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淑梅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途径。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而课下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对所探究知识的热情程度及在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如在讲授《变色龙》时,根据课文内容富有戏剧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大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首先让学生课下分组准备排练课本剧。引导学生深入读文,走进小说中的主人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挖掘人物的思想性格,并且走进文本,再现人物。课上,我又把这堂课设计为“角色体验”的形式:化身法官,让学生在分析案情中把握情节;在模拟审案中进行角色体验,感悟人物的心理;化身记者,在采访中揭示人物内心,理解小说主题;化身讲述者,在讲故事中体验人物的心理,孩子们都能快速进入角色,将人物表演地栩栩如生。可见课上的精彩表演,决离不开课下同学们的精心准备。因此转变学法,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思维认知冲突,课上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也许大家还记得,几年前由小陆老师导演的《范进中举》,那个女扮男装的胡屠户给我留下的极其深刻的印象,她的音、容、笑、貌以及她那趣味横生,惟妙惟肖的精彩表演更是让人难以忘怀。可见孩子的潜力是深不可测的,在陆老师的精心编导下,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孩子在课下肯定下了很大的功夫,才使得她在课上游刃有余,震撼全场,使得在坐的每一人都为之称快。
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是“先导后练”即“指导—写作—批改—讲评”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教师的的指导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写作教学应探索“先练后导”的教学模式,本学期我们在梁老师的引导下,探索了“读——研——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独立写作意识的培养,并特别强调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素材搜集,这一教学模式的最大亮点是注重了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必须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扎实的语言功底以及独特的阅读体验,这些就是写作的基石,是写作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也曾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并及时写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把对生活的感悟、瞬间的灵感用日记的形式及时记录下来形成火花集;把听到或经历的事用笔清晰地记录下来形成故事囊;把周围美丽的景物用描绘的语言写下来形成风景册……要求学生多背一些古诗词,并多背一些现代名家的典范文章,这些人人都能完成,只是完成的质量不一而已,我认为“多读书、读好书、通过拓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加大课内外练笔力度,强化读与写的训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读写也就浑然天成了,也会收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奇效。
我主要尝试的就是读后设计板书,真正做到既读了,还能读进去,并且读出一些味道,读出一些启示。
如八年一班的马健同学在读了阅读训练中《送报纸的少年》之后,竟然将课文的内容设计成了一台自行车的形状,当时全班同学都很茫然,可是当马健同学说出他的设计理念时,全班掌声雷动。这是我第一次让同学自己设计板书,可没想到这小试牛刀竟让我找到了让学生真正去读课外文章的一条途径。因此我也和学生一直在坚持着,当然也就有更多的板书作品问世了。
讲到精讲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时,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就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大胆尝试,不仅将课文读懂了,修辞掌握了,也挖掘出了深刻的内涵,比如二班李秋月竟然将文章设计成一只有双眼皮的眼睛形状。她说:当托尔斯泰闭上眼睛,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须发浓而密,面部失调,崎岖,平庸,粗鄙的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丑陋,可是当他睁开眼睛,那犀利的目光有极强的杀伤力,那深邃的目光又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这才是作为文学巨匠的托尔斯泰令人敬仰的根源,也告诫我们不可以貌取人。
当然还有一班张丽莹同学设计的《呼唤》,孟楠设计的《棉花里的父亲》,刘亚辉同学设计的《一个残疾人的文学人生》,刘阳设计的《重要的一分》等
二班李娜同学设计的《风雨中的菊花》王海红同学设计的《雷电颂》王颖设计的《浪之歌》〈雨之歌〉,吴琪设计的〈雪〉
如李昊文在设计〈骆驼祥子〉不仅将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情形表现出来了,而且还预习了骆驼祥子的有关名著知识及祥子的性格特点。可谓是一箭双雕呀!
当然预习光有布置不行,教师必须加强检查。有检查才有落实,有评价才会有促进。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学习新课文之前的几分钟,可以通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检查或小组长互查或是组间抽查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及时对预习态度好的小组或组员予以肯定,对不自觉预习的学生也要有适度的惩罚。加分是最好的奖励机制,开始时,多是小组长板示,小组长讲解,加2分。为了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又出现了组员板示,小组长讲解,加2.5分,还没有调动起所有的学生,继续鼓励,出现了组员板示,组员讲解,其他组员和组长补充,加3分,若其他组质疑或补充也要加1分,这样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必须要充分的阅读,才能大胆质疑和补充,才可发表自己独道的见解。这也就真正达到了读的目的了。
当然课前预习采用板书的形式有利也有弊的,经问卷调查,学生一致认为利是大于弊的,肯定也是有弊端的。学生对此也有自己的认识。
1.因时间有限,语文自习只有一节,若要进行阅读训练,再设计板书,肯定没有时间复习当天学过的主要内容。
2.每天展示的组别毕竟有限,导致有些同学总是怀有侥幸心理,不设计,甚至不读课文,上课只能听天书了。
3.在设计板书过程中很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