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红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设计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的提问,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开拓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启发诱导技术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 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59-01
教学提问艺术是指教师以提问为手段进行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教师教学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优秀教师的课堂往往会使教学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那些精彩迭出的提问艺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问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课堂上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提问这门艺术,设计问题与提出问题都要讲究策略。下面简单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1 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精心准备,以问导思
好奇知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到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例如,教学《我的四季》,给学生提问问题:“作者生命四季有什么特点?”我们就会发现学生回答问题时漫无边际,出现很多种答案,但是当换一个提问方式:“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春夏秋冬表现我行为的句子?”这个时候,学生会很顺利的找到,例如春天,学生会找到“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在这个基础上,准确的概括出春天作者生命的特点“播种劳作”。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认得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在课堂之前,教师设计问题应从教材出发,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和高处。
2 注重课堂提问的互动性
课堂提问在大多数情况下特指教师向学生发问,但是实际上,课堂提问也包括学生向教师提问问题。这也是在教授诗歌时不容忽略的一种方法。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积累、阅读感受不同,自然而然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也会有差距,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有的学生会迅速的抓住诗歌的主旨,但是有一些学生会存有疑虑。学生之间的这种差距是可以通过同伴之间互助的形式弥补缩小的。
在教授《沁园春.长沙》时,可以采取同伴互动的方式,在教学环节上,教师可以用简洁的语言给诗句的解读做示范,之后让学生自己解读下面的诗句。慢慢地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课堂学习。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3 抓住目标,提出问题
教师在设计问题过程中,应当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理清作者思路,把作者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要跳出作者思路的小圈子,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审视课文,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来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
4 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5 难易适度,适合学生
所谓问题难易适度,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是学生经过努力之后才可以解决的。问题过难过易都将不利于学生开展学习,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以及能力的提高。问题的难易程度应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顺藤摸瓜的积极性,最终找到答案,确保学生的探究活动付出并能有所收获。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前预测出学生哪些问题能轻易回答,哪些问题经过思考才能回答,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又可以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织起来的。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收获的丰欠与否,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而课堂提问的严谨性,课堂提问的互动性与目的性,则是影响提问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设计目标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更加注重课堂的实际效果。我们不应该偏离自己设定的目标,单纯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而提一些华而不实的问题,而应该具有渐进性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实现对授课内容的最优掌握。
语文韵味犹如一杯窖藏百年之美酒那样醇香、甘甜。品之,动情入心;忆之,回味无穷。现代语文教学就应当是师引生品语文之韵味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着思考,而学生思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绝大多数情况取决于教师课堂提问的设计水平。在新课程深入开展的今天,课堂提问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而作为教师,则更重视课堂提问艺术,使学生在启迪中感悟,使自己在教学中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晓风等主编.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2] 潘晓华.关爱、赏识、平等——构建和谐课堂三要素[J].广西教育,2005,(31).
[3] 王应生.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