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探究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2016-12-23 09:01王丽芬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

王丽芬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72-01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尤其是在学会如何学习最重要的时代,自主探究就更加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创新课堂的建设者,课堂是师生合作探究的“研究室”,学习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因此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尝试构建一个力图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数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以往课堂上“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促进新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学习方式生成和建立。

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每个环节上对教师的要求都非常严格。首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在学法指导上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合作的力量;第三,在练习的配备上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要减少课后作业时间,逐步增加学生的预习时间,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当堂事当堂毕”;第四,要考虑课堂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习,并找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以备课组为单位,共同探讨,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堂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自在感和心理安全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望,能促使学生对各种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说,创设情境是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针对教学内容,结合自己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中学生觉得抽象的、无法理解的、枯燥的知识,通过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欲望,从创设的情境活动中轻松学到知识。

2 在情境中发现问题,阐明问题

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可以在数学情境中直接提出,也可以让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问题的产生一定要给教学起到导航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数学问题,确定本节课需要解决的知识重点。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自主发挥,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反馈,引出这节课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难点,从而更出色地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激情和欲望便产生出来,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3 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课堂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探究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才能培养出自主解决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情况出现时,教师才给予即时点拨,给他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4 学生自主练习,科学应用

虽然新课程追求学生主动、愉快学习,但“四基”不能忽视。因此,在新知识学习之后,为了使学过的知识有效的得到巩固、科学地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消化学过的知识并巩固新的知识点,在练习中逐步形成解题技能技巧,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中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自主练习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自身的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然后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见的实际问题。总之,数学的学习都要努力体现出数学的应用性和科学性。

5 教师自我反思,课后延伸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课标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如创设的情境是否合理,如教学计划中的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目标达成是否合理……同时自主研究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强调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进一步理解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角色及行为的转变。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而学者型教师除了具有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可奢望仅师范教育就可获得这些特征,而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掌握科学研究的本领。

总之,通过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师生之间合作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的风气。培养习惯的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和老师都要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