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及资助高校贫困生中遇到的问题,本文从学生、社会、学校、政府等方面来研究高校贫困生资助路径,旨在使高校育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资助 贫困生 问题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22-01
高校贫困生指的是在高等院校当中,家庭经济难以支撑在校期间的生活费和学费的学生。随着逐渐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更加突出了高校贫困生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和教育事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1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中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充分重视高校贫困生问题的重要性
首先,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地方和中央制定的各种贫困生资助的政策。
其次,没有认识到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工作进度和质量严重落后,在高校、地方开展此项工作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然后,缺乏一定的资金投入。
最后,缺乏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机构和配套措施。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配合比较差,一旦在资助贫困生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很容易产生互相推诿的情况。
1.2 没有建立健全贫困生资助的法律法规
尽管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法》和《教育法》,对扶持高校贫困生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这些条款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由于其针对的群体比较笼统,并非专门为资助高校贫困生而设立的,其操作性比较差,不完善地高校贫困生资助规定就会造成权责模糊,在执行中较大的随意性容易造成偏差。
1.3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主要采用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是多元化的,包括学杂费减免、学生贷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奖学金等等。大量的实践证明,在高校贫困生资助的过程中,这一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客观上依然会有诸多的因素来影响这一体系的贯彻和落实,在推行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奖学金的覆盖面小、没有足够的勤工助学岗位以及助学贷款发展滞后等等。
2 高校贫困生资助路径的选择
2.1 建立各方参与的高校贫困生资助经费筹措机制
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经费来源非常有限,主要是通过学校自筹或国家财政拨款来获得。因此,现阶段,应该不断地拓宽社会捐赠的渠道。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外资公司的数量逐渐增多,或是出于广告效应的目的,或是出于回报社会的目的,他们大多数会用国外捐资助学的全新做法和观念来资助我国高校,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国内的个人、企业来回报社会,扶持弱势群体。应该大力倡导社会慈善捐资助学的精神文明新风尚。高等学校应该对社会募捐提起高度的重视,争取扩大资金的筹措渠道,建立政府渠道为主、多元化渠道并存的高校贫困生资助经费的筹措机制。
2.2 拓宽勤工俭学渠道
学生可以通过勤工助学来获得生活资助,学校应该为此提供尽可能多的勤工助学的岗位,单一的劳务型岗位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急需创业型、知识型、技能型的岗位。此外,高校在安排岗位上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创新,根据贫困生的时间和需求来确定岗位用时和用工。尽可能地深入挖掘勤工助学岗位与学生专长之间的联系,设置教学科研岗位,由教师带领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当中来;学校管辖的店面可以通过竞标的方式给予贫困生优先选择的权利,积极地鼓励和培养高校贫困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根据岗位要求和用人条件来招聘临时工作人员,如果安排贫困生做临时工应该以其实际情况为基础来进行充分的考量;有能力的学校可以组建校外勤工联络小组,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勤工助学的范围,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向校外勤工岗位输送校内满足不了的贫困生,这样贫困生既得到了经济资助,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2.3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奖学金制度
高等教育实际上具有私人产品和高回报性的特性,但是其最大受益者依然是国家。同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既肩负了最大化促进经济效率发展的责任,同时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公平和社会文明不可推卸的义务。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比较大,而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普遍偏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政府为了保证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可以通过设立相关的制度来起到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作用,例如政府奖学金等。
此外,高等学校现行的评定奖学金的办法需要深入改革,“贫困学生奖学金”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奖学金对贫困学生的覆盖面。
3 结语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社会需要营造良好的捐赠氛围,学校应该加强自身对资助贫困生工作的重视,学生应该在自强自立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资助,尽可能地消除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政府应该肩负起教育公平性的责任和义务,制度各种规章制度来保证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学校、学生、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保证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正常运转,扶持弱势群体,帮助高校贫困生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 白华.盲助:高校贫困生资助范式的路径选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4):15-19.
[2] 张冰,白华.盲助:破解中国高校贫困生资助范式的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家,2013,(3):109-113.
[3] 薛深.论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立体化模式构建[J].学术论坛,
2013,36(11):203-207.
[4] 崔明堂,孙银东.贫困生资助效益最大化路径选择[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6):72-73.
[5] 李旭新.三维一体管理——走出高校贫困生工作二律背反困境的路径选择[J].商,2015,(41):95.
作者简介:崔凤(1983-),女,湖南长沙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