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小勇
摘 要:教育是国家根本大计,教师乃教育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操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教师的爱作为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神奇伟大的力量,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使每一位教师以最大的限度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从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师爱是教育之魂、师德之魂。只有真正地爱学生,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高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师爱;尊重;平等;学习;师德
师德作为一个学校办学实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当今新媒体时代特色的冲击下,众多信息多元文化因素的影响导致学校的青年教师师德常态化建设出现了巨大的问题与挑战。为了及时解决该问题,顺应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潮流,必然要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实现。而以师爱铸师德,对于解决当下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教师素质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基础教育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的重要体现。
一、“师爱”,应该成为教师的天职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教师心中有爱,才能有健康的行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一个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感情,对学生充满爱的教师,就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就会随时随地关心学生的成长,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精心哺育一代新人。因此,热爱学生,应该成为教师的天职。
二、“师爱”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恨铁不成钢的爱”,如果抱着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态度,对学习成绩相对落后、品德行为不够好的学生,一味批评训斥,甚至采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方式对待学生,这样的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良好的师爱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面对班内的众多学生,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等等不可能完全一样,总会有强弱优差之分。优秀的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清除支配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少一点教育者的说教,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共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像朋友间的情感交流。尊重学生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兴奋和快乐。
三、“师爱”不是用成绩来衡量一切
教师对学生的爱也不应该是“分数高于一切”的爱。在我们周围,经常有这样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在课堂上完全无视学生反应,不停的讲解,大幅度采用题海战术,每天大量的作业简直让学生得不到片刻的喘气机会。教师却不以为然,仍不知疲倦的搜集资料,较劲脑汁不停地出题,让学生不分昼夜的做。倘若学生考试成绩好,教师就高兴;倘若不好,教师则不高兴,甚至大发脾气。这样的教育只会造成学生对学习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日益把学习当做苦差事,身心疲惫。试问,这样的教育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视成绩为一切的现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教师应当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要善于创造条件展现自我,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师生间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同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对学生要真诚,以自己的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往,切实了解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一种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爱的力量是神奇且伟大的,它可以不断地挖掘,好似泉涌。
四、“师爱”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爱学生还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爱。不少教师总是比较喜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少数成绩有望的“尖子生”,平时对他们总是给予更多的留意和关心,甚至经常开“小灶”。要知道教师的博爱,促进后进生转化、关爱中间层学生也是教师必须坚持不懈的工作。特别是班级内的一些学生,学习平平,能力一般,性格也比较内向,没有出众的表现,但也不会带给老师麻烦。面对这种情况,不少教师常常任其自然,对他们的长处熟视无睹,对其缺点更是心不在焉。其实,这些学生最渴望得到的是老师的重视和关心,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爱的眼神,这些对他们而言,都会带给他们很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五、“师爱”的根本是尊重
师爱是最无私的爱,其基础是平等,其根本是尊重。常言道,学高为人师,这是为人师最基础的条件。如何才能学高为师呢?学习、学习、再学习。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尤其是在当今新媒体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更是日益加快。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才能适应现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浪潮,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方面,不是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通过学习,还应是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是这些方面的行家里手。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把这些资源吸收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变成自己的知识。
总之,每一位人民教师应怀着对学生高度负责,对社会高度负责、对科学高度负责的态度,使师爱渗入到每个学生的心田,以师爱铸师德,使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使自己能够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