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策略摭谈

2016-12-23 23:18薛璇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刘翔笔者校园

薛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63-01

“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是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学生观察、欣赏、想象、表现能力得以提升的有力凭借。为实现本领域教学目标,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益。

1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搭建展示平台

“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应由学生被动地接受、孤立地学习走向合作与共同提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也应在美术课堂上大力开展。比如,一位教师教学《装点我的居室》一课,该教师在讲解完版画的制作步骤后,先让学生自愿分组,可是学生都乐意与画画好的同学合作,而那些平时画得不好的则处于孤独无助地位,这样的分组有悖于合作的初衷。于是,该教师进行了心理辅导:“咱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有的善于管理,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喜欢动手,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跟不同的伙伴合作。”很快,学生都高兴地结成了小组。有的负责造型,有的负责涂色,有的负责剪贴……此次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为了赢得同伴的接纳、与认可,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了相互间的尊重,相互协作,合作的意义已经超过了知识学习的本身。

上述教学活动,教师能够依据学情适时加以引导,优化学习小组,开展分组学习,使之互相帮助,共同成任务。由此可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展示的热情,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2 创设平等、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平等、民主的氛围、有助于点燃学习热情,为此,教师要努力优化教学策略,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的求知欲得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比如,教学七年级《优美的校园》一课,笔者是通过组织学生欣赏视频来导入新课的:将校园典型图片1定位,同时呈现教师画的写生图1(以树木为主的校园景色);校园图片2定位,同时呈现教师画的写生图2(以建筑为主的校园景

色)……笔者启发学生思考:“今天我们就要去寻找这些美丽的校园景色,把观察到的内容画出来,看看是不是和视频中的一样美;也跟老师的作品比一比,看看谁画得更漂亮,更像我们的校园。接下来,五个同学一组,开始写生练习。学生寻找刚才播放的定位画面,一个个开始大显身手。

教学过程中,虽然没有指定学生的写生地点,但是教师紧紧抓住学生善于模仿的心理,预先将写生的范围定格在视频中,这就隐性地暗示了写生的地点,教师还将校园景色的范图展现给学生欣赏,这一切又为提高学生写生兴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画这些画并不是件困难的事,从而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此次的写生课。教师的设置活跃了课堂气氛,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萌发了强烈的表现欲,进而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

3 运用多媒体课件化难为易,促进理解与运用

多媒体课件在“造型——表现”领域的课堂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使用,可以化难为易,促进理解与运用。比如,教学七年级上册《透视变化与透视规律》, 笔者用投影仪展示一本课本和一幅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的课本的线描图,要求学生观察线描图是否正确、美观,进而导入新课教学内容,即了解透视。第一个环节的内容是“学习透视变化,设计小实验”。笔者让学生看自己的课桌和远处同学的课桌在面积上有什么差别。于是学生发现自己的桌面大,远处同学的桌面小。笔者相机在大屏幕上展现一幅风景画。引导学生观察身边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关系;同时,给学生介绍视点、视平线、心点等与透视相关的术语。接下来,笔者请两位学生,一个站立一个端坐在位上,目光注视讲台,找到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并用手作出比划。然后,笔者运用多媒体呈现一个有透视现象的文具盒,文具盒的正面对着学生,要求他们观察;文具盒的一角正对着学生,要求他们观察。最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检查透视图是否正确。

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化难为易,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观察与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认识、掌握了透视规律,较为容易地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空间造型能力也获得了提升。

4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探究热情

“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是建立在直观性感受基础之上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导入新课,则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探究热情。比如,教学七年级下册《夸张有趣的脸》 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和同桌的脸部长相方面最大的特点。有的说自己的脸型很圆,眉毛浓,耳朵大。而自己同桌的脸最突出的特点是笑起来有两个好看的酒窝;有的同学说自己的脸是“国”字形的长方脸,而自己的同桌则是瓜子脸,戴着一幅眼镜,文质彬彬的。然后,再要求学生说说表情特点。具体做法是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并在其耳边交代要做出的表情。师生观察、交流、小结:两位同学的表情非常生动、有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他们在表演的时候哪里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总结出他们做丰富表情的时候,五官会随之而产生明显变化。最后,完成第三个任务:对比分析照片和作品中的人物特点。笔者出示奥运冠军刘翔的照片和刘翔的肖像漫画,对比分析。笔者追问学生刘翔的照片和漫画像比较,哪个更生动?有学生说刘翔的漫画像更显得生动。笔者进一步追问:刘翔的漫画像和他的照片比较,哪里发生了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认为下巴拉长了。笔者适时总结:漫画像重点夸大了刘翔的下巴,这种创作方法我们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夸张法”,夸张了人物的特点,就会使作品更加生动。在写意人物里面为了使作品更生动,也会对人物特点进行夸张处理。

上述案例中,教师从引导学生分析人物长相特点来导入新课,突破了课堂教学重点。以学生自己和身边熟悉的同学为例找特点,既贴近生活又能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借助观察、比较等方法,从脸型、五官、表情等方面进行观察,感受人物特征,进而理解绘画时要善于抓住典型特征来表现人物个性。整个教学过程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富有成效。

猜你喜欢
刘翔笔者校园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刘翔复出前景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