本没掌握。大部分同学对于专业知识掌握比较熟练,部分较不熟练,当代大学生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巩固,学好基础知识。通过课上课下等方式,广泛涉猎,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竞争力。考取相关行业从业资格证书,例如:会计从业资格证是、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人力从业资格证书等相关从业证书,达到行业进入标准,为未来择业提供基础,以及为未来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行业选择方面,95%以上的同学选择第三产业,通过深入访问调查发现,金融、会计、贸易类居多,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电商行业选择比例较往年涨幅较大,这与当前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在选择企业性质方面,这和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想契合,较多的同学希望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学校、政府及有关部门需要根据学校的专业类目,提供相应的岗前培训,增加操作机会,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坚实的基础,相关行业应该适当增加就业岗位。就业方向比较符合人才培养计划。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占据51.37%占比大,中外合资、外资企业占比21.62%,大企业19.45%与历年就业倾向大致相符,2.44%的同学选择中小企业,5.12%的同学选择其他。大学生较民营中小企业更愿意选择国家机关、国企等大企业,这类企业的发展前景较好,工资福利较高,但大量大学生倾向于大企业不利于小企业的发展,国家应完善中小企业的员工福利制度,通过财政支持让就业者享受住房、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有利于引导大学生选择中小企业。
5、就业区域
生源地、文化偏好、工资福利、职业发展、家庭因素等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区域的选择。整体来看,大学生想在城市工作的人数比例偏重,尤其以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为主要目标。符合当今大学生就业趋势,同时可以看书这一趋势将有延续的趋势。二三线城市比例较目前增多,体现了大学生就业方向有渐变趋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与产业转移、产业承接,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很少一部分同学愿意去往西部等偏远地区。相关部门应加强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出台更加有力的条件,吸引大学生前去中西部就业。在未来大学生就业区域,从生源地方面来看,城市部分学生愿意到居住地工作,回到所在城市进行就业,有利于充分利用在本地的资源,在就业质量方面有较大的保证,同时可以兼顾家庭因素。部分城市学生倾向于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希望寻求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没有城市大学生愿意去农村等落后地区就业。农村地区大学生大部分更愿意选择在城市就业,尤其集中在一线城市及省会级城市。愿意回到农村城镇就业的比例只有2.76%。主要原因是农村城镇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工资福利低,就业环境生活条件不及城市优越。这一趋势由来已久,并且占比越来越大。这一就业倾向造成农村、小城镇地区的人才流失,将不利于农村小城镇地区的发展,拉大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协调,造成倾斜式发展。教育机构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出台扶持政策,将人才适当引向农村小城镇地区。
近年来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人才趋于饱和,在未来讲有继续增多的趋势,同时二三线发展潜力较好的城市将进一步吸收大学生进入。
6、择业看重因素
此次研究中选取了对大学生择业有较大影响的几大因素进行了分析,分别是:社会声誉、发展前途、经济收入、福利待遇、工作地点及环境、专业对口、个人兴趣。其中发展前途和经济收入综合占比达到80%以上。发展前途略高于经济收入,大学生认为自身的发展在就业中十分重要,较之其他因素,更倾向于职业的长期发展,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将毕业后的工作看作职业生涯的基石注重长期发展有较好的全局观念。其次是经济收入,经济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生活水平的好坏,在择业中经济收入对择业的影响较大。
二、结论
在大环境下,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倾向较之前有所变化,变化较少,大学生应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努力发展自身,培养社会有需求的人才。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倾向的研究,以安财学生为例,学校、政府及有关部门了解到学生的就业倾向后,可以提供针对不同学生就业倾向方面的专业辅导,使学生更好的走向心仪的岗位。大学生就业倾向的研究可以使大学生自身、学校、政府及有关部门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倾向,对未来就业形势做出预测,相关部门提前做出准备措施,为未来大学生就业提供协助。此次是以财经类学校为分析对象,对于其他类学校的借鉴意义有限。
【作者简介】
王海琴(1994—),女,安徽岳西人,安徽财经大学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