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霞
摘 要 新课程赋予教学全新的内容,对全体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和期望。本文从教育教学的观念、教师、学生和心理三个层面,探讨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性和怎样提高课堂效率,创造开放有活力的课堂。
关键词 层面 教学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是由教材、教师、学生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有效形成教学过程的整体,其任务是系统化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时间紧、任务重、门类多的条件下,怎么样提高课堂效率作出一些尝试,让教学充满活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从教育观念层面上
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靠延长时间和题海战术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来指导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课堂教学的实际教学时间是固定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比率,就是增加有效的教学时间。如果有效的教学时间能达到45分钟,效率就为100%。考核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要落实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有效的教学时间是指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培养特长、学会做人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在坚持以知识教学为核心的同时,有机渗透德育,强化技能技巧训练,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2)“足够”的科学的教学容量和“适度”的教学节奏是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方面。“足够”的容量和“适度”的节奏要视学生的基础而定。“大容量”并不要求增加“课标”、“考纲”以外的知识点,而是围绕知识点,拓宽加深,全面理解,灵活运用。“容量”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内容,而且包括思维的训练。
(3)学生受益的全体性是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除使多数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的重要内容外,还要解决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较大的效益,得到应有的发展。
(4)学生的主体和作用得到充分施展,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最佳结合。学生学习主动态度积极、思维活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因此,教学的组织、环节的安排,方法的运用等都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从教师层面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从教学过程出发,主要有三类方法,一是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二是进行技能活动的方法,三是进行情感活动的方法。这三类方法都结合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方法。教法主要是教师教授、训练、调动、检测,学法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暗示、引导。
(1)明确教学点。任何一堂课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点,并且每个教学点必须有具体清楚、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点缺漏或者模糊,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点的确定,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基础精心设什。明确到位教学点,一是知识点,这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点,教学中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围绕知能的结合点;二是能力点,主要指掌握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三是非智力因素点。以上各点必须明确、到位。
(2)把握好教学容量。课堂教学容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数,量过大,学生受不了;量过小,学生吃不饱。因此,在保证完成教材规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随时调控教学容量。课堂应着重调控以下三量:一是授出量,即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应围绕重点加以取舍,以保证重点信息有足够的教学时间;二是训练量,即学生接受训练的量,必须围绕重点设计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注意典型性、类型性,避免重复;三是活动量,即学生的脑、手、口、眼、脚等各部位的活动量,包括师生双边活动和学生多边活动。
(3)处理好教学的度。课堂教学必须注意以下三度:一是程度,包括难易度、深广度、灵活度,要体现大纲、教材习题反映的程度,考虑学生可能接受的程度;二是密度,容量大则密度大,反之则小,必须做到疏密有致;三是速度,教学点难而学生不易接受,速度应该放慢;反之,则应加快。教学过程应该快慢相间,要作“变速运动”。
(4)重视教学中的情。情可分解成三点:一是情境,即课堂氛围,是教学内容所要求的教学情境;二是情感,即心理反应,是特定教学内容的情境所引发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反应;三是情绪,即心理状态,是师生参与整个课堂活动的心理保证。
3从培养学生层面上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信息转化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长时间稳定不变的,它受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学生学习时的情绪,课堂上双边活动的气氛、教师讲课是否生动以及师生感情是否融洽等。
(1)融情于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必须增加感情投资,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推动和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切忌对学生冷嘲热讽或者以罚代教。不管学生程度如何,教师都应满腔热情,关心帮助学生,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友好的动作,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以使学生感动而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以心换心,以爱换爱,融情于教,才能用自己的情和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2)融境于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学研究认为,“求知欲是人们思考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手段,设计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有趣味的问题且难度适宜,就可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中。教师在讲授新课时,用学生身边最熟知事或人设置疑团,让学生产生悬念,提出对课堂起关键作用的、富有挑战性的、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将为整堂课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实例。
(3)寓教于乐,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课时,如果“满堂灌”,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倦效果极差,若教师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做、多看、多想、多说、多思考,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变成他们的能力,才能从被动学变为主动探求让学生乐于善思,才能有效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果,在考试过程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取得优异成绩。
4从心理学层面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情境三位一体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而且还取决于师生交往的心理背景,也就是课堂心理气氛。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会有明显的差异。
(1)营造积极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课堂学习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也就是说,课堂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发展特点,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课堂发言踊跃,课堂纪律良好,学生时刻注意听取教师的讲授或同学的发言,并紧张而深刻地思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和谐融洽,师生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配合默契。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移情、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焦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师对管理对象的偏爱便成为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决定因素。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共同营造的,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因此,学生的一些特点也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课堂心理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益和人格发展以及社会化进程。
(2)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是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后进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学习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后进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人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实施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应该正确鉴定课堂心理气氛的现状,公正评价,合理期望,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维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心理状态。
经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在教师主导作用下,选取有机可行的教学素材与情景,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因材施教,联系实际,搭建活泼的心理教学环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寓教学于活动中,达到培养兴趣,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目的,只要教学不脱离实际,有针对性讲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自然产生,教学质量与效率、效果会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 沈德立.高等师范心理学新论8课堂管理心理[M].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郭萍.新课标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
[3]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